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黑硅的无掩模反应离子刻蚀法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06:16

  本文关键词:黑硅的无掩模反应离子刻蚀法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黑硅 反应离子刻蚀 无掩模 光学性能


【摘要】:采用无掩模反应离子刻蚀法制备了黑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黑硅的微结构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黑硅微结构高度为2.0~3.5μm,径向尺寸90~400nm,间距200~610nm。在400~1 000nm光谱范围内黑硅吸收率为94%,是单晶硅的1.5倍;在1 200~1 700nm光谱范围吸收率为55%~60%,是B掺杂单晶硅的20倍。制备的黑硅的光学带隙为0.600 6eV,吸收光谱明显向红外方向偏移。
【作者单位】: 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
【分类号】:TN305.7
【正文快照】: 0引言硅的禁带宽度为1.12eV,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光子无法将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导致硅基光电器件在红外波段没有响应。Mazur等利用飞秒激光与硅材料相互作用制备了黑硅[1],它对近紫外-近红外波段的光(0.25~2.5μm)吸收率高,反射率低[2-3],可应用于低成本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耀志,黄飙;反应离子刻蚀的机理及其实验研究方法[J];真空科学与技术;1988年03期

2 金钟元,韩阶平,马俊如;磁场对反应离子刻蚀速率影响的研究[J];半导体学报;1989年02期

3 ;二氧化硅反应离子刻蚀中氟的作用[J];微电子学;1994年06期

4 赖国燕,范平;磁增强反应离子刻蚀系统中的发射光谱诊断技术[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6年05期

5 胡恒升,张敏;反应离子刻蚀工艺中的充电效应[J];电子学报;2000年11期

6 郝慧娟,张玉林,卢文娟;二氧化硅的反应离子刻蚀[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5年07期

7 朱泳,闫桂珍,王成伟,杨振川,范杰,周健,王阳元;用深反应离子刻蚀和介质填充技术制造具有高深宽比的超深电隔离槽(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5年01期

8 乔大勇;苑伟政;虞益挺;谢建兵;;二氧化硅反应离子刻蚀中的微负载效应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6年02期

9 来五星;廖广兰;史铁林;杨叔子;;反应离子刻蚀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6年06期

10 陈家荣;王玉琦;;平行板反应离子刻蚀系统均匀磁场的数值计算[J];真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赤;李伟华;周再发;;反应离子刻蚀的模型及仿真[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2 彭冬生;金柯;;硅衬底微球反应离子刻蚀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赖国燕;;一种新型的干法刻蚀技术——磁增强反应离子刻蚀[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4 王卓;孙大亮;胡季帆;许效红;王栋;王民;王弘;王春雷;陈焕矗;房昌水;刘训春;魏珂;;Bi_2Ti_2O_7薄膜的反应离子刻蚀及原子力显微镜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希珍;张丹;张海明;吕赵鸿;张大明;孙伟;;有机掺铒波导放大器的最新进展[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虞江;计算机控制的反应离子刻蚀系统及刻蚀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朱赤;反应离子刻蚀的计算机仿真[D];东南大学;2006年

3 何小锋;反应离子刻蚀设备的方案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4 虞国平;反应离子刻蚀在穿透硅通孔封装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金鹏程;FBAR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王思轶;反应离子刻蚀辅助的单纳米粒子水平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79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179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