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用铝酸盐基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白光LED用铝酸盐基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白光LED 铝酸盐 红色荧光粉 过渡族元素 稀土元素
【摘要】:以铝酸盐作为基质的红色荧光粉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具有合成工艺简单等特点,因而在白光LED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Sr4Al14O25:M(M=Mn4+,Cr3+)、CaAl4O7:M(M=Mn4+,Cr3+,Sm3+)以及CaAl2O4:M(M= Cr3+,Eu3+,Sm3+)等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工艺及发光性能。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4Al14O25:M(M=Mn4+,Cr3+)系红色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365nm),其主要发射峰位于651 nm处,属于Mn4+离子的2E→4A2跃迁过程,且色坐标位于深红色区域;共掺少量的Ge4+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发光强度,Ge4+的最佳掺杂量为0.5 mol.%,而共掺少量的Sm3+则会降低材料的发光强度。对于Sr4Al14O25:Cr3+荧光粉而言,其主要的发射峰位于690nm处,属于Cr3+离子的2E→4A2跃迁过程,其色坐标也处于深红色区域。此外,通过在Sr4Al14O25 :Cr3+中共掺一定量的Sm3+后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Cr3+与Sm3+之间的能量传递的方式主要为辐射跃迁。(2)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Al4O7:M(M=Mn4+,Cr3+,Sm3+)红色荧光粉。CaAl4O7:Mn4+荧光粉主要的激发峰位于332 nm及460 nm处,分别对应于Mn4+离子的4A2→4T1及4A2→4T2跃迁过程,其发射峰位于652 nm处;Mn4+最佳的掺杂浓度为0.05 mol.%;添加Na+、K+、Li+等电荷补偿剂均能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此外,CaAl4O7:Cr3+主要的激发峰位于414 nm及564 nm处,发射峰位于690 nm处,Cr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20 mol.%。研究还发现,CaAl4O7:Sm3+主要的激发峰位于362 nm、375 nm和404nm处,分别属于Sm3+的8H6/2→4F7/2、8H6/2→8P32和H6/2→4L13/2跃迁过程,而其发射峰主要位于564 nm、 599 nm和651 nm处,分别对应于Sm3+离子的4G6/2→8H6/2跃迁、4G6/2→8H7/2跃迁和4G6/2→8H8/2跃迁过程;Sm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0 mol.%。 CaAl4O7:M(M=Mn4+,Cr3+)的色坐标处于深红色区域,而CaAl4O7:Sm3+则处于橙红色区域。(3)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Al2O4:M(M=Cr3+,Eu3+,Sm3+)红色荧光粉。CaAl2O4:Cr3+主要的激发峰位于415 nm及563nm处,而发射峰位于690 nm处,Cr3+最佳的掺杂浓度为0.5mol.%,其色坐标位于深红色区域。而CaAl2O4:Sm3+主要的激发峰位于361 nm、374 nm、403 nm处,发射峰分别位于562nm、599 nm和645 nm处,Sm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0 mol.%,色坐标位于橙红光区域。研究发现,CaAl2O4:Eu3+主要的发射峰位于574 nm(5D0→7F0)、585nm(5D0→7F1)和614nm(5D0→7F2)处,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0 mol.%,色坐标位于红色区域。
【关键词】:白光LED 铝酸盐 红色荧光粉 过渡族元素 稀土元素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12.8;TQ42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7
- 第一章 绪论17-27
- 1.1 白光LED的发展及其优点17-18
- 1.2 白光LED的结构和发光原理18-20
- 1.2.1 白光LED的基本结构18-19
- 1.2.2 白光LED的发光方式19-20
- 1.3 荧光粉的主要合成方法20-21
- 1.4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研究进展21-25
- 1.4.1 常用的激活剂及基质21-23
- 1.4.2 铝酸盐基荧光粉的研究进展23-24
- 1.4.3 共掺杂改性研究24-25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25-27
- 1.5.1 研究目的25
- 1.5.2 研究内容25-27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7-30
-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27-28
- 2.2 制备方法28
- 2.3 样品性能表征28-30
- 2.3.1 物相分析28
- 2.3.2 形貌分析28-29
- 2.3.3 发光性能测试29-30
- 第三章 红色荧光粉Sr_4Al_(14)O_(25):M(M=Mn~(4+),Cr~(3+))的制备及共掺改性研究30-44
- 3.1 Sr_4Al_(14)O_(25):M(M=Mn~(4+),Cr~(3+)),N(Sm~(3+),Ge~(4+))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表征30-33
- 3.1.1 样品的制备30
- 3.1.2 物相分析30-32
- 3.1.3 微观形貌分析32-33
