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煤矿井下抽水蓄能发电新技术:原理、现状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7-10-08 11:11

  本文关键词:煤矿井下抽水蓄能发电新技术:原理、现状及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煤矿井下抽水蓄能发电 地下水库 矿井水循环利用 一体化技术 绿色开采


【摘要】:煤炭开采引发矿山灾害、地表沉陷、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损害等问题,但同时在地下形成了巨大的可供利用空间。全面阐述了煤矿井下抽水蓄能发电的概念与技术,对比分析了落差型、活塞抬举型、海洋浮力型和高压风储库蓄能4种非常规蓄能发电技术,指出利用废旧煤矿的开采空间(巷道及采空区)的煤矿井下抽水蓄能发电新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我国废旧矿井重复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电力调蓄、矿区生态保护等提供了新思路。估算了我国废弃煤矿和现有煤矿的蓄水储能发电总量。进一步提出了煤矿地下水库、矿井水循环利用与抽水蓄能发电一体化技术构想,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巨大的地下空间,实现储水、蓄能发电、矿井水循环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多重目标,并有助于控制地表沉陷、维护生态平衡,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以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部地区煤炭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并对未来现代化、生态化矿井开拓布局、节能减排、绿色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中德能源中心;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煤矿井下抽水蓄能发电 地下水库 矿井水循环利用 一体化技术 绿色开采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201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4213)
【分类号】:TV743;TD989
【正文快照】: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极其不均,存在供应的地区性和结构性矛盾,且不可再生,虽然全球储量巨大,可是与消耗相比,无论如何节能减排,化石能源终究有一天会耗尽。其次,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谷文艳;;世界石油消费状况概述[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5期

2 朱思远;田军仓;李全东;;地下水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节水灌溉;2008年04期

3 杜新强,廖资生,李砚阁,冶雪艳;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4 顾大钊;;“能源金三角”地区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J];煤炭工程;2014年10期

5 顾大钊;;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J];煤炭学报;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安娜;许广明;赵伟玲;;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库调蓄库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2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4期

3 杜新强;冶雪艳;路莹;迟宝明;Steffen Birk;杨悦锁;;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问题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9期

4 李宇;邵景力;叶超;邢国章;崔瑜;;北京西郊地下水库模式研究[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5 郝爱兵;康卫东;黎志恒;赵成;;河西走廊张掖盆地含水层的水资源调节能力分析[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6 李世君;李宇;周训;;利用地下水库强调蓄功能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J];地下水;2006年05期

7 付晓刚;万伟锋;毛正君;;地下水库及其在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7年01期

8 张志忠;张开军;;地下水库修建条件及其在沿海地区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7年09期

9 齐素文;秦延军;刘国义;周志祥;慕山;;基于GMS-SOLID模块技术建立地下水库水文地质结构模型[J];工程勘察;2008年S1期

10 邓铭江;裴建生;王智;万金泰;刘玉芸;;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调蓄系统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J];干旱区地理;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君;北京张坊岩溶地下水库特征及调蓄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郑德凤;雨洪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调控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孙晓明;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李治军;北方沿海小流域河谷型地下水库最优库容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宝林;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化石能源约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建平;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贺屹;渠井双灌区地下水超采情况下的动态分析及人工补给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沈晔;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及集合卡尔曼滤波法预测地下水位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王丽亚;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0 郑跃军;基于人工补给地下水库的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怀东;建立地下水银行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峗;汽油机空气辅助缸内直接喷射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姜耀华;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孔春梅;离石向斜盆地地下岩溶水库建库条件分析及库区水位预报[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殷铭;基于遥感的农田灌溉用水量估算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鸽;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对石油企业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晓鹏;国际石油市场行情分析及我国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孙丽娟;国际能源竞争背后的政治学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谭跃龙;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的战略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胜涛;北京平谷盆地地下储水空间雨洪回灌促渗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学钰;论地下水库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2 郑德凤,王本德;流域防洪系统中地下水库调蓄能力分析与计算[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吴忱,王子惠;南宫地下水库的古河流沉积与古河型特征[J];地理学报;1982年03期

4 魏永安,侯秀凤;包头市修建地下水库的初步设想[J];地下水;1998年01期

5 张保祥,刘青勇,孟凡海;基于GIS的黄水河地下水库实时调度管理系统与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水;2005年03期

6 卫迦,杨立铮;岩溶峰丛山区地下河系发育特征及综合开发利用典型研究[J];工程勘察;1997年03期

7 邓继昌,刘本华,贾连杰;有限元法在北方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莱钢总厂清泥沟水源地为例[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8 陈南祥,殷淑华,邱林;平原(灌区)地下水库的数值模拟[J];灌溉排水学报;2003年04期

9 乔晓英,王文科,翁晓鹏,韩锦萍,马雄德;乌鲁木齐河流域乌拉泊洼地地下水库调蓄功能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10 李景阳,左双英,樊廷章,鄢贵权;独山南部地区喀斯特地下水资源开发及其优化调配[J];贵州水力发电;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旺林;松散介质地下水库设计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继昌;傅家桥地下岩溶水库的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93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993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