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太赫兹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探测器理论模型中扩散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14:26

  本文选题: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探测器 切入点:太赫兹 出处:《物理学报》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基于经典动力学理论传统模型中忽略扩散效应的问题,通过对基于玻尔兹曼理论的场