- 3.2 Sr_4Al_(14)O_(25):M(M=Mn~(4+),Cr~(3+))发光性能研究33-35
- 3.2.1 Sr_4Al_(14)O_(25):Mn~(4+)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33-34
- 3.2.2 Sr_4Al_(14)O_(25):Cr~(3+)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34-35
- 3.3 共掺Sm~(3+)对于Sr_4Al_(14)O_(25):M(M=Mn~(4+),Cr~(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35-41
- 3.3.1 Sm~(3+)对于Sr_4Al_(14)O_(25):Cr~(3+)光性能的影响35-38
- 3.3.2 Sm~(3+)对于Sr_4Al_(14)O_(25):Mn~(4+)发光性能的影响38-39
- 3.3.3 Sm~(3+)对Sr_4Al_(14)O_(25):M(M=Mn~(4+),Cr~(3+))显色性的影响39-41
- 3.4 共掺Ge~(4+)对于Sr_4Al_(14)O_(25):Mn~(4+)发光性能的影响41-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CaAl_4O_7:M(M=Mn~(4+),Cr~(3+),Sm~(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44-59
- 4.1 CaAl_4O_7:M(M=Mn~(4+),Cr~(3+),Sm~(3+))的制备及物相分析44-46
- 4.1.1 CaAl_4O_7:M(M=Mn~(4+),Cr~(3+),Sm~(3+))的制备44
- 4.1.2 物相分析44-46
- 4.2 CaAl_4O_7:Mn~(4+)的发光性能研究46-52
- 4.2.1 CaAl_4O_7:Mn~(4+)的激发和发射光谱46-48
- 4.2.2 Mn~(4+)离子浓度对CaAl_4O_7:Mn~(4+)发光强度的影响48-49
- 4.2.3 Na~+、K~+、Li~+离子对CaAl_4O_7:Mn~(4+)发光强度的影响49-52
- 4.3 CaAl_4O_7:Cr~(3+)的发光性能研究52-54
- 4.3.1 CaAl_4O_7:Cr~(3+)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52-53
- 4.3.2 Cr~(3+)离子浓度对CaAl_4O_7:Cr~(3+)发光强度的影响53-54
- 4.4 CaAl_4O_7:Sm~(3+)发光性能的研究54-56
- 4.4.1 CaAl_4O_7:Sm~(3+)激发和发射光谱54-55
- 4.4.2 Sm~(3+)离子浓度对于CaAl_4O_7:Sm~(3+)发光强度的影响55-56
- 4.5 CaAl_4O_7:M(M=Mn~(4+),Cr~(3+),Sm~(3+))的色坐标对比56-58
- 4.6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CaAl_2O_4:M(M=Cr~(3+),Eu~(3+),Sm~(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59-70
- 5.1 CaAl_2O_4:M(M=Cr~(3+),Eu~(3+),Sm~(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物相分析59-61
- 5.1.1 CaAl_2O_4:M(M=Cr~(3+),Eu~(3+),Sm~(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59
- 5.1.2 物相分析59-61
- 5.2 CaAl_2O_4:Cr~(3+)的发光性能研究61-63
- 5.2.1 CaAl_2O_4:Cr~(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61-62
- 5.2.2 Cr~(3+)离子浓度变化对于CaAl_2O_4:Cr~(3+)发光强度的影响62-63
- 5.3 CaAl_2O_4:Sm~(3+)的发光性能研究63-65
- 5.3.1 CaAl_2O_4:Sm~(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63-64
- 5.3.2 Sm~(3+)离子浓度变化对于CaAl_2O_4:Sm~(3+)发光强度的影响64-65
- 5.4 CaAl_2O_4:Eu~(3+)的发光性能研究65-67
- 5.4.1 CaAl_2O_4:Eu~(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65-66
- 5.4.2 Eu~(3+)离子浓度变化对于CaAl_2O_4:Eu~(3+)发光强度的影响66-67
- 5.5 CaAl_2O_4:M(M=C~(3+),Eu~(3+),Sm~(3+))色坐标对比67-69
- 5.6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6.1 结论70-71
- 6.2 不足与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LED咖啡桌[J];美食;2010年09期
2 王德刘;傅仁利;何洪;宋秀峰;沈源;;白光LED用光转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材料导报;2007年08期
3 ;LED玻璃为玻璃产业增添亮丽风景[J];辽宁建材;2009年08期
4 ;韩国研究团队称已研发出全球首个纯白色LED[J];稀土信息;2009年07期
5 潘雄;;新型白光LED制备研究获新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6 ;台湾企业研发出S型LED可弯曲薄型玻璃[J];建材发展导向;2012年02期
7 海信;国际发光二极管(LED)交通信号讲座在荷兰召开[J];光源与照明;2000年01期
8 于冰;;浅谈半导体照明[J];硅谷;2010年05期
9 廖嘉琳;;玻璃领域新突破——LED生态转光玻璃问世[J];住宅产业;2013年05期
