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外加条件及两种电子传输对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噪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6 13:31

  本文关键词:外加条件及两种电子传输对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噪声的影响 出处:《光子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量子点红外探测器 噪声 计算仿真 外加电场 温度 两种电子传输


【摘要】:基于外加电场对电子漂移速度的影响,考虑激发能对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电子传输的依赖,通过计算仿真研究了外加条件及两种电子传输对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45kV/cm外加电场下,噪声模型和实验数据吻合;噪声随着外加电场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小于80K时噪声增加迅速,而当温度大于80K时噪声增加缓慢,并且温度越低噪声随外加电场变化越明显;噪声不随微米尺度电子传输激发能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纳米尺度电子传输激发能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纳米尺度电子传输激发能变化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可为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Influence of electric field on the electron drift velocity based on considering the excitation energy dependence on micro scale and nano scale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two kinds of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of quantum dot infrared detector noi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2545kV/cm in the electric field under the noise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gree; noise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electric field and temperature,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80K when the noise increases rapidly, and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greater than 80K when the noise increased slowly, and the temperature is low noise with electric field changes more obvious; the noise does not change with micron scale electron transfer excitation energy changes, and decreases with the nano scale electronic excitation energy transmission increas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excitation energy change rate of nano scale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performance research for quantum dot infrared detector has increased For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661073)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No.2016ZR-15-19) 西藏民族大学青年学人培育计划项目(No.14myQP01)资助~~
【分类号】:TN215
【正文快照】: 0引言量子点红外探测器(Quantum Dot Infrared Photodetectors,QDIPs)和其它的探测器相比具有更低的1-2004040暗电流,更高的吸收率、响应率、探测率和工作温度等优越特性,已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成为红外探测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1-5].噪声使得探测器灵敏度和探测率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洪斌;红外探测器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J];航空兵器;2001年03期

2 高;多色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1年05期

3 高国龙;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制出一种极其灵敏和精确的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1年12期

4 高;用于监测烷烃的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2年12期

5 顾聚兴;用红外探测器探测气体漏泄[J];红外;2002年11期

6 高;热红外探测器列阵及其制备方法[J];红外;2003年02期

7 高;热电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3年10期

8 高;红外探测器列阵及其制作方法[J];红外;2005年10期

9 高;被动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5年01期

10 高;可改善光谱范围的红外探测器列阵[J];红外;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厚明;陈永平;马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郑晶;王祖林;赵毅寰;;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多波段成像的仿真[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颖文;杨长城;洪韬;程子清;;640×480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测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家龙;步云英;张玲;俞光华;谢礼丽;聂家琪;;红外探测器用蓝宝石窗口片研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黄宗坦;李家鹏;赵玉琼;黄伟;陈军;陈晓屏;;半导体制冷器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A];第九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志强;李艳晓;孔繁峨;;红外探测器的仿真分析[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葛成良;叶一东;陈天江;郑为民;巫兆龙;;激光对调制盘结构红外探测器的干扰[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李兰;刘铮;邹德恕;沈光地;;新型室温工作微机械红外探测器[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刘安生;邵贝羚;安生;刘峥;王敬;;红外探测器中的异质界面和缺陷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程兴奎;周均铭;黄绮;王文新;;宽带量子阱红外探测器[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小龙;新型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灵敏度提高两倍[N];科技日报;2010年

2 四川 柳叶;浅谈红外探测器[N];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开升;硅基阻挡杂质带红外探测器研制及其光电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景友亮;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等离激元微腔及波导光耦合[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欧阳程;Mn-Co-Ni-O薄膜及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雷程;双端梁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董珊;量子阱红外探测器高偏压下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徐峥谊;微机械热电堆红外探测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7 刘红梅;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特性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吕宇强;氧化钒薄膜材料及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微结构设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刘希辉;基于子带跃迁量子结构红外探测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年

10 王俊;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光电响应特性的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欣;新型硅基红外探测器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2 廖颖;红外光电灭火弹敏感模块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江敏;8.5um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光学天线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田迎;APD红外探测器结构与外延工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仙;基于真空探针台的红外探测器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梓又;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光谱、串音、MTF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志琛;光导型及光伏型红外探测器多种技术参数检测系统[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晓勇;锆钛酸铅陶瓷红外探测器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周颖;延展波长In_xGa_(1-x)As红外探测器表面钝化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许娇;红外探测器暗电流成份分析和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1388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88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c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