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测性能的舰载雷达电磁兼容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探测性能的舰载雷达电磁兼容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电磁兼容 舰载雷达 最大作用距离 相同工作频段
【摘要】:针对舰船编队时同种雷达较多,相互之间存在电磁兼容影响的问题,利用描述雷达探测性能的最大作用距离的衰减来描述雷达系统中同频段间的电磁兼容程度。首先,分别建立相同工作频段、不同频率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模型;得到整雷达系统的电磁兼容模型。然后,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模型的雷达间距、压制系数、灵敏度等重要参数对电磁兼容的影响,对发挥协同作战雷达的最大效益提供了数字化分析依据。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关键词】: 电磁兼容 舰载雷达 最大作用距离 相同工作频段
【基金】:船舶预研支撑技术基金资助项目(13J3.3.5)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KYLX15_1109)
【分类号】:TN03;TN959.7
【正文快照】: 0引言舰船编队时,由于同型号军舰的雷达配置上很多都是同种雷达。当同频或者相近频率的雷达同时工作时,就不能忽略雷达间的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雷达的工作性能,甚至左右一场海战的胜负。所以,需要对雷达间的电磁兼容程度进行预测。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此作了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皓全,杨显清,赵家升;雷达之间电磁干扰预测模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圭源;张厚;殷雄;舒楠;;基于作用距离衰减的雷达间电磁兼容模型[J];电讯技术;2010年03期
2 李圭源;张厚;徐海洋;;副瓣对消技术在抑制雷达间电磁干扰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2010年08期
3 严义君,杨显清;集群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评估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张传勇;丁亚非;王江;;通信对抗系统电磁兼容问题数学建模与计算[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5 李圭源;张厚;舒楠;;基于测速误差的雷达间电磁干扰判决方法[J];舰船电子对抗;2011年02期
6 黄龙水;张维俊;;舰艇电磁兼容顶层设计思想和方法[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4期
7 李圭源;张厚;李松江;;副瓣消隐技术在抑制雷达间电磁干扰中的应用[J];雷达与对抗;2010年03期
8 李圭源;张厚;苏晓勇;;基于测距误差的雷达间电磁干扰判决方法[J];上海航天;2012年03期
9 方辉;李力;胡义勇;吴鹏;;发射箱内驻波场对微波设备的影响分析[J];微波学报;2012年S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皓全,张志军;在随机电磁干扰预测中引入蒙特卡罗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胡皓全,,赵家升;电子系统电磁兼容预测模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世纪电磁兼容安全认证标准化研讨会在广州举行[J];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01年06期
2 ;新世纪电磁兼容安全认证标准化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圆满举行[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2年01期
3 朱文立;国内电磁兼容的发展与3C认证的电磁兼容要求[J];电子质量;2003年06期
4 朱文立;国内外电磁兼容发展动态[J];电子质量;2003年07期
5 刘素花,秦臻;电磁兼容及防护的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3年03期
6 李刚;电磁兼容及抗干扰技术[J];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安全与电磁兼容》2003年总目录(总第56期-61期)[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3年06期
8 ;电磁兼容国家军用标准目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4年03期
9 黄志斌;浅谈电磁兼容控制、设计及其测试[J];船电技术;2005年04期
10 廉威,卢广文;医院电磁兼容的初步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晖;覃宇建;刘培国;;舰船电磁兼容仿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陈绍魁;;智能化电器及系统的电磁兼容[A];第五届全国智能化电器及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刘鸿琴;;浅谈电磁兼容及其测试[A];2001年电子测量新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刚;;序[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5 于延霞;;快轨车电磁兼容解决措施[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学术年会——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建国;;无线超短波电磁兼容环境监测方法研讨[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敏;蓝天翼;;车载平台电磁兼容的数值仿真[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李永明;俞集辉;;从电气工程类学生中培养电磁兼容人才的探讨[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小宇;;电磁兼容学科综述[A];电气技术发展综述[C];2004年
10 宋云;张进;;电磁兼容与可靠性[A];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巍;电磁兼容困扰家电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吴健南 青云;EMC认证向无形“杀手”宣战[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文新 本报记者 张锋;电磁兼容: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N];解放军报;2005年
4 黄小琴 曾轶群;203所的EMC[N];中国航天报;2006年
5 朱明杰 吴慎山;欧盟的电磁兼容指令[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诸玲珍;EMC:新需求催生新技术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至关重要[N];中国电子报;2010年
7 晓光;手机上市要通过电碰兼容认证[N];江苏经济报;2000年
8 小令;打造检验检疫电磁兼容检测平台[N];苏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特约撰稿人 白同云;电磁兼容认证与有关法规[N];中国电子报;2000年
10 记者 刘伊婷;电磁兼容不合格仍是主要问题[N];中国质量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平;煤矿用产品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2 张玉莲;电磁兼容仿真建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方俊;城市地铁电磁兼容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4 黄柯乐;电磁兼容仿真平台实体数据及后处理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梁U
本文编号:1095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9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