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31 04:03

  本文关键词: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

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

傅伟  

【摘要】: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伴随着数字化阅读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普及态势及个人数字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电子课本”的时代正在到来。目前,电子课本已经引起了多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一项研究热点、一种技术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层面借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竞争力的利器。从传统课本到电子课本这一质的飞跃承载着人们对于技术增强学习、技术促进学习、技术赋能学习(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的殷切期望,电子课本正在推动着数字化时代人类阅读与学习范式的变革。 本研究首先进行了研究综述,通过现状分析,总结了目前电子课本“应用先行、研究滞后、标准缺失”的现状特点;揭示了电子课本多元理解问题;梳理了电子课本相关研究及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并从学习对象理论视角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基于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及电子课本的理解,本研究在对数字化阅读与学习领域资源形态、功能特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EPUB (Electronic Publication, IDPF组织的数字化阅读格式标准,简称EPUB)、DC (Dublin Core Metadata,都伯林核心元数据,简称DC)、LOM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简称LOM)、SCORM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内容对象模型,简称SCORM)、IMS-CC (IMS Common Cartridge, IMS内容统和模型或MS公共弹夹模型,简称CC)、IMS-CP (IMS Content Packaging, IMS内容包装模型,简称CP)、IMS-LD (IMS Learning Design, IMS学习设计规范,简称LD)等数字化技术标准,以电子书包系统功能模型为研究设计层面的原点,以需求分析为研究应用实践层面的原点,从资源、活动、空间三种形态视角表征了电子课本的领域特性,并由此界定了电子课本的领域三态,建构了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 电子课本的领域三态描述为资源态、活动态和微环境态。资源态涵盖了内容资源格式转换、内容文件的兼容与包装、单一文件形态向内容对象形态转化等问题,体现了电子课本的结构化特性;活动态为电子课本引入轻量级教学设计机制,使内容主线的课本转化为内容为基础、活动为主线的电子课本,体现了个性化特性;微环境态借助于虚拟学具与学习服务,通过个性化的内容组织与知识建构过程,推动电子课本由统一编制、标准内容的资源性集合形态演进为以个人微型知识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全新电子课本形态。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表征了领域特性,具体可划分为领域三态模型、三态演进模式与概念模型。 本研究借鉴了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建模思想,通过三次抽象过程,由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过渡到系统模型。电子课本的系统模型主要包括了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和内容包装模型。从电子课本的两大研究原点到领域模型是第一次抽象过程,明确界定了电子课本的领域特性;从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到信息模型是第二次抽象过程,使用电子课本语义元素在逻辑层面表征了电子课本的内容对象与功能特性;从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到内容包装模型是第三次抽象过程,设计了电子课本的内容包装结构与元数据。电子课本信息模型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包括了内容结构模型、功能结构模型、学习地图机制以及服务框架。电子课本的内容包装设计则是一个完整的电子课本资源聚合及内容包装方案,包括了电子课本内容包装模型、内容对象包装模型、元数据模型以及内容包装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字版权管理,以下简称DRM)扩展方案。 依照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信息模型、内容包装模型,本研究开发了英语、自然电子课本原型、阅读器软件、自然课本学习地图,设计了电子课本系统软件结构。在电子课本模型建构和原型的基础上,通过英语、自然电子课本原型的设计研发,验证了电子课本模型的可行性,证实了本研究的价值。 本研究界定了电子课本的领域特性,探究了电子课本的演进模式,建构了电子课本的系统模型,设计研发了带有轻量级学习设计功能特性、具有个人微型知识空间形态特征的结构化、个性化电子课本,推动了电子课本的示范性应用、产品研发与标准研制。 目前,电子课本虽然尚未成为主流,但其已经处于一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临界点。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本研究定位于一个创造未来的过程,虽然所研发的电子课本原型还属于实验室产品,无法大规模应用试点、推动产业发展。但是笔者相信,电子课本将能够让孩子们丢掉沉重的书包,以较高的性价比享受到数字化学习所带来的便捷及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推动目前教育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永和;何超;杨瑛;马晓玲;余云涛;刘晓丹;祝智庭;;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及应用创新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怡;胡大卫;段学俭;张世军;张莹莹;章琢之;吴弃疾;;元数据:数字出版发展的根基[J];编辑学刊;2011年05期

