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及MOV动作特性的串联补偿线路故障位置识别方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计及MOV动作特性的串联补偿线路故障位置识别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串联补偿线路 故障位置识别 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动作特性
【摘要】:串联补偿设备中的串联电容通常采用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etal oxide varistor,MOV)作为其主保护。MOV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故障后其会对串联补偿设备等值阻抗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传统基于模型参数的故障位置识别方法均未考虑故障后MOV动作特性对串联补偿设备等值阻抗的影响。根据Goldsworthy大量实验测试结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型参数的串联补偿线路故障位置识别方法。该方法从原理上计及了故障过程中MOV的动作特性对串联补偿线路阻抗的影响;而在实现过程中其又无需知道串联补偿装置的相关参数和具体工作状态,而仅通过采样值的数字运算就能得到准确的故障位置识别结果。与传统算法相比,该方法在整个故障过程中均能得到稳定的判断结果。通过EMTDC/PSCAD和MATLAB软件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关键词】: 串联补偿线路 故障位置识别 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动作特性
【分类号】:TM761
【正文快照】: 原理上计及了故障过程中MOV的动作特性对串联补偿线路阻抗的影响;而在实现过程中其又无需知道串联补偿装置的相关参数和具体工作状态,而仅通过采样值的数字运算就能得到准确的故障位置识别结果。与传统算法相比,该方法在整个故障过程中均能得到稳定的判断结果。通过EMTDC/PSC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杜斌;;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4期
2 陈福锋;钱国明;魏曜;;基于故障点位置识别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1期
3 陈福锋;钱国明;薛明军;;适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2期
4 刘淑磊;陈福锋;何奔腾;;基于补偿点阻抗的阻抗角特性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1期
5 王育学;尹项根;张哲;李振兴;何志勤;孔祥平;;基于参数识别原理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6 黄子俊,陈允平;基于小波变换的行波故障定位法在串补输电线路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4年18期
7 卢斌先,郭丽军,王泽忠,王玲玲;基于节点导纳方程的串联补偿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算法[J];电网技术;2005年05期
8 郭剑波,武守远,李国富,汤广福,荆平,周孝信,陈晓伦,杨玉林,彭夕岚,王劲武,李效珍;甘肃成碧220kV可控串补国产化示范工程研究[J];电网技术;2005年19期
9 蒋卫平;李新年;吕鹏飞;项祖涛;舒适;;500kV固定串补人工单相接地故障试验现场实测结果分析与仿真计算[J];电网技术;2009年01期
10 康忠健;徐丽;樊建川;李丹丹;刘宝;;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神经网络的带串补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J];电网技术;2009年2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广福;李功新;;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超高压输电网中的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6年02期
2 丁瑾;袁振海;;小电流接地系统行波测距法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8年06期
3 常彦彦;刘青;吴勇勇;;超高压串补输电线路的频率特性仿真与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4 王为国,尹项根,余江,段献忠,陈德树;TCSC动态基频阻抗对距离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0期
5 黄子俊;陈允平;;行波故障定位中小波基的选择[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6 胡玉峰;陈德树;尹项根;张哲;赵曼勇;周红阳;余江;;天平串补线路继电保护数字仿真平台的开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4期
7 索南加乐;杨铖;杨忠礼;沈黎明;焦在滨;;基于模型识别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4期
8 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杜斌;;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4期
9 陈福锋;钱国明;魏曜;;基于故障点位置识别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1期
10 陈福锋;钱国明;薛明军;;适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亮;汪玉凤;杨桢;;FSC对中低压输电线路常规保护影响分析[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亮;汪玉凤;;FSC对中低压输电线路常规保护影响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周笛;谭建成;;串补输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算法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杜斌;;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5 高超;郑涛;毕天姝;杜丁香;;特高压多串补系统电流特性分析[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敏;可控串补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胡玉峰;串联补偿电网故障仿真及超高压线路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刘浩芳;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及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4 张武军;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刘青;含FACTS元件线路保护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6 黄柳强;灵活交流输电设备间交互及协调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马其燕;特高压串补装置开关操作引起的电磁瞬态过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吴艳娟;FACTS在含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9 张广斌;实测数据环境下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广福;李功新;;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超高压输电网中的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6年02期
2 李晔;井伟;;超高压输电线路串联补偿电容器的运行分析[J];电力电容器;2006年04期
3 李园园,郑玉平,沈国荣;串补电容对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4期
4 陈卫,尹项根,陈德树,张哲;基于补偿电压的突变量方向判别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4期
5 苏斌,董新洲,孙元章,贺家李;特高压串补线路负序方向高频保护行为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4期
6 陈允平,肖文峰,龚庆武,伍婵娟,来文青;一种基于微分方程法的串补线路精确故障测距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7期
7 索南加乐,许庆强,宋国兵,张克元,李瑞生;正序电压电流补偿的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4期
8 鲁文;徐晨亮;丁孝华;孙国城;徐石明;;一种考虑分布电容的模糊故障测距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8期
9 薛士敏;贺家李;李永丽;;故障分量分相补偿式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2期
10 薛士敏;贺家李;李永丽;;特高压输电线路负序方向纵联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敬中;丰万顺500kV串联补偿站控制与保护[J];华北电力技术;2003年08期
2 郑莲和,解中秀,韩雪飞;静止同步串联补偿电源的研究[J];吉林电力;2003年03期
3 Lutz Kirschner;权白露;丁燕生;周彦;Volker Lehmann;;中国奉节550kV高压固定串联补偿站[J];电气应用;2007年01期
4 朱永虎;林志波;肖遥;;串联补偿系统的可靠性管理方案开发[J];南方电网技术;2008年06期
5 ;配电网中紧凑型串联补偿新设想的应用及评价[J];电网技术;1996年01期
6 刘肇旭;阳城—淮阴500kV输电串联补偿的选择及国外串联补偿技术的新发展[J];江苏电机工程;1997年03期
7 马乃兵;串联补偿技术在我国的应用[J];电力电容器;1998年04期
8 刘学博;韦统振;韩立博;霍群海;;配电网串联补偿设备保护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4年08期
9 何人望,邱万英,熊翔葆;串联补偿电路的级数分析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朱景刚;李晓梅;宋志杰;;串联补偿在污水厂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敬中;;大房500kV串联补偿站控制与保护[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2 张展;吴中弧;;紧凑型串联补偿在农网改造的应用与评价[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方如举;;电力电容器在串联补偿过程中的计算和选择问题[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苗;500kV固定串联补偿系统的保护策略研究与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2 林东岳;一种新型的串联补偿电路结构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3 高婷婷;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串联补偿单元检测控制方法及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欧习洋;基于可控电抗器的串联补偿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甄文超;基于Delta逆变器式三相串联补偿交流稳压源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2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92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