10 李绍霞;李大吉;王亚平;王卓;;白光LED用光转换材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长泰;;白光LED新型荧光衬底的探索与制备[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胜利;苏科;张丽;张弈;何柱国;;音乐调制LED植物生长器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肖志国;;白光LED用新型发光粉和芯片研究进展[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继辉;;浅谈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及其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5 彭万华;;超高亮度和白光LED在祖国大陆的现状及发展[A];海峡两岸第十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3年
6 郭子菱;;LED特殊照明应用——植物照明新商机[A];海峡两岸第十七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0年
7 余仕文;;高性能q惫绦圆牧霞捌湓跇EDt氨I现產捎肹A];2010年海峡两岸功能性复合材料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万生;赵敏;;白光LED失效机理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0年
9 蒋吉强;唐德良;李治强;;影响白光LED衰减的关键因素研究[A];首届珠中江科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蔡明诚;;广场、景观、应用LED新启示[A];2007年中国(厦门)LED照明与装饰论坛暨城市夜景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凤;LED广告游船国庆亮相重庆两江[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程久龙;“专利门”卡住中国LED 深圳企业抱团出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记者 郜天一;千元级LED电视“忽悠”消费者[N];哈尔滨日报;2011年
4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罗佳秀 范兵 谢学军;采取灵活策略应对LED专利重压[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蔡维希;新一代白光LED材料研发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诗文;台白光LED明年市场占有率达五成[N];电子资讯时报;2004年
7 邓楠 《金周刊》记者 丁一;未来新概念——白光LED让资本趋之若鹜[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湖南 肖国平;维修白光LED台灯[N];电子报;2007年
9 许志顺 DigiTimes;台厂白光LED:难逃日厂专利紧箍咒[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10 记者 万林 北京;白光LED迎来发展机遇 2008年将增长16%[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忠贤;LED用多色荧光粉的制备、发光性质与发光机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于音;白光LED用稀土离子掺杂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光谱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严小松;白光LED用荧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乐;白光LED高效封装结构及灯具级散热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汤安;白光LED用含铟及铌酸钆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张建立;硅衬底氮化镓基黄光LED外延生长与器件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7 慈志鹏;几种LED用氧化物基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肖芬;紫外激发白光LED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谷捚鑫;白光LED用氮系荧光粉的可控制备及发光性能调控[D];东华大学;2011年
10 李广环;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杰;无线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低功耗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关沃欢;LED远程荧光膜片照明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唐洪亮;基于YAG系荧光粉的白光LED可靠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思秋;白光LED用NaLaBB'O_6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华健;LED白光在二次配光设计中的颜色均匀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李荣玲;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系统[D];复旦大学;2014年
7 常文瑞;紫外、近紫外白光LED用铝酸盐、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秦琳;暖白光LED用新型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柳少华;暖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10 牛雅亮;基于LED的便携式土壤有机质检测仪的研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2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3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