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CMOS反相器和GaAs HEMT器件的HPM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13:28

  本文关键词:CMOS反相器和GaAs HEMT器件的HPM效应研究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功率微波 CMOS反相器 GaAs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低噪声放大器 效应机理


【摘要】: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极易通过耦合途径作用到电子系统上,并导致其发生扰乱、退化甚至损伤效应,给电子系统带来极大威胁。HPM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这种威胁持续升级。微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系统的基本单元,所以微电子器件的HPM效应是系统HPM效应的根本所在。然而微电子器件高集成、低功耗、高性能的发展趋势伴随而来的是其HPM敏感性不断增强。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电子系统中典型器件进行HPM效应及机理研究,是HPM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可靠性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微电子学及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论文以HPM作用下电子系统“后门”和“前门”通道中的典型易损器件Si基CMOS反相器和GaAs HEMT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效应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二者的HPM效应与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Sentaurus-TCAD仿真软件建立了基于0.5μm CMOS工艺的CMOS反相器仿真模型,构造了HPM等效信号。仿真得到了HPM引发的CMOS反相器功能扰乱效应和电源电流特性,研究了器件瞬态响应与内部物理量分布。研究表明,扰乱效应是由于HPM触发闩锁效应进而导致在电源和地之间形成一条低阻抗电流通道,从而使反相器失去正常反相功能。器件热效应分析表明,HPM作用下器件内部高温热点会随着作用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转移。研究了CMOS反相器的HPM直接损伤效应,得到了不同HPM脉宽下反相器损伤效应的阈值变化规律和经验公式;2.基于CMOS反相器仿真模型,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反相器HPM扰乱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反相器所处环境温度越高对HPM越敏感,这一结论得到了实验数据的验证,同时又扩充了实验数据所适用的温度范围。研究认为,衬底电阻增大是环境温度升高时反相器HPM扰乱效应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仿真得到了HPM引起的反相器闩锁延时特性,通过对温度分布影响的分析,论文指出闩锁延时特性与热边界条件密切相关,器件内部平均温度持续上升导致闩锁效应的大电流通路阻抗增大,从而使得闩锁效应难以继续维持,这一结论为文献中报道的闩锁延时特性提供了微观解释;3.从CMOS反相器的HPM扰乱效应机理出发,建立了考虑HPM脉宽效应和频率影响的扰乱效应阈值解析模型,并利用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对解析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认为,HPM导致的过剩载流子注入主导晶体管的电流放大过程,对扰乱效应至关重要。HPM扰乱脉宽效应可以用反相器寄生晶体管基区过剩载流子随时间的累积效应来解释;而HPM频率对扰乱效应的影响则是由于HPM频率较高时器件内部交变电场变化太快以致于载流子无法响应,从而影响了p型衬底中的注入电荷总量和过剩载流子浓度分布。利用解析模型研究了结构参数LB对扰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B较小的CMOS反相器对HPM更敏感,这一结论得到了仿真结果的验证;4.构建了双δ掺杂结构GaAs pHEMT仿真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对器件的直流特性曲线进行了仿真,重点研究了HEMT器件的HPM损伤和退化效应及机理。研究表明,GaAs HEMT的HPM损伤机理为栅金属下方靠近源极一侧出现的电流通道及强场引发温度持续升高导致器件烧毁。仿真观察到了GaAs HEMT的HPM损伤脉宽效应并得到表征脉宽效应的经验公式。分析认为HPM能够引起HEMT栅极金属扩散并导致其肖特基结结构退化,仿真结果表明HPM引起的结构退化会导致器件饱和漏电流减小,转移特性曲线正向漂移,关断电压增大,峰值跨导增大,小信号电流增益|h21|和功率增益明显退化;5.进行了GaAs HEMT两级级联低噪放(low noise amplifier,LNA)的HPM注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HPM作用下LNA的小信号增益可能会发生退化,严重时器件毁伤,且这种特性退化和器件毁伤是不可恢复的、永久性的。实验表明LNA噪声系数对HPM功率注入同样敏感,小信号增益和噪声系数可以作为器件损伤和参数退化的判据,输出功率和实时增益虽然对注入功率也敏感,但是随着注入功率的增大并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实验得到了不同HPM脉宽下LNA损伤和退化功率阈值,损伤阈值规律与仿真得到的经验公式吻合较好。实验还指出LNA的HPM退化也表现出脉宽效应,即退化功率阈值随着脉宽减小而增大,但当脉宽很低时LNA直接损伤而不经过退化过程。失效分析结果表明,LNA失效是由其第一级HEMT失效造成。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指出损伤样品的第一级HEMT栅极金属附近靠近源极一侧存在热击穿点,与仿真结果和HPM损伤机理分析一致。退化LNA第一级HEMT的SEM形貌显示其栅金属条下方存在异常坑,为退化机理分析提供了物理依据。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effects of high power microwave and high power microwave on the electronic system are studied .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 1 .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CMOS inverter ,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high temperature hot spot in the electronic system is the basic unit of the system . 4 .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GaAs pHEMT with double 未 doped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and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corrected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noise figure of GaAs HEMT can cause degradation of the device ' s saturation leakage current .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NA ' s noise figure can be used as the criterion for damage and degradation of the device .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NA ' s noise figure can be used as the criterion of device damage and parameter degradation .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NA ' s failure is caused by the failure of the first stage HEMT .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NA failure is caused by the failure of the first stage HEMT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邝小飞,王敦惠,陈迪平;单相时钟动态CMOS反相器分析与高速动态器件设计[J];无线电工程;2003年02期

