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7-09-21 13:05

  本文关键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控制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汽车 非接触充电 电磁感应 最大效率点 自适应控制


【摘要】:在电动汽车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充电系统中,电能接收端电路需要恒定的等效负载以保证系统运行在最大效率点。为此,针对电动汽车在恒流或恒压的充电模式中充电功率实时变化导致等效电阻无法保持恒定的问题,提出一种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恒流恒压充电方式,通过制定参数初始匹配和负载自适应调节2个阶段的控制策略,将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流以及功率进行离散化分段控制;通过改变三相整流装置输出电压,间接改变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实现充电功率的实时变化;基于直流降压电路输入端电压和电流的比值,通过实时改变占空比信号,以保持电能接收端等效负载不变。该方法在兼顾电池充电时间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系统工作在最大效率点。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作者单位】: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电动汽车 非接触充电 电磁感应 最大效率点 自适应控制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G10B00)~~
【分类号】:U469.72;TM910.6
【正文快照】: 充电方式,通过制定参数初始匹配和负载自适应调节2个阶段的控制策略,将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流以及功率进行离散化分段控制;通过改变三相整流装置输出电压,间接改变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实现充电功率的实时变化;基于直流降压电路输入端电压和电流的比值,通过实时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蔚兰;岳燕;刘启中;余朝刚;;电动汽车蓄电池充放电装置控制系统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9期

2 张文亮;武斌;李武峰;来小康;;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及能源供给模式的探讨[J];电网技术;2009年04期

3 宋永华;阳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4 曹玲玲;陈乾宏;任小永;阮新波;;电动汽车高效率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8期

5 陈珂睿;王泽忠;刘胜南;夏天;方舟;闫磊;赵莉莉;郭若颖;;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功率及效率影响因素[J];电网技术;2014年03期

6 张良;严正;冯冬涵;许少伦;李乃湖;景雷;;采用两阶段优化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内有序充电策略[J];电网技术;2014年04期

7 王岱;管晓宏;吴江;高君宇;;基于车辆行驶行为特性建模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策略与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09期

8 刘月贤;王天钰;杨亚宇;王晓茹;;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建模与仿真[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维庭;耿新民;;基于PWM的电动汽车V2G双向充放电装置研究[J];电工技术;2011年07期

2 李立理;张义斌;周原冰;葛旭波;;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若干问题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3 王相勤;;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4 杨方;张义斌;葛旭波;;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5 王丹;龙亮;葛琪;刘皓明;;基于低谷填入法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集中充电策略[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6期

6 石磊;刘皓明;;分时电价下PHEV智能集中充电策略[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2期

7 潘熙;李芳;;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设计与建设[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2期

8 吴春阳;黎灿兵;杜力;曹一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4期

9 陈良亮;张浩;倪峰;朱金大;;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10 曹一家;谭益;黎灿兵;刘剑;唐升卫;张智q;;具有反向放电能力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入网典型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英刚;金胜利;;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建设方案的探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白晓清;韦化;陈英杰;黄锋;;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动态经济调度[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谢添卉;李武峰;柏德胜;崔宇;罗小英;;GIS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行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家全;崔玉峰;;云南电动汽车发展及充电设施建设研究[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5 王鑫;孙玉田;张华栋;郑天茹;;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侯佳;陈乾宏;严开沁;张强;李明硕;刘航;;新型S/SP补偿的谐振变换器的分析与控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赵洁;鲍健强;;低碳发展思路下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技术难题的突破——两种原理性实现快速充电的方法[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闫韵鹏;刘娟娟;任志国;马红松;;铅酸动力电池耐久测试研究[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敏;;电动汽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宇;基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多层次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田博;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4 穆云飞;含风电场及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刘宝其;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并联式功率调节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苗轶群;含电动汽车及换电站的微网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项倩雯;飞轮电池用五自由度单绕组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参数设计及运行控制[D];江苏大学;2013年

9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抒祥;减排约束下电力资源综合利用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威;多功能助行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姚文贤;电动汽车大功率智能充电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迪;基于矢量控制的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琦琦;V2G建模及接入系统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光;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梁力艳;微型电动轿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研究与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宏博;车载充电系统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比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8 吴春阳;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接入及智能响应[D];郑州大学;2011年

9 詹春娟;基于Buck电路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10 黄昤;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承伟 ,秦小杰;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电磁兼容测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4年02期

2 王震坡,孙逢春;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3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影响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4 王军华;李建贵;汪友华;杨庆新;;应用于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的研究[J];变压器;2008年08期

5 赵瑞瑞;任安福;陈红雨;;中国铅酸电池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展望[J];电池;2009年06期

6 王圣平;周权;周成冈;吴金平;;锂硫电池硫电极的研究现状[J];电池;2010年04期

7 王家捷;穆举国;茹海涛;;锌镍动力电池的发展和应用[J];电池工业;2006年03期

8 郭自强;;电动车电池的发展现状[J];电池工业;2008年01期

9 韩广欣;韩金东;张秀军;刘兴福;;锂离子电池组均衡充电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09年01期

10 孙跃;王智慧;戴欣;苏玉刚;李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雯琪;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杨芳勋;基于ICPT的无线电能传输网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杨民生;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巍;人体植入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戴密特;基于LiNbO_3微碟结构的微波接收和转换装置[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少萍;吴宏鑫;;一种航天器智能自适应控制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年03期

2 曹荣敏;侯忠生;白雪峰;黄健;;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J];电气传动;2008年07期

3 李年裕;颜南明;王治国;朱志昆;;一种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在某炮控系统中的应用[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9年02期

4 康景利,周士安,刘民;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制导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5 王茂,孙群学,,刘升才;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局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6 孙志毅,谭英,史宝珠;一种记忆元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张愚山;谭晓斯;;“灰箱”的辩识与控制——一种简便实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8 郭迎清,徐德民,樊思齐;一种新的变结构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9年02期

9 倪其民,李祥,伍俊,李从心,阮雪榆;加工过程约束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综述[J];机床与液压;2001年02期

10 刘乔;吴新跃;石阳;陈良灏;黎宇;;电液伺服系统的积分滑模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永春;吴宏鑫;吕振铎;;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卫星姿态控制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李智斌;吴宏鑫;;一类航天器智能自适应控制方法探讨[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王昕;李少远;;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沈少萍;吴宏鑫;;特征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能有效抑制共振的证明[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谈树萍;黎康;;压电材料异位配置的高频抖动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远景;;发电机的鲁棒逆优化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解永春;吴宏鑫;吕振铎;;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对参数慢时变对象的鲁棒性及其应用[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8 钱征;孙亮;阮晓钢;;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控制方法[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张承进;亓学广;;一种新的时变系统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沈少萍;吴宏鑫;;特征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在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春利;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巧梅;无人艇建模及逻辑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腾;结构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孙静;无模型周期自适应控制方法与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鹏;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雪;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改进设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晓娜;单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赵游华;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炉温控制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何麒;自适应控制方法在程序升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东;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纪超;基于非参数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10 曲莹;近壁面环境下UUV回收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4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894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