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光读出FPA红外成像系统设计
本文关键词:集成式光读出FPA红外成像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对读出原理、像差要求、图谱质量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读出技术进行深度整合与简化,实现光读出FPA红外成像系统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首先,从FPA的热-机械效应出发,介绍了光读出FPA红外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针对通常采用的光读出FPA红外成像系统体积大、重量大、结构复杂缺陷,提出了高集成度的新型光读出系统;接着,在分析讨论读出光路像差容限、特点的基础上,对以异形棱镜为核心元件的光读出系统进行了具体的光学仿真设计;最后,设计了集光、机、电、软技术的集成式光读出FPA红外成像系统。对系统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在确保成像性能的前提下,光读出FPA红外成像系统的体积减小到175 mm×83 mm×105 mm。以异形棱镜为核心元件的光读出技术,在满足成像精度和灵敏度的前提下,可减小读出系统的复杂程度,有效降低了光读出FPA红外成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从而促进光读出FPA成像系统的工业化应用。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北京市精密光电测量仪器和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FPA 红外成像 光读出 异形棱镜
【分类号】:O43
【正文快照】: 1引言红外成像技术在军用、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受体积、重量、功耗、制作工艺、使用条件、价格等因素的限制,不利于其普及推广应用。自1996年Thomas Thun-dat等人[1-4]发展了一种基于电压电阻微悬臂梁技术的红外探测器,双材料微悬臂梁用于红外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民朴;马文坡;;背景辐射对红外成像系统的性能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2 刘泽文;曹峰梅;王全喜;白廷柱;;舰载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估软件设计[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艳晓;胡磊力;蔡猛;;红外成像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研究[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俊彦;沈飞;;凝视红外成像系统温度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德贵;朱孝开;黎相;肖顺平;;基于凝视红外成像系统的被动测距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6 王军平;尚超;李建军;;两轴反射式红外成像系统解像旋研究[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鑫茂;张红刚;胡磊力;;红外成像系统目标探测距离测试方法[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宦克为;庞博;石晓光;赵青义;石宁宁;;红外成像系统的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争;周伟;徐惠忠;;红外成像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亚峰;僇卫国;陈龙;;红外成像系统的物理效应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鑫;多光谱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何国经;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赵宏亮;基于红外成像系统的低温读出电路设计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程腾;基于MEMS技术的光学读出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闫兴涛;基于光纤传像束的推扫式红外成像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文;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电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以亮;128×128 InSb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雪岩;基于MEMS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高速成像的分析及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程程;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连振;基于复杂环境的舰载红外成像系统建模与综合性能评价[D];湘潭大学;2015年
6 唐健平;基于热致折射率变化材料的全光读出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D];重庆大学;2015年
7 朱恩成;基于MEMS技术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王逸群;凝视型红外成像系统虚拟样机工程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陈土江;红外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左月萍;红外成像系统的典型效应模拟与系统性能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15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1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