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铜锌锡硫系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太阳能电池性能模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23:01

  本文关键词:铜锌锡硫系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太阳能电池性能模拟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ZTS 球磨法 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粉末 SCAPS-1D


【摘要】:基于铜铟硫(CIS)发展起来的铜锌锡硫系半导体薄膜[包含Cu2ZnSnS4(CZTS)、Cu2ZnSnSe4(CZTSe)和Cu2ZnSn(SSe)4(CZTSSe)],属于I2-II-IV-VI4族元素组成的直接带隙p型半导体。其组成元素Cu、Zn和Sn元素地球含量丰富、环境友好,光电性质与CIS材料类似,光吸收系数104cm 1,因此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光电材料。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真空方法和非真空方法制备CZTS薄膜光伏电池,并且取得较高的转换效率。本论文主要研究了CZTSe、CZTS和CZTSSe薄膜的制备工艺,探究CZTS薄膜性质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基于磁控溅射法制备CZTSe薄膜,研究了硒化工艺,即硒化压强、硒粉层厚度和硒源种类对CZTSe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薄膜元素比例和电学参数的影响。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钠钙玻璃基底上沉积Cu/Zn/Sn金属前驱层(CZT)薄膜,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性良好,并且生成Cu6Sn5和Cu5Zn8合金,说明Zn和Sn元素更容易与Cu元素反应。然后将沉积有硒粉层的CZTSe薄膜置于管式炉中硒化,分别探究硒化压强、硒粉层厚度以及硒源种类对CZTSe薄膜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硒化压强和硒粉层厚度均可以减少Sn元素损失和二元硫化物生成,提高薄膜结晶性和改善表面形貌。由于CZT层和Se粉层的热力学性质不同以及Sn元素损失,CZTSe薄膜表面存在许多二元硫化物颗粒物。通过改变硒源种类,采用硒蒸汽作为硒源进行反应,发现薄膜表面颗粒物基本消失,表面形貌和结晶性得到改善,薄膜载流子迁移率也首次超过1 cm2V 1s 1。以Cu2O、SnO和ZnS粉末为原材料,研究了球磨法制备CZTS和CZTSSe薄膜的制备工艺。首先采用湿法球磨法将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粉末进行研磨形成微纳米颗粒,然后通过刀刮法沉积到玻璃基底上,最后将干燥后的薄膜送至管式炉中硫化。在550°C条件下,H2/N2载S蒸汽可以将氧化物/硫化物薄膜硫化,生成CZTS薄膜材料。XRD衍射峰分析,CZTS特征衍射峰较强,没有发现二元硫化物杂相。但是薄膜并没有完全被硫化,仍存在少量的Cu2O成分,这是由于表面铜硫化合物层阻碍了硫化的进行。将CZTS薄膜置于管式炉硒化后发现,80%的S原子被Se原子替换。CZTSSe薄膜的晶粒尺寸2μm,元素比例接近标准化学计量比。使用SCAPS-1D软件建立了CZTS薄膜光伏电池结构模型,探究了CZTS薄膜厚度、载流子浓度和禁带宽度对电池输出特性影响,加深对CZTS电池工作原理的全面理解。研究发现增加薄膜厚度可以提高电池效率,但是过厚的薄膜(5μm)对提高转换效率不明显。增加薄膜载流子浓度有利于增大开路电压Voc,但会减小电池的短路电流Jsc。所以要根据实际需求对电池的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Jsc做出权衡。CZTSSe禁带宽度随Se/(Se+S)比值近似线性变化。增加薄膜中Se元素比例可以提高CZTSSe光吸收系数,特别是中长波阶段的光吸收系数,进而可以调节电池的转换效率。模拟研究发现,当Se/(Se+S)=0.3时,CZTSSe的禁带宽度为Eg=1.32eV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到最高21.1%。
【关键词】:CZTS 球磨法 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粉末 SCAPS-1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TB38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2
  • 1.1 光伏电池的研究背景10-11
  • 1.2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11-14
  • 1.3 薄膜光伏电池器件材料和结构14-15
  • 1.4 CZTS薄膜材料的性质15-17
  • 1.5 CZTS薄膜的制备方法17-20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0-22
  • 2 薄膜的制备和表征方法22-27
  • 2.1 磁控溅射法制备CZTSe薄膜22-24
  • 2.2 球磨法制备CZTSSe薄膜24-25
  • 2.3 薄膜的表征方法25-27
  • 3 磁控溅射法制备CZTSe薄膜27-40
  • 3.1 前言27-28
  • 3.2 金属前驱层(CZT)的表征分析28-29
  • 3.3 硒化压强对CZTSe薄膜的影响29-32
  • 3.4 硒粉层厚度对CZTSe薄膜的影响32-35
  • 3.5 硒源种类对CZTSe薄膜的影响35-38
  • 3.6 本章小结38-40
  • 4 球磨法制备CZTS薄膜40-48
  • 4.1 前言40-41
  • 4.2 Cu2O的硫化研究41-43
  • 4.3 SnO的硫化研究43-44
  • 4.4 CZTS的硫化研究44-45
  • 4.5 CZTSe的硒化研究45-47
  • 4.6 本章小结47-48
  • 5 CZTS薄膜电池的数值模拟48-57
  • 5.1 前言48
  • 5.2 CZTS薄膜光伏电池结构建立和参数设定48-50
  • 5.3 吸收层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50-51
  • 5.4 载流子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51-53
  • 5.5 CZTS禁带宽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53-56
  • 5.6 本章小结56-57
  • 6 结论和展望57-60
  • 6.1 结论57-58
  • 6.2 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光;;聚酯及其薄膜研发应用新进展[J];信息记录材料;2011年06期

