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技术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研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技术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网关 工业以太网 现场总线 PROFINET CAN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PROFINET已经逐渐成为低压配电系统中各设备间互联通信的主流技术。通过标准PROFINET工业以太网接口可以实现智能断路器与人机界面(HMI)、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互联通信,进而组成大规模、高实时性的智能的低压电器监控系统。但是,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断路器依然占据市场的不少份额,而CAN-PROFINET协议转换核心技术被少数厂商垄断。因此,论文针对智能断路器接入工业以太网的需求,设计了基于ARM技术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了:(1)完成了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软硬件设计。定义了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的结构与功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了网关硬件;针对协议转换网关CAN总线最多可带8个ETU从节点的应用需求,结合CANOpen、PROFINET协议栈固有的软件架构,设计并实现协议转换网关的软件、编写设备描述文件;实现了CANOpen与PROFINET两种协议应用服务的映射,保证通信数据在CAN总线和PROFINET工业以太网络上的无缝传输。(2)提出基于参数估计方法的总线利用率恒定控制算法。研究了CAN总线的关键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针对CAN总线过程数据报文数量时变的特性,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控制算法,并在实际协议转换网关中进行了验证。(3)测试了设计网关的综合性能。验证协议转换网关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对涉及可靠性的关键信号进行测试评估;搭建CAN总线和PROFINET网络的测试环境,对协议报文进行深度测试;按照协议转换网关的实际应用背景,进行系统组网测试。综合测试的结果表明本项目研发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实现了预先设计的功能,具有性能好、可靠性高的特点,完全能满足复杂低压电器系统通信需求。论文取得的进展包括了:(1)结构约束条件下的高可靠性网关硬件电路设计,包括抗干扰、通信隔离、滤波、主子板接地等设计。(2)针对CAN总线过程数据报文数量时变的特性,提出的基于参数估计方法的总线利用率恒定控制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保证总线利用率静态收敛于设定值且受到干扰时动态性能较好。(3)完成的协议转换网关通过IEC 61000-6-2规定的抗扰度测试以及IEC 61000-6-4规定的辐射发射测试,并且还通过了PI组织的PROFINET一致性B类产品认证,因此符合工业和行业标准可直接投放市场。论文的工作突破了现有技术壁垒,完成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在新一代智能低压电器监控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网关 工业以太网 现场总线 PROFINET CAN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273;TM7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缩略词8-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引言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2-16
- 1.2.1 低压电器通信技术的发展12-13
- 1.2.2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13-15
- 1.2.3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15-16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16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6-18
- 第二章 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功能与组成18-30
- 2.1 网关功能18-22
- 2.1.1 项目目标18-19
- 2.1.2 通信数据定义19-22
- 2.2 通信组成22-26
- 2.2.1 CAN通信22-24
- 2.2.2 PROFINET通信24-26
- 2.3 总体方案设计26-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硬件设计与实现30-52
- 3.1 协议转换网关硬件总体设计30-32
- 3.2 通信主板电路设计32-40
- 3.3 通信子板电路设计40-50
- 3.4 本章小结50-52
- 第四章 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软件设计与实现52-70
- 4.1 协议转换网关软件总体设计52-54
- 4.2 CANOPEN软件架构54-55
- 4.3 PROFINET软件架构55-58
- 4.4 协议转换网关软件实现58-65
- 4.5 GSDML设备描述文件的编写65-67
- 4.6 本章小结67-70
- 第五章 协议转化网关CAN总线性能优化70-79
- 5.1 CAN总线利用率及时延性能分析70-73
- 5.2 基于参数估计的CAN总线性能优化73-75
- 5.3 优化算法实验测试及分析75-78
- 5.4 本章小结78-79
- 第六章 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测试79-96
- 6.1 关键信号测试79-82
- 6.1.1 板间并口总线信号测试79-81
- 6.1.2 看门狗信号测试81-82
- 6.2 CAN总线测试环境搭建82-84
- 6.3 PROFINET网络测试环境搭建84-89
- 6.4 系统组网测试89-94
- 6.4.1 测试目的89
- 6.4.2 测试环境89-91
- 6.4.3 测试内容和步骤91-93
- 6.4.4 测试结果与分析93-94
- 6.5 本章小结94-96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96-98
- 7.1 全文总结96
- 7.2 工作展望96-98
- 致谢98-100
- 参考文献100-10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02-103
- 附录 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实物图103-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严新平;杨勇;;基于协议转换的分析仪器联网方案[J];润滑与密封;2007年03期
2 周云华;王涛;于晓宁;;一种调度系统中高可靠性实时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23期
3 刘希远,沈国敏,李峰,陈非,李娟;编译原理在通信协议转换中的应用[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张习发;;多协议转换技术在烟草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1期
5 肖闽进;张建生;过军;赵泓扬;;数字电网变电所站内智能设备协议转换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年12期
6 何鑫;凌海风;张洋;贺伟雄;楼增龙;;基于ARM的装备保障终端设备串口协议转换[J];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06期
7 夏继强,邢春香,何中文,满庆丰;CAN-HOSTLINK协议转换模块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3年11期
8 陈曦,曾礼;基于智能模块的RS-485通信协议转换路由器[J];自动化仪表;2002年03期
9 许涛;朱斌;马军强;;加油机协议转换为IFSF协议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信息界;2011年06期
10 张超;;基于OPC技术的通信协议转换平台[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振刚;吴涤;;SNA应用运行在TCP/IP环境的实现[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2 李颖;宗竹林;;FC-AE-1553协议桥研究与控制程序设计[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3 崔文剑;李春;;应用并行I/O对象实现协议转换[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时永强;;基于MODBUS协议的PLC应用系统[A];河南省冶金行业低碳冶金与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曾翠荣;李斌;佘曼桂;;基于ARM的多协议转换系统及其路由设计[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侃;Jabber对即时讯息的统一构想[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亮;网络协议转换工程实现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2 袁帅;基于ARM技术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研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温佳;智能用电互动化系统及协议转换[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贾欢欢;通用短信平台中协议转换功能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胡绵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协议转换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6 黄敬礼;通用协议转换设备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聂磊;基于HART协议的智能仪表通信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涛;工控网络协议转换网关关键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爱学;加油站设备通信协议转换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蒋浩天;综合网络多协议转换的研究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3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94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