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复合微通道热沉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11:35

  本文关键词:复合微通道热沉优化设计研究 出处:《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热沉 复合微通道热沉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计算 热阻 “smile”值


【摘要】:近年来,半导体激光器技术迅速发展,随着功率的日益增大,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产生的热流密度也随之增长,传统的冷却器件已无法满足散热要求,微通道热沉作为新型散热器件应运而生。随后,由于集成式微通道热沉散热能力更突出,热阻更小且兼容性好而备受关注。但是温度分布不均匀和热应变大成为制约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微通道热沉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上的应用为背景,对双相微通道热沉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并对影响微通道热沉散热以及封装热应变的参数做了深入的探讨。根据热沉整体热阻理论分析,对微通道热沉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数值研究结果对常规五层无氧铜微通道热沉的特征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改进后的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和传统微通道热沉做了比较。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改善微通道热沉与激光器砷化镓芯片封装热效应的方法,用钨铜材料作为热沉材料,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复合微通道热沉的热应变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最后制备出符合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散热及封装要求的复合微通道热沉。上述研究表明:(1)和传统微通道热沉相比,改进后的复合微通道热沉具有更小的水力直径,更小的热阻和更好的温度均匀性,热阻大约为0.25℃/W,比传统微通道热沉降低了30%~50%;(2)复合微通道热沉具有更小的热应变,smile值可以控制在1μm以内;(3)复合微通道热沉各层厚度具有一个最优比例,并且最优比例受壁面最高温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微通道热沉整体热膨胀系数的影响;(4)复合微通道热沉在热阻和热应变两方面,都远胜于传统微通道热沉。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对微通道热沉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the semiconductor laser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 with increasing power and increasing integration ,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 channel heat sink have been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4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华;林建忠;;S形微通道流场的混合特性研究[J];科技通报;2009年05期

2 高杨;白竹川;刘婷婷;袁明权;;微通道尺寸对开通道电渗泵性能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3 王琳琳;胡洪萍;;错流接触T型微通道内两相流动数值模拟[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王琳琳;胡洪萍;;湿壁面条件下T型微通道内两相流数值模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5 靳遵龙;张志超;陈晓堂;王永庆;刘敏珊;;微通道散热器新型通道设计及性能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3年12期

6 何颖;邵宝东;程赫明;;矩形微通道散热器流道的数值模拟及尺寸优化[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4年03期

7 张凯;林建忠;李志华;;电渗驱动微通道流中的扩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05期

8 王昊利;王元;邢丽燕;;微通道内流的微尺度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9 黄永光;刘世炳;陈涛;宋海英;;基于微通道构型的微流体流动控制研究[J];力学进展;2009年01期

10 陈德良;冯彩玲;秦水介;;石英微通道内测量细胞表面电荷的研究[J];激光技术;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东山;李锦辉;刘赵淼;;关于微通道相关问题研究方法现状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逄燕;刘赵淼;;温黏关系对微通道内液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范国军;逄燕;刘赵淼;;微通道中液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因素概述[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丽昆;逄燕;刘赵淼;;几何参数对微通道液体流动和传热性能影响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丽昆;刘赵淼;申峰;;几何参数对微通道黏性耗散影响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肖鹏;申峰;刘赵淼;;微通道中矩形微凹槽内流场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肖鹏;申峰;刘赵淼;李易;;凹槽微通道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周继军;刘睿;张政;廖文裕;佘汉佃;;微通道传热中的两相间歇流[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夏国栋;柴磊;周明正;杨瑞波;;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内液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胡国庆;;复杂微通道中的液滴控制(英文)[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陈杰;空调将进入微通道时代[N];科技日报;2008年

2 张亮;美海军成功为未来武器研制微型散热器[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征;超疏水微通道传递特性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晓玉;微通道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及传输特性[D];重庆大学;2010年

3 刘焕玲;微通道换热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莹莹;网络化微通道散热器的设计仿真与温度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秉言;微通道中流动特性的大涡模拟[D];天津大学;2007年

6 赵向阳;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微通道系统研究及仪器设计[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7 逄燕;微通道内液体流动和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8 葛浩;新型微通道热沉的设计和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谢灵丹;微通道内微细颗粒对气液传质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超;装有纵向涡流产生器的矩形微通道内的传热与流动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2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92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