2 赖高惠;薄膜与涂层[J];材料保护;2001年08期

3 李竹影;章铭亮;罗珊;;掺镍氧化钨钼薄膜的阻抗特性[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李立;权建洲;陶波;;膜电极薄膜层合同步补偿控制方法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年03期

5 崔凤辉,M.A.Chesters;钾薄膜中俄歇电子的非弹性平均自由程[J];分析试验室;1991年01期

6 李玉庆;耐热高聚物热解石墨薄膜的研制[J];碳素;1990年02期

7 Т.Н.ШУШНОВА,王建荣;带薄膜层的合纤丝织物连接强力的预测[J];国外纺织技术;1999年02期

8 姜莉;刘奎仁;简小琴;王恩德;;光催化抗菌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分析仪器;2007年03期

9 张伟;吴耀根;段富华;廖凯明;;功能化薄膜发展战略[J];塑料制造;2013年06期

10 周红;余森江;张永炬;蔡萍根;;楔形铁薄膜的制备及内应力释放模式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平;张理;陈萍;;菁染料薄膜溶剂效应的研究[A];中国感光学会第六次全国感光(影像)科学大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申玉双;伊赞荃;王红;;溶胶-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镁薄膜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龙素群;辉永庆;钟志京;;TiO_2薄膜的制备及甲醛的光催化降解[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杨杰;时新红;赵丽滨;;Al-Mylar层合薄膜力学性能试验测试[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文裕;;用快原子轰击质谱法研究Si_3N_4-GaAs薄膜的深度分布[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理化分析四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1年

6 张东波;魏悦广;;薄膜/基体的热失配致界面层裂研究[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化福;刘汉法;祁康成;;p-SiTFT栅绝缘层用SiN薄膜的制备与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8 张素英;范滨;程实平;凌洁华;周诗瑶;王葛亚;施天生;鲍显琴;;用(XRD)和(TEM)研究碲化物薄膜附着牢固度与其显微结构的关系[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郝俊杰;李龙土;徐廷献;;基片种类及梯度烧成对PZT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吴传贵;刘兴钊;张万里;李言荣;;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用BST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非PVC医用输液袋共挤薄膜的生产[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山东 李永强;蚬华C138TA微波炉的信号薄膜排线故障处理[N];电子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双赞;氧化亚铁薄膜及其吸附的酞菁氧钛分子的STM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2 苏玲;碱木质素-PVA基交联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黄立静;金属复合双层/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4 张润兰;多铁性YMnO_3、YFeO_3的结构及磁电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单麟婷;基于溶胶凝胶法制备SnO_2薄膜光电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洪敦华;双钙钛矿LaBaCo_2O_(5+δ)薄膜的制备及其氧敏性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武全萍;纳米α-Fe_2O_3薄膜可控制备与光解水制氢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云宇;Bi_6Fe_(2-x)Co_xTi_3O_(18)外延单晶薄膜的生长和分析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李妍;二维微纳结构的转移及初步应用[D];东北大学;2015年

10 许志勇;M型钡铁氧体薄膜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瑞;La_(1-x)Sr_xCoO_3外延薄膜反常磁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刘侃;α-Fe_2O_3薄膜的表面修饰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晓婷;入射光和结构色耦合效应对彩色Ti0_2薄膜上客体分子的光富集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文龙;Bi_(1-x)RE_xFe_(1-y)TM_yO_3/NiFe_2O_4(RE=Sm,Sr;TM=Cr,Mn)薄膜的制备及多铁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吴晓平;基于层层自组装法制备CNT薄膜及其压阻传感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史志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二硫化钼薄膜及电学性能表征[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7 温占伟;基于CuPc的有机二极管与场效应管薄膜封装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何维;完全醇解型PVA包装薄膜的耐水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9 陈德方;PET基透明柔性LaB_6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朱泯西;激光转移铜锡单IMC薄膜工艺及与铜锡薄膜界面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0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920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