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运算放大器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试验评估及防护设计

发布时间:2018-01-18 12:23

  本文关键词:运算放大器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试验评估及防护设计 出处:《空间科学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 脉冲激光 试验评估 减缓电路


【摘要】:线性器件的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SET)具有瞬发性和传播性,其对星用电子系统和设备的在轨故障定位及防护设计造成较大困难,已成为威胁航天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星用电子设备需要对所采用线性器件的SET特征进行细致的试验评估,以确定其最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应用电路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滤波等防护设计.本文以典型的星用线性器件LM124运算放大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脉冲激光对其SET特征进行试验评估,得到宽度为35μs、幅度为7.2 V的最坏情况SET参数.利用Hspice仿真验证LM124的SET特性与规律,针对最坏情况SET,仿真设计了外围滤波电路,研究不同减缓电路参数对SET脉冲的抑制效果,确定出最优电路参数.再次利用脉冲激光试验检验滤波电路对最坏情况SET的减缓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最优参数设计的滤波电路对最坏情况SET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满足通常的应用电路需求.
[Abstract]:Single particle transient pulse effect (set) of linear devices is transient and transmissibl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locate and protect satellite electronic systems and devices in orbit. Satellite electronic devices need to evaluate the SET characteristics of linear devices carefully to determine the worst case.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application circuits targeted filtering and other protection design. This paper takes the typical satellite linear device LM124 operational amplifi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ET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 by pulsed laser, and the width was 35 渭 s. The Hspice simulation is used to verify the SET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LM124, and the peripheral filter circuit is designed for the worst-case set. The suppression effect of different slowing circuit parameters on SET pulse is studied, and the optimal circuit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The pulse laser experiment is used to test the effect of filtering circuit on the SET in the worst-case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ter circuit designed with optimal parameters can restrain the worst-case SET well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mon application circuit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304148)
【分类号】:TN722.77
【正文快照】: 0引言 模拟电路的单粒子瞬态脉冲(Single Evnit,Trailsieiit.SET)足在一定偏青条件下.单个高能粒子轰 击电路的灵敏节点从而在电路输出端引起的瞬时电压信号输出卩.2],为区别于数字电路组合逻辑链中的SET,也称其为ASET.模拟电路的SET效应通常具有LET阈值低、截面大、幅度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红霞,陈雨生,周辉,贺朝会,耿斌,李永宏;重离子微束单粒子翻转与单粒子烧毁效应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03年05期

2 薛玉雄;曹洲;杨世宇;;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6年02期

3 宋钦岐;单粒子效应[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12期

4 董攀;陈莉明;范隆;岳素格;郑宏超;王兴友;;Spacewire通讯路由器单粒子功能中断测试系统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4年04期

5 韩建伟;张振龙;封国强;马英起;;单粒子锁定极端敏感器件的试验及对我国航天安全的警示[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8年03期

6 田恺;曹洲;薛玉雄;杨世宇;周新发;刘群;彭飞;;反熔丝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单粒子锁定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09期

7 姚志斌;范如玉;郭红霞;王忠明;何宝平;张凤祁;张科营;;静态单粒子翻转截面的获取及分类[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3期

8 冯小刚;李儒章;刘佳;周前能;谭智琴;徐辉;刘明;;基于标准工艺的抗单粒子数字单元设计方法[J];微电子学;2014年02期

9 曹洲,杨世宇,达道安;功率MOSFET单粒子烧毁测试技术研究[J];真空与低温;2004年01期

10 薛玉雄;田恺;曹洲;杨生胜;马亚莉;;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设备及试验研究进展综述[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朝会;李永宏;杨海亮;;单粒子效应辐射模拟实验研究进展[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2 耿超;刘杰;侯明东;孙友梅;段敬来;姚会军;张战刚;莫丹;罗捷;;基于RPP模型的单粒子在轨翻转率计算[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侯明东;刘杰;孙友梅;段敬来;常海龙;张战刚;莫丹;;宇航器件单粒子效应的加速器地面模拟[A];第七届中国核学会“三核”论坛中国放射医学教育五十年暨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委员会第八次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侯明东;刘杰;李保权;甄红楼;;单粒子效应实验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张庆祥;侯明东;刘杰;王志光;金运范;朱智勇;孙友梅;宋银;段敬来;;混合离子加速技术在单粒子效应和探测器标定实验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黄建国;韩建伟;张庆祥;黄治;陈东;李小银;张振龙;;脉冲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机理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杰;;元器件单粒子效应的加速器地面测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8 李保权;侯明东;刘杰;朱光武;王世金;梁金宝;孙越强;张微;翟应应;黄红锦;沈思忠;高平;;加速器模拟单粒子效应研究[A];实践五号卫生空间探测与试验成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路秀琴;刘建成;郭继宇;郭刚;沈东军;惠宁;张庆祥;张振龙;韩建伟;;重离子单粒子效应灵敏体积及电荷收集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张战刚;刘杰;侯明东;孙友梅;常海龙;段敬来;莫丹;姚会军;;元器件单粒子效应加速器试验中的新现象[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振雷;Flash型FPGA单粒子效应研究及新型测试验证系统的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习凯;微电子器件质子单粒子效应敏感性预估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王天琦;影响纳米CMOS器件单粒子效应电荷收集共享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邢克飞;星载信号处理平台单粒子效应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古松;基于重离子加速器的SOI SRAM器件单粒子翻转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耿超;微纳级SRAM器件单粒子效应理论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王忠明;SRAM型FPGA的单粒子效应评估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8 刘必慰;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建模与加固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金标;用于空间探测的电子元器件辐照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周恒;SRAM单粒子加固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林子壬;纳米集成电路单粒子瞬变中电荷收集机理及加固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李博;基于商用工艺的抗辐照SRAM存储器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周威;GaAs HBT单粒子效应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程佳;单粒子效应瞬态电荷收集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7 陈天阳;单粒子效应对卫星光通信中DSP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杜洋;光子引入的单粒子效应[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陈毅华;场效应晶体管单粒子效应的机制与加固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10 徐富兵;基于FinFET SRAM单粒子效应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0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40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4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