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照度成像组件的最小可分辨率对比度测量及其作用距离模拟
本文关键词:低照度成像组件的最小可分辨率对比度测量及其作用距离模拟 出处:《光子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低照度 最小可分辨对比度 作用距离 CCD/CMOS 测量 焦距 视场
【摘要】:搭建了一套光电成像系统的最小可分辨对比度测试实验系统,并对MTV-1881-EX型低照度CCD和NOCTURN XL型超低照度CMOS成像系统的最小可分辨对比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对应两款低照度成像组件在相同焦距、相同瞬时视场、相同视场条件下的作用距离,结果表明:1)超低照度CMOS成像组件具有更好的低照度成像质量;2)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的作用距离模型由于考虑了系统信噪比、调制传递函数和景物对比度等因素,可更有效地预测光电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3)在相同瞬时视场或成像视场条件下,超低照度CMOS成像系统具有更佳的作用距离.本文方法对于拓展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的光电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Abstract]:A set of photoelectric imaging system Minimum Resolvable Contrast test system, and the MTV-1881-EX type and NOCTURN type XL low illuminance CCD ultra low light imaging system CMOS Minimum Resolvable Contrast was measure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corresponding two low illumination image components in the same focal length and the same instantaneous field of view and the same field of view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dis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quality of low illumination image ultra low light CMOS imaging module has better; 2) the minimum resolvable contrast range model consider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 and the scene contrast factors such as signal-to-noise ratio, modulation system based on can more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effect of photoelectric imaging system distance; 3) in the same conditions or the instantaneous field of view FOV, ultra low light CMOS imaging system has better effect of distance. This method for expanding the Minimum Resolvable Contrast Based on the pho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ction distance model of the electrical imaging syste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洪润康光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No.61231014) 青年基金项目(No.6105013) 总装十三五重点预研项目(No.40405030302)资助~~
【分类号】:TN386.5
【正文快照】: bit.edu.cnhttp:∥www.photon.ac.cn1-30021300引言随着工业、农业、医学、空间监控等领域对低照度视频成像的迫切需求,低照度CCD/CMOS成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1998年SONY公司开发的“EX-VIEWHAD CCD”技术[1],提高了CCD在近红外波段的响应,并使其灵敏度大幅地提高,在低照度环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才;影响电视作用距离的几个环节[J];光学精密工程;1994年05期
2 郝继平,黄平华,杜成功;红外搜索设备作用距离等效分析与应用[J];应用光学;2004年04期
3 陈光余;红外成象导引头作用距离估算[J];红外与激光技术;1995年01期
4 赵建川;姜润强;王伟国;;光电跟踪仪作用距离分析[J];光电技术应用;2009年03期
5 孙希东;;光电观察系统对海作用距离测试与评价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年05期
6 王建忠;一种计算大气影响热象仪作用距离的方法(一)[J];红外技术;1996年06期
7 谢邦荣,张艺瀚,邢尚平,王晓航;红外中距导引头作用距离研究[J];红外技术;2002年01期
8 王娟,杨春平,吴健;红外热像仪的作用距离估算[J];电光与控制;2004年03期
9 曹之新;周业明;陈建华;;舰艇声纳作用距离预报仿真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7年03期
10 刘博;张斌;王海晏;;IRST作用距离标定方法研究[J];红外技术;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郝斌;过晓辉;王胡顺;;高速摄像测量仪作用距离的分析计算[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伟国;陈涛;张同双;冯晓勇;;电视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吴鹏;;无线电指向标播发DGPS差转信息的作用距离和定位精度计算[A];中国航海学会1994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4年
4 赵妙娟;车宏;;军用光电系统作用距离分析[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艳霞;韩梅;笪良龙;;声纳作用距离分形特征探讨[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6 宋志杰;彭朝晖;陈益民;;楔形海域声纳作用距离实验研究[A];200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许元男;赵远;张勇;张宇;靳辰飞;孙秀冬;;成像激光雷达基于强度像分辨目标局部的作用距离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周坤芳;徐志刚;;我国海上无线电导航的发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通信导航分册)[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妍;近红外主动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2 何立涛;声纳指向性分析与作用距离动态预报软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宋敏敏;红外系统作用距离与影响关系因素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张新杰;靶场成像光谱设备作用距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5 马鹤;基于MODTRAN的复杂大气条件下红外系统作用距离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2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4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