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Cr,Tm,Ho:YAG激光系统出光效率仿真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8:16

  本文关键词:Cr,Tm,Ho:YAG激光系统出光效率仿真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器 Cr Tm Ho:YAG激光器 耦合效率 束腰直径 束腰位置


【摘要】:Cr,Tm,Ho:YAG激光器输出的2.1μm激光的波长与水分子的一个吸收峰值非常接近,由于其输出的能量能够被人体组织中水分所大量吸收的性质,因而在医学临床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课题主要针对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效率问题展开研究。激光器的耦合效率是影响激光器输出功率以及整机系统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在通过对Cr,Tm,Ho:YAG激光器系统进行系统理论阐述以及实践调试的基础上,针对激光器的耦合系统展开了仿真模拟以及实验研究。在论文开始的部分,首先针对工作物质的特性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理论介绍;讨论了不同聚光腔与泵浦源以及激光工作物质之间的光学性质,基于此选取了合适的泵浦源与聚光腔,并且根据系统整体的性能需求,对冷却系统,电源系统,激光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激光器输出端采用单透镜耦合的方式,激光光束在通过耦合系统以后到达光纤端面,进入光纤。对于耦合系统而言,入射光束的束腰半径,发散角,光纤的内外径,以及数值孔径都对在其耦合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Cr,Tm,Ho:YAG激光器在高频率,大功率输出情况下热透镜效应明显,因此我们对高频工作状况下的晶体热分布做了模拟,通过计算求得了晶体的等效热透镜焦距。激光器输出光束为多模光束,通过计算不同光束质量和散角的光束的束腰直径和束腰位置,并对系统透镜的焦距进行优化计算,实验证明,优化后的光纤耦合系统的耦合效率相对原耦合系统有明显提高,耦合后的光纤末端输出能量明显提高,在使用更小的36μm孔径的光纤时,可以获得更高能量的输出。
【关键词】:激光器 Cr Tm Ho:YAG激光器 耦合效率 束腰直径 束腰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48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0
  • 1.1 引言15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5-18
  • 1.2.1 国内外发展状况15-16
  • 1.2.2 激光生物医学的基础16
  • 1.2.3 CTH:YAG激光器在相比其他激光器的优势16-17
  • 1.2.4 CTH:YAG激光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7-18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8-20
  • 第二章 Cr,Tm,Ho:YAG工作物质及其理论基础20-28
  • 2.1 CTH:YAG晶体的基本性质20-23
  • 2.1.1 工作晶体的选择20-21
  • 2.1.2 CTH:YAG晶体的物理特性21-22
  • 2.1.3 CTH:YAG晶体的光谱特性22-23
  • 2.2 CTH:YAG激光器的基础理论模型23-27
  • 2.2.1 能级结构23-24
  • 2.2.2 速率方程24-26
  • 2.2.3 阈值条件26-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Cr,Tm,Ho:YAG激光器系统设计28-39
  • 3.1 激光器国内发展状况28
  • 3.2 激光器设计28-34
  • 3.2.1 泵浦源28-30
  • 3.2.2 聚光腔30-31
  • 3.2.3 谐振腔31-34
  • 3.3 电源系统34-36
  • 3.4 冷却系统36-37
  • 3.5 激光器系统37-38
  • 3.6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激光器系统结构39-47
  • 4.1 单双路激光器的设计结构39-40
  • 4.2 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40
  • 4.3 光纤理论40-43
  • 4.4 光学系统的准直调试43-46
  • 4.4.1 指示光源调试43-44
  • 4.4.2 谐振腔调节44
  • 4.4.3 水冷温控系统44-45
  • 4.4.4 输出功率调试45
  • 4.4.5 耦合调试45-46
  • 4.5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Cr,Tm,Ho:YAG的仿真模拟实验47-62
  • 5.1 热分布47
  • 5.2 单脉冲的热分布47-53
  • 5.3 光纤损耗分析实验53-55
  • 5.4 光束束腰分析55-59
  • 5.4.1 光纤耦合条件55-56
  • 5.4.2 光纤耦合系统光束变换56-57
  • 5.4.3 耦合系统的设计及优化57-59
  • 5.5 实验验证59-61
  • 5.5.1 实验设置59-60
  • 5.5.2 结果分析60-61
  • 5.6 本章小结61-6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62
  • 6.2 所遇问题及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茜;吴卓亮;赵尚弘;楚兴春;占生宝;李云霞;;基于微透镜阵外腔的光纤激光谱组束耦合效率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4期

2 邹自立,唐明光;超微球透镜的耦合效率极限[J];光学学报;1991年08期

3 胥杰;赵尚弘;占生宝;李云霞;侯睿;吴继礼;;双光栅非相干组束系统单光束耦合效率分析[J];半导体光电;2008年02期

4 崔爽;郭立红;李岩;王建军;于国权;路明;;光锥导光装置耦合效率分析与测试[J];中国光学;2012年06期

5 王超;冯国英;杨浩;周情;李玮;苏娟;;用光线追迹法计算半锥形多模光纤的耦合效率[J];激光技术;2008年04期

6 黄小平;周鸿;吴丹;郭吉宇;魏小飞;李鸣;赵亮;;激光成像系统中高耦合效率单模光纤耦合器设计(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11期

7 王彦晓;裴立明;陈盼;;光纤准直器的耦合效率[J];科技资讯;2013年19期

8 史国水,张平,吴震,向际鹰;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的耦合效率分析[J];应用光学;1999年02期

9 郭明秀,张同,沈冠群,陆雨田;单管对称侧泵的直角反射镜腔耦合效率分析[J];激光杂志;2004年01期

10 余神求;文建国;;透镜球差对光纤输出激光器耦合效率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狄小莲;辛煜;宁兆元;;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的功率耦合效率的理论分析与计算[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晓磊;彭刚定;张行愚;王青圃;常军;张飒飒;李平;;多芯光纤与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分析及其在模式选择中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赖东显;冯庭桂;许琰;蓝可;;神光Ⅱ基濒激光与黑腔靶的耦合效率[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4 潘飞;王智勇;;光纤侧面耦合效率的计算[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烈;大气湍流对空间光至单模光纤耦合效率概率分布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天明;Cr,Tm,Ho:YAG激光系统出光效率仿真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覃智祥;大气湍流对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锦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效耦合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1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01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