2 董素玲,成立;一种高速低耗全摆幅BiCMOS反相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姬慧莲,杨银堂,郭中和,柴常春,李跃进;碳化硅CMOS反相器的特性[J];半导体学报;2004年03期

4 何晓燕;王庆春;;CMOS反相器电压传输特性的分析和仿真[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5 陈晓东;杜磊;庄奕琪;包军林;张婧婧;曹鹏辉;阎家铭;;CMOS反相器辐射加固电路设计[J];电子科技;2009年04期

6 张永胜;;CMOS反相器高功率微波扰乱效应分析[J];火控雷达技术;2009年02期

7 曹天霖;罗豪;梁国;韩雁;;一种低功耗的增益自举型C类反相器及其应用[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2年04期

8 陆德纯;;用一个CMOS反相器电路得到延迟和上升时间可控的脉冲[J];集成电路应用;1984年01期

9 金保生;CMOS反相器的瞬态分析[J];半导体技术;1985年06期

10 朱任华;;反相器在自动抽水装置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沈继忠;P. Douglas Tougaw;;对称三值电流型CMOS施密特反相器设计[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黄东昌;刘祥远;陈吉华;孙路;;旋转时钟的一种模型及其仿真[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贵州 贾安 编译;用六反相器制作四种测试器(上)[N];电子报;2014年

2 北京 陆公良;DIY写卡器[N];电子报;2007年

3 四川 唐华淼 编译;用反相器制作的倍压/负电压发生电路[N];电子报;2009年

4 贵州 潘娜 编译;TTL兼容端口电路的设计[N];电子报;2012年

5 贵州 贾安 编译;用六反相器制作四种测试器(下)[N];电子报;2014年

6 酒泉 周威 编译;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点亮白色LED[N];电子报;2014年

7 江苏 顾振远;简单的CMOS脉冲解调器[N];电子报;2011年

8 西安 沈友;简单实用的水箱水位显示报警器[N];电子报;2011年

9 河南 王素军;舞台灯光“声控/闪烁”控制器原理和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7年

10 成都 史为 编译;逻辑门组成的振荡器[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新海;CMOS反相器和GaAs HEMT器件的HPM效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豪;一种极低功耗模拟IC设计技术及其在高性能音频模数转换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自东;CMOS器件与电路的微波效应建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周俊飞;HPM作用下CMOS反相器的扰乱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南小丽;n型IGZO TFT与p型有机TFT器件的制备及其在复合CMOS反相器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李国庆;基于65NM体硅CMOS工艺SRAM 6管单元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陈威;多晶硅反相器交流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周星宇;高性能双极性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反相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张永胜;数字电路高功率微波(HPM)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薛晓博;多种纳米级电流模逻辑的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亚朋;CMOS绝热逻辑及其功率时钟电路的分析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王f&;基于碳纳米管的CMOS逻辑电路的模拟和设计优化[D];北京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9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09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