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络模型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配电网络模型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力系统仿真 负负荷 配电网络模型 电网稳定计算数据 综合负荷模型 统计综合 湖南电网 暂态稳定
【摘要】: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电力系统仿真计算中使用的稳定计算数据常将配电网络简化等效为等值负荷接入主网。但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并入配网的电源不断增多,使得原来呈放射状的配电网络逐步演变为一种遍布电源和用户互联的网络,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由配电网负荷端向主网供电的负负荷。不同潮流方向的负荷逐渐使当前电力系统仿真中配电网络模型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改进目前电网稳定计算数据的构建方法,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精确程度更高的配电网络模型。为深入研究负负荷对电网暂态稳定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首先以三区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负负荷上网容量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进而阐述了其影响机理;以某省区电网为工程背景,检验了规律性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负负荷上网容量的增加将降低电网的暂态稳定水平;负负荷上网容量越大对电网暂态稳定计算结果影响越大。基于大量仿真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定义了地区上网负荷百分比Xi,并指出在Xi16%的地区电网中负负荷对暂态稳定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须为该地区建立精确程度更高的配电网络模型。从而提出了一种考虑配网并网电源的稳定计算数据构建方法:根据Xi划分电网各地区,Xi≤16%的地区沿用目前稳定计算数据,Xi16%的地区主网部分沿用目前计算数据、配网部分采用考虑110k V及以下并网电源的配电网络模型。该方法将电网稳定计算数据详细构建网络延伸到了富含并网电源的低压网络,提高了稳定计算数据的精确度,避免了在PSASP中大量负负荷带来的暂态稳定计算结果偏差,使仿真结果更符合电网运行实际。应用上述方法,以某省区电网为工程背景,系统地比较了电网稳定计算数据中采用不同配电网络模型对其暂态稳定水平的影响。在对电网受电比例与暂态稳定状态存在的关联性的研究基础上,比较并分析了电网采用目前使用的与本文提出的配电网络模型时的关联规律,更深入地揭示了配电网络模型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采用的电网稳定计算数据中加入了考虑并网电源的配电网络模型后,暂态稳定水平将有所提高;建议在电力系统仿真时,考虑上网负荷百分比超过16%的地区中并网电源为主网提供的动态无功支撑作用,将目前使用的配电网络模型改为采用考虑110k V及以下并网电源的配电网络模型。本文的研究对实际电网的规划设计与运行调度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系统仿真 负负荷 配电网络模型 电网稳定计算数据 综合负荷模型 统计综合 湖南电网 暂态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负荷模型对电网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11-13
- 1.2.1 负荷模型11-12
- 1.2.2 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计算结果的影响12-13
- 1.3 配电网络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13-15
- 1.3.1 110kV及以下综合负荷模型等效方法13-14
- 1.3.2 电网稳定计算数据构建方法14-15
- 1.4 负负荷问题15-16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16-18
- 第2章 负负荷上网容量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18-28
- 2.1 引言18
- 2.2 负负荷上网容量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18-20
- 2.3 在实际电网中的检验20-26
- 2.3.1 送端地区负负荷容量对暂态稳定水平影响20-24
- 2.3.2 受端地区负负荷容量对暂态稳定水平影响24-26
- 2.4 负负荷对电网暂态稳定影响的机理分析26-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考虑配网并网电源的稳定计算数据构建方法28-39
- 3.1 引言28
- 3.2 地区上网负荷百分比定义28-32
- 3.3 稳定计算数据构建原则32-33
- 3.4 考虑 35kV及以下电网并网电源的综合负荷等效建模33-38
- 3.4.1 等效建模方法33-35
- 3.4.2 湖南电网综合负荷等效建模及检验35-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不同配电网络模型对电网暂稳影响比较研究39-48
- 4.1 引言39-40
- 4.2 仿真计算条件40-42
- 4.2.1 仿真计算工具40
- 4.2.2 稳定计算数据40-41
- 4.2.3 潮流计算控制条件41
- 4.2.4 故障类型41-42
- 4.3 暂态稳定性的判定原则42
- 4.3.1 基本原则42
- 4.3.2 对湖南电网暂态稳定性的量化原则42
- 4.4 具体仿真方案42-43
- 4.5 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43-46
- 4.5.1 仿真结果43-45
- 4.5.2 机理分析45-46
- 4.6 本章小结46-48
- 第5章 基于配网模型的受电比与暂稳状态的关系研究48-61
- 5.1 引言48
- 5.2 受电比例与暂态稳定性关联关系的研究48-51
- 5.3 在实际电网中的进一步研究51-56
- 5.3.1 两送端开机出力之比与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关系51-52
- 5.3.2 从受端受电比例考察湖南电网暂态稳定性52-55
- 5.3.3 对仿真结果的验证55-56
- 5.4 不同配电网络模型对关联关系的影响56-59
- 5.5 本章小结59-61
- 结论与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68-69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章,杨新林,王海风;考虑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6期
2 方振;吴红斌;滕林;;阜阳电厂入网暂态稳定性研究[J];华东电力;2006年09期
3 石雪梅;吴迪;;小容量机组对220kV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影响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彭晨光;刘娜;王瑞闯;;暂态稳定性事故筛选与排序方法研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于汀;胡林献;姜志勇;;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学报;2009年04期
6 陈曦;;两种不同的备自投控制策略对肇庆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7 金翼;孟丽娟;陈晓东;朱莉莉;;110kV线路全线快速保护退出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24期
8 周念成;郭燕;王强钢;;飞轮储能系统建模及提高配电网暂态稳定性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1年05期
9 谭聪;徐文令;;蛙跳算法在暂态稳定性计算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4期
10 甘德强,,王锡凡,杜正春,王小璐;暂态稳定性分析的自动事故选择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俊;蔡兴国;朴在林;;考虑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夏凡;;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孙元章;杨新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研究综述[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斯伟;并网双馈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崔凯;电力系统概率暂态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兰洲;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立龙;风电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风险评估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建文;基于量测轨迹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芦亮;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左煜;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蔡丝琪;配电网络模型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刘东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邵志敏;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1年
8 赵璞;温州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卢岑岑;提高交直流互联系统暂态稳定的直流功率调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周志;定速异步风机模型及暂态稳定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8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94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