2 高志丽;;电子书包推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出版参考;2010年24期

3 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年33期

4 余人;;台湾地区的电子白板与电子书包[J];出版参考;2011年27期

5 潘英伟;;电子课本解读[J];出版广角;2007年08期

6 祝智庭 ,林阳;与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零距离[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2期

7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8 祝智庭;标准缺失酿苦酒 标准应用是良方[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0期

9 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框架和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10 祝智庭;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海明;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明颖;移动学习对象元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小勇;学习对象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钱小龙;;美国语障辅助技术的新进展:电子书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寿先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刘颖;程继夏;施正盼;申松梅;绳珍;;教材循环使用与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4 陈婷;;现代远程教育中互动理念的分析研究[J];办公自动化;2007年12期

5 李哲;白静;;网络课程设计的组织模型与发展方向[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李春英;白晓晶;;引领学习过程的网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推荐学习安排”网上教学模式案例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王文静;;“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美国的兴起与新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8 周安琪;;浅议电子书包在高校推广的可行性[J];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08期

9 杜恩龙;;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如何应对电子书包的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3期

10 郑金权;;大学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与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银;;国内教育技术媒体研究概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罗思明;;词典使用技能教学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胡仁昱;孙士英;褚彦淑;;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徐红梅;;现阶段远程教育的交互设计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陈婵君;樊文强;;“经验之塔”理论对科技馆展品设计的启示[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陈冬梅;蒋立兵;李永安;;基于“多维导学”《乒乓球战术》电子教材开发与应用绩效研究[A];2013体育计算机应用论文集[C];2013年

10 廖红;韩景红;;基于科技馆的泛在学习——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实践与思考[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峰;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钱冬明;协同学习的实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海明;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媛;对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改进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海娇;基于魔力平台的需求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何璐;零码平台业务自动建模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静超;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颜奇;某尾矿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瑞环;积件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丹;协同学习系统中思维工具集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艾民;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敏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治;研究型课程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和;余云涛;祝智庭;;电子课本国际标准提案[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3年03期

2 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罗威;陈志云;周宏;蔡建华;;基于ACE的龙芯电子书包系统服务器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3期

6 左美丽;陈少华;;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子书包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年08期

7 陈雷;王文杰;;基于嵌入式Linux的电子书包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年08期

8 杜军;;基于S3C2410的电子书包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06期

9 吴永和;马晓玲;杨飞;;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阐释与研究——基于标准研究、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1期

10 郁晓华;雷云鹤;祝智庭;吴永和;;变革理念下虚拟学具标准研制现状梳理与体系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嘎日达;论科学研究中质与量的两种取向和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志强;;《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教育项目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3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4 刘儒德;赵妍;柴松针;徐娟;;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张芳圆;;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微博碎片化现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年07期

7 高志丽;;电子书包推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出版参考;2010年24期

8 魏丹荑;尤建忠;;我国中学推行电子教材是否可行[J];出版参考;2010年28期

9 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年33期

10 余人;;台湾地区的电子白板与电子书包[J];出版参考;2011年2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茅卫东;[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N];计算机世界;2001年

3 李东方;[N];人民邮电;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战杰;统一信息论视域中的学习及学习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穆肃;语义网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建模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婕;网络环境下个体信息获取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砥;学习资源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马卫东;信息共享动力学及主动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亚东;基于CELTS的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元数据分析与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2 伦墨华;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田鹿;基于语义Web技术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方案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关梓文;通用文档模型及在文档格式转换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5 韩绍伟;中国大陆数字出版的媒介再现[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6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