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对金丝热超声键合质量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对金丝热超声键合质量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引线键合 超声功率 键合压力 正交实验 键合质量
【摘要】:引线键合技术(Wire Bonding)作为现如今的一种主要的微电子领域内的封装技术,它是指使用细的金属丝线(Al,Pt,Au等),利用热能、压紧力与超声波能量等促进金属丝线和基板上的焊盘产生紧密的焊合,实现芯片与基板间的电气互连和芯片间的信息互通的技术,是属于压力焊接的一种。针对微电子封装领域的要求不同,在工业上通常有热压引线键合,超声引线键合以及热超声引线键合这三种引线键合定位平台技术被广泛采用。其中,热超声键合工艺结合了热压工艺与超声工艺这两者之间的优点,以其只需要比较低的加热温度、键合完成后键合的强度高并且对器件的可靠性非常有利等优势成为键合法的主流。本文在深入了解键合机理之后,针对现有的需求,立足实际,以25μm金丝热超声楔形键合工艺和25μm金丝热超声球形键合工艺里的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工艺参数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内容有:1.分析键合的机理,并直观介绍楔形键合方式和球形键合方式这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在理论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取到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这两个工艺参数是对本公司芯片键合的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以HYBOND626型热超声引线键合设备搭建起实验平台,在同样的芯片与同样的基板上分别进行25μm的金丝球形键合和25μm的金丝楔形键合的单因素实验样品准备,并采取Matlab软件对得到的单因素实验结果数据进行二次函数的拟合,得出在不一样的键合方法之下单因素对键合强度的不一样的影响趋势。3.根据单因素的实验数据,设计出正交因素表并依据此表进行正交实验,得出不同键合方式下,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这两个工艺参数在第一、二焊点处对键合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强弱:楔形键合方式下,第一键合点处,超声功率参数的设置对键合的质量的影响比键合压力参数设置要大,但程度不明显;第二键合点处,则是键合压力参数的变动对键合质量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超声功率参数;球形键合方式下,第一键合处,超声功率参数的设置对键合质量的影响比键合压力参数大,且程度比较明显;而在第二键合处,这二者对键合结果的影响强弱几乎是一样的。还可以提取到优化的参数组合,最终达到实验目的完成论文研究。
【关键词】:引线键合 超声功率 键合压力 正交实验 键合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4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现代微电子制造业中的封装互连11-13
- 1.2 引线键合工艺简介13-18
- 1.2.1 引线键合技术的分类13-14
- 1.2.2 热超声引线键合技术的基本形式14-18
- 1.2.3 引线键合技术的质量检测标准18
- 1.3 引线键合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18-21
- 1.3.1 设备及材料研究18-19
- 1.3.2 工艺技术及工艺方法研究19-21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21-23
- 第二章 热超声键合界面快速形成23-30
- 2.1 键合材料的表面氧化膜去除机理23-25
- 2.2 超声界面快速扩散通道机理25-26
- 2.2.1 扩散的本质25-26
- 2.2.2 影响键合界面原子扩散的因素26
- 2.3 键合界面的扩散驱动力和键合强度形成机理26-28
- 2.4 小结28-30
- 第三章 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的单因素工艺实验30-59
- 3.1 实验材料31-37
- 3.1.1 金丝键合平台31-33
- 3.1.2 键合强度测试设备33
- 3.1.3 观测设备33-34
- 3.1.4 其它的实验材料34-37
- 3.1.4.1 引线和劈刀34-35
- 3.1.4.2 芯片与陶瓷基板35-37
- 3.2 引线键合质量的检验方法37-38
- 3.3 楔形键合的实验方案38-50
- 3.3.1.实验步骤38-39
- 3.3.2 实验过程与结果39-50
- 3.3.2.1 一焊超声功率参数实验结果39-44
- 3.3.2.2 一焊键合压力参数实验结果44-47
- 3.3.2.3 二焊超声功率参数实验结果47-49
- 3.3.2.4 二焊键合压力参数实验结果49-50
- 3.4 球形键合的实验方案50-57
- 3.4.1.实验步骤50-51
- 3.4.2 实验过程与结果51-57
- 3.4.2.1 一焊超声功率参数实验结果51-52
- 3.4.2.2 一焊键合压力参数实验结果52-54
- 3.4.2.3 二焊超声功率参数实验结果54-55
- 3.4.2.4 二焊键合压力参数实验结果55-57
- 3.5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的多因素正交实验59-70
- 4.1 正交实验的原理59-60
- 4.1.1 正交实验的指标、因素与水平59-60
- 4.1.2 正交表的设计60
- 4.1.3 正交实验步骤60
- 4.2 楔形键合正交实验方案60-65
- 4.2.1 选取工艺参数研究对象60-61
- 4.2.2 设计楔形键合的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61
- 4.2.3 极差分析法介绍61-62
- 4.2.4 第一焊点正交实验结果与极差分析62-63
- 4.2.5 第二焊点正交实验结果与极差分析63-65
- 4.3 球形键合实验方案65-68
- 4.3.1 根据工艺参数设计球形键合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65
- 4.3.2 第一焊点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的极差分析65-67
- 4.3.3 第二焊点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的极差分析67-68
- 4.4 本章小结68-7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5.1 全文总结70-71
- 5.2 工作展望71-72
- 致谢72-73
- 参考文献73-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ui Wang,Dave DeGrappo;引线键合应用中的无延伸技术(英文)[J];半导体技术;2003年06期
2 何田;引线键合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4年10期
3 晁宇晴;杨兆建;乔海灵;;引线键合技术进展[J];电子工艺技术;2007年04期
4 黄华;都东;常保华;;铜丝引线键合技术的发展[J];焊接;2008年12期
5 Yair Alcobi;;微细间距引线键合中的可靠性提高工艺(英文)[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年12期
6 吕磊;;引线键合工艺介绍及质量检验[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年03期
7 张崎;姚莉;;金属外壳引线键合可靠性研究[J];电子与封装;2009年03期
8 余斋;王肇;程俊;田怀文;;热压超声球引线键合机理的探讨[J];电子工艺技术;2009年04期
9 陆裕东;何小琦;恩云飞;;三维封装中引线键合技术的实现与可靠性[J];微电子学;2009年05期
10 冯武卫;孟庆丰;谢友柏;;利用压电换能器电信号检测引线键合质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以忠;张春霞;张锐;;引线键合机大物距高放大率光学系统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孔凡芝;何静;王以忠;;用于引线键合的灰度相关匹配定位算法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李安宁;连雪海;金大元;;微波混合电路中的引线键合技术[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冯武卫;孟庆丰;谢友柏;范虹;;超声引线键合质量检测方法研究[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宋智军;;四通道光电耦合器微组装中的内引线键合[A];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一民;引线键合系统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婷婷;基于机器视觉的IC芯片焊点定位检测与误差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金良;铜引线键合工艺中焊盘内伤失效机理研究和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肖春雷;全自动引线键合机数字化超声波发生器研究与设计[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薛瑞;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对金丝热超声键合质量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易辉;全自动引线键合机系统软件分析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李浩;智能引线键合机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先青;全自动引线键合机产品检测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刘长宏;面向引线键合工艺的质量影响因素与规律的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9 胥晓;引线键合线弧成形规律及其实验平台运动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孙倩;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引线键合机动态分析和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0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2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