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PMSM交流伺服定位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5:16

  本文关键词:基于PMSM交流伺服定位系统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永磁同步电机 伺服驱动器 精确定位 PLC 触摸屏


【摘要】:在现代社会,伺服控制系统以其高精度、高速度、高性能的特点在工业设备生产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控制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同时,伺服系统也正向着交流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结合轴承压入机项目,对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一套能够精确定位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本文首先对控制对象—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在三类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和比较了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种电流控制策略,最终选择了id=0的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块。在满足系统功能与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PLC为控制核心并结合触摸屏控制伺服驱动器,驱动伺服电机旋转完成系统的精确定位;设计了伺服驱动器中的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仿真分析。设计了交流伺服定位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完成了系统的接线设计,设计了差分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和限位开关电路:根据系统的控制目标,对伺服驱动器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设置并完成了原点回归程序、手动程序和自动程序的设计。利用Screen Editor软件对触摸屏的控制界面进行了开发,并按照从分支到总体的顺序对系统进行了调试,完善了交流伺服定位控制系统。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 伺服驱动器 精确定位 PLC 触摸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3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8-9
  • 1.2 伺服控制系统概述9-13
  • 1.2.1 伺服控制系统分类9
  • 1.2.2 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9-12
  • 1.2.3 交流伺服系统的构成12-13
  • 1.3 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4-15
  • 第2章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15-29
  • 2.1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5-17
  • 2.1.1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结构及分类15-16
  • 2.1.2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16-17
  • 2.2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数学模型17-22
  • 2.2.1 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18-19
  • 2.2.2 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19-20
  • 2.2.3 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20-22
  • 2.3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电流控制策略22-24
  • 2.3.1 i_d=0控制22-23
  • 2.3.2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23
  • 2.3.3 功率因数等于1控制23-24
  • 2.4 PMSM定位控制系统的建模24-28
  • 2.4.1 控制系统的总体仿真结构24-25
  • 2.4.2 PMSM系统框图25-26
  • 2.4.3 坐标变换模块26-27
  • 2.4.4 PWM逆变模块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交流伺服定位控制系统总体设计29-43
  • 3.1 系统的功能与要求29-30
  • 3.1.1 系统机械部件运动过程29-30
  • 3.1.2 功能要求30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30-31
  • 3.3 PLC控制方式选择31-34
  • 3.3.1 三种控制方式的原理31-33
  • 3.3.2 控制方式的选择33-34
  • 3.4 伺服控制器的设计34-37
  • 3.4.1 电流环的设计34-36
  • 3.4.2 速度环的设计36
  • 3.4.3 位置环的设计36-37
  • 3.5 伺服控制器的仿真37-42
  • 3.6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交流伺服定位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43-59
  • 4.1 系统硬件的设计43-50
  • 4.1.1 系统硬件整体设计43-44
  • 4.1.2 系统接线设计44-46
  • 4.1.3 差分电路设计46-47
  • 4.1.4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47-49
  • 4.1.5 限位开关电路设计49-50
  • 4.2 系统软件的设计50-58
  • 4.2.1 伺服驱动器参数设置50-54
  • 4.2.2 PLC总体程序设计54-55
  • 4.2.3 原点回归程序设计55-56
  • 4.2.4 手动程序设计56
  • 4.2.5 自动程序设计56-58
  • 4.3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系统调试59-67
  • 5.1 触摸屏界面开发59-64
  • 5.1.1 Screen Editor软件介绍59-60
  • 5.1.2 手动运行界面开发60-61
  • 5.1.3 自动运行界面开发61-62
  • 5.1.4 报警界面开发62
  • 5.1.5 设定界面开发62-64
  • 5.2 系统调试64-66
  • 5.2.1 系统调试路线64
  • 5.2.2 分支结构调试64-65
  • 5.2.3 系统综合调试65-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7-68
  • 6.1 总结67
  • 6.2 展望67-68
  • 附录A68-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建成;;永磁交流伺服技术及其进展(续完)[J];微电机;1991年02期

2 洪水泉;数字化交流伺服和软件交流伺服[J];机电一体化;1999年01期

3 夏燕兰;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增益调整分析[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年02期

4 刘日宝,陈荣,邓智泉;正弦波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小型电机;2004年05期

5 刘敬猛,王田苗,魏洪兴,柏建军;网络化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16期

6 ;交流伺服 日趋成熟[J];现代制造;2005年14期

7 武新伟;孔庆忠;;交流伺服位置系统的数字PID控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年04期

8 巨永锋;张兴莲;王智慧;;交流伺服系统综述[J];电气时代;2006年11期

9 ;现代交流伺服运动控制技术[J];伺服控制;2007年01期

10 卢英;赵亮;陈登峰;佟威;;交流伺服位置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伺服控制;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邹兵;;交流伺服实验平台技术研究[A];《IT时代周刊》2013年度论文集[C];2013年

2 蔡涵康;;交流伺服在烟草机械中的推广[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邹兵;;交流伺服智能控制技术研究[A];《IT时代周刊》2013年度论文集[C];2013年

4 冉文;全力;;车用交流伺服起动——发电集成系统的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胡占民;蒋弦弋;陈听雨;;高精度交流伺服传动装置的应用[A];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悦华;吴磊;许阳;;基于模糊PID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仿真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银水;肖正宇;孙伟;;基于嵌入式Web Server的交流伺服远程监控系统设计[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冬;埃斯顿推出新一代小功率交流伺服[N];中国纺织报;2007年

2 王溪;交流伺服运动控制产品应用很广[N];中国包装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光东;交流伺服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1998年

2 林利红;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分析与实验[D];重庆大学;2009年

3 张涛;基于力矩测量的交流伺服工作台摩擦识别与补偿控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龙;基于网络结构的多电机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2 杨李;全自动数码喷绘机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徐超;PLC控制与交流伺服技术在烟机上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陈佳;基于PMSM交流伺服定位系统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杜宇峰;开放式交流伺服系统接口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真;全数字永磁交流伺服系统设计研究与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赵琦;高性能交流伺服数控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池志田;分布式多轴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驱动板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于平;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张兴莲;基于DSP+CPLD的数字化交流伺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0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940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