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宽带大功率毫米波带状注行波管关键部件的设计
本文选题:正弦波导 切入点:新型衰减器 出处:《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行波管作为真空电子器件家族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器件,在国防安全,科学研究,卫星通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慢波结构作为行波管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行波管的性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军事科技强国相继开展了对应新型慢波结构的探索工作。2010年电子科技大学许雄博士提出一种适用于带状电子注工作的正弦波导,并初步研究证明了正弦波导是一种具有诸多优点的新型慢波结构。本论文基于常规正弦波导慢波结构对W波段千瓦级行波管与140GHz正弦波导行波管做了进一步优化设计工作,为充分挖掘正弦波导的潜力以及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工作包括:1.全面比较正弦波导慢波结构与半周期交错双栅慢波结构传输与反射方面的性能。从相同工作电压与相同外观尺寸两个方面对两种结构传输与反射方面的性能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证实了正弦波导在传输与反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半周期交错双栅,证明了正弦波导是一种传输与反射性能优良慢波结构。同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正弦波导的新型阶梯状渐变集中衰减器,通过与相同长度的常规H面加载的衰减器相比,本文所设计的新型衰减器在反射情况相当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衰减量,这对缩短整管长度具有指导意义。2.利用HFSS和CST的微波工作室与粒子工作室,基于常规正弦波导慢波结构和新型阶梯状渐变集中衰减器重新优化设计了W波段千瓦级行波管。具体包括高频特性的分析与注-波互作用的模拟。从模拟结果来看,所设计的W波段千瓦级正弦波导行波管的调谐带宽达8GHz。91-98GHz频段内输出的峰值功率达1200W以上,93-97GHz频段内峰值输出功率达到1300W。在阴极电流密度与互作用效率方面较许雄论文中的设计均有了改善。为后续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3.利用HFSS和CST设计了140GHz正弦波导行波管。模拟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的行波管在130-150GHz范围内具有100W以上的连续波功率输出。带内产生最大平均输出功率达345W,最大增益达48.4dB,最大互作用效率达8.8%。同时相比文献[60]中的设计电压,电流,电流密度均有所降低。同时设计了带宽超过40GHz适用于正弦波导慢波结构的盒型窗。仿真显示在120-160GHz范围内驻波系数小于1.16。
[Abstract]:Traveling wave tube (TWT), which has the highest market share in the vacuum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ational defense security, scientific research,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tc. Slow wave structure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WT. The performance of TWT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WT. Many milita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s including China have carried out the exploration work corresponding to the new slow wave structure. In 2010, Dr. Xu Xio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posed a suitable method for TWT. The sinusoidal guide used in the work of the band electron beam, It is proved that sinusoidal wave guide is a new type of slow-wave structure with many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onventional sinusoidal slow-wave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W-band kW class TWT and 140GHz sinusoidal guided TWT is further optimized. To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sinusoidal wave guidance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subseque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specific work includes: 1.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sinusoidal slow-wave structure and half-period staggered double-gate slow-wave structur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Performance.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structure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same operating voltage and the same appearance size. It is proved that the sinusoidal guide is superior to the half-period staggered double gate in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performance. It is proved that sinusoidal wave guide is a kind of excellent slow wave structure with good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performance. A new stepped gradient attenuator is designed for sinusoidal guide,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H plane attenuator of the same length. The new attenuator designed in this paper has more attenu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reflection, which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the whole tube. 2. The microwave studio and particle studio using HFSS and CST are use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sinusoidal guided slow wave structure and a new stepped gradient attenuator, the W-band KW traveling wave tube is redesigned. The analysis of the high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beam-wave interaction are included. The tunable bandwidth of the designed W-band kW sinusoidal guided traveling wave tube is 8GHz. 91-98GHz the output peak power is more than 1200W. The peak output power in 93-97GHz band is 1300W.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and interaction efficiency is discussed. The design in this paper has been improved and a solution for further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provided. (3) 140GHz sinusoidal guided TWT is designed by using HFSS and CS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T designed in this paper has more than 100W in the range of 130-150GHz. The maximum average output power in the band is 345W, the maximum gain is 48.4 dB, the maximum interaction efficiency is 8.8.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design voltage in [60], At the same time, a box window with bandwidth over 40GHz for sinusoidal slow-wave structure is desig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nding wave coefficient is less than 1.16 in the range of 120-160 GHz.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勤;空间行波管[J];真空电子技术;2003年02期
2 王自成;王莉;李海强;戴志浩;李镇淮;宋培德;杨勇;;引起行波管增益幅度相位波动的一种原因[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3 梁国恩;解安国;;行波管关断方式对应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工程师;2007年05期
4 钟国俭;;行波管失效分析及其发射机可靠性的提高[J];雷达与对抗;2007年03期
5 张勇;何小琦;宋芳芳;;行波管可靠性研究探讨[J];电子质量;2008年06期
6 刘军华;;不断发展中的行波管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7 王忠林;冯进军;;行波管研制知识管理框架[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8 官朝晖;;行波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9 王军军;陈晶晶;;行波管发射机调试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10 李卓成;;国外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现状与发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小保;姚刘聪;樊会明;;栅控行波管栅发射的产生及抑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1年
2 范培云;冯西贤;;空间行波管应用进展及前景[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陈宁;;行波管可靠性预计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孙添飞;李想;孙萌;倪盈盛;;一种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热态输出驻波比的测量方法[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葛永基;陈淑华;;应用微机的行波管扫频热测系统[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6 赵洪;罗马奇;陈炳荣;;行波管测量的行波形成新算法[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银杏;邬显平;;TWT中的混沌现象的实验观察[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宫玉彬;王文祥;;脊加载环板行波管的二维非线性理论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蔡绍伦;;卫星地面站用通信行波管的高频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庆绩;赵士录;;增加行波管线性工作范围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欣;新型大功率行波管通过设计定型鉴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山东 金明杰 马存兵 郎东风;2GC 2WH-01型微波发信系统的技术改造[N];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胜美;多注太赫兹折叠波导行波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刘国;G波段带状束返波管及Ku波段带状束行波管高频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诸葛天祥;新型平面型级联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颜卫忠;折叠波导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魏望和;带状束新型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廖明亮;V波段曲折波导行波管及新结构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郑源;交错双栅带状束行波管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石先宝;带状电子注行波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建清;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及其网络并行计算[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李斌;行波管幅相一致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文安;新型宽带大功率毫米波带状注行波管关键部件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刘之畅;高可靠行波管结构分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鹏;大功率行波管及材料的显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肖小义;曲折波导行波管互作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新娜;某种Ku波段脉冲行波管的高效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春;Q波段高效率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敏玉;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仿真计算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陈昌年;宽带行波管返波振荡及谐波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奇佳;行波管微波非线性参数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邓刚;大功率栅控连续波行波管自激现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68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56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