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给受体型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新型给受体型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 苯并噻二唑 二噻吩并引达省 吡咯并吡咯二酮 能量转化效率
【摘要】: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窄带隙的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工作:在第一部分的工作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小分子给体材料,它们的基本结构为D1-A-D2-A-D1,我们以富电子的二噻吩并引达省(IDT)为核,作为给电子基团(D2),苯并噻二唑或氟代的苯并噻二唑为受体单元,正己烷取代的连二噻吩为封端单元(D1),在此基础上,我们在A-D2中间插入π桥合成了分子BIT-4F-T,大大增加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增强了分子间π-π堆积的作用。我们以BIT-4F-T为给体材料,PC71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在不加入任何添加剂时,获得了8.1%的高转化效率,其中Voc=0.90 V,Jsc=12.0 mA cm-2,FF=0.76,这是在以IDT为核的小分子给体材料中,迄今为止得到的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第二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合成了一系列D2-Aw-D1-As-D1-Aw-D2型给受体小分子,这两个分子都是以缺电子的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中心受体片段(As),苯并噻二唑或氟代的苯并噻二唑为受体单元(Aw),以IDT为给体片段(D1),正己烷取代的连二噻吩为封端单元(D2)。我们主要研究了在较弱的受体片段上引入氟原子与否对材料的能级、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电荷迁移率、器件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相比于DPPBIT来说,DPPBIT4F有类似的紫外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性质,但它们的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显示出了明显的不同,以DPPBIT4F为给体材料,PC71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与DPPBIT的低效率相比,在用二氯甲烷蒸汽退火处理的条件下,获得了5.4%的高转化效率,其中Jsc=10.5 mA cm-2,FF=0.69,Voc=0.74V,这部分工作成功阐述了在我们体系中,通过简单的在弱受体片段上引入氟原子,同样可以明显的改善膜的表面形态,提高电荷迁移率,从而得到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苯并噻二唑 二噻吩并引达省 吡咯并吡咯二酮 能量转化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39
- 1.1 引言9-10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10-12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2-18
- 1.3.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12-14
- 1.3.2 光伏性能参数14-15
- 1.3.3 有机光伏器件的类型15-18
- 1.4 有机小分子给体的研究进展18-28
- 1.4.1 材料设计原则与策略18-21
- 1.4.2 小分子给体材料21-28
- 1.5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总结与展望28-30
- 1.6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30-31
- 1.7 参考文献31-39
- 第二章 基于二噻吩并引达省(IDT)单元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39-61
- 2.1 引言39-41
- 2.2 实验部分41-49
- 2.2.1 原料与试剂41
- 2.2.2 化合物表征所用的仪器41-43
- 2.2.3 材料的合成43-49
- 2.2.3.1 中间体合成43-47
- 2.2.3.2 目标产物的合成47-49
- 2.3 结果与讨论49-58
- 2.3.1 材料的合成和热失重分析49-50
- 2.3.2 光物理性质50-52
- 2.3.3 电化学性质52-53
- 2.3.4 分子模拟计算53-54
- 2.3.5 器件的光伏性能54-58
- 2.4 本章小结58-59
- 2.5 参考文献59-61
- 第三章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单元的有机小分子给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61-77
- 3.1 引言61-62
- 3.2 实验部分62-69
- 3.2.1 实验试剂、测试仪器及条件62
- 3.2.2 材料的合成62-69
- 3.2.2.1 中间体的合成62-67
- 3.2.2.2 目标产物的合成67-69
- 3.3 结果与讨论69-75
- 3.3.1 材料的合成和热失重分析69
- 3.3.2 光物理性质69-70
- 3.3.3 电化学性质70-71
- 3.3.4 器件的光伏性能71-75
- 3.4 本章小结75-76
- 3.5 参考文献76-77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77-78
- 附录 本文所涉及新化合物的谱图78-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6-97
- 致谢97-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大学化学;2005年03期
2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9期
3 李甫;徐建梅;张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J];能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4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2期
5 赵文甲;司晶星;;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近况[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剑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05期
8 ;太阳能电池未来趋势:有机太阳能电池[J];技术与市场;2010年12期
9 周洪英;;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低成本性能卓越的有机太阳能电池[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10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斌;田清勇;白华;;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杝隆建;杝正_7;李宜璇;;可挠式有机太阳能电池之发展技术[A];海峡两岸第十六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9年
3 刘艳;曾庆华;张宪玺;姜建壮;;卟啉、酞菁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坚;杨栋;周玲玉;陈令成;赵斌;李灿;;化学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仪;;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干电荷和能量转移[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8 唐卫华;海杰峰;朱恩伟;卞临沂;;有机太阳能电池用的二维窄带隙聚合物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9 易院平;韩广超;沈星星;;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过程的理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10 马廷丽;;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钢;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毛黎;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瓶颈[N];科技日报;2012年
4 刘霞;控制电子自旋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邰举;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N];科技日报;2007年
6 蔡佳;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N];中国建材报;2011年
7 华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N];科技日报;2013年
8 本版编辑邋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马悍德;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获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贾明;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N];青海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美凤;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小锐;几种有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的光伏性能[D];西南大学;2015年
3 于伟利;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D];吉林大学;2009年
4 乔芬;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向东;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马朝柱;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丽佳;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杨倩倩;可溶性小分子方酸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黄江;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晋芳铭;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与性能改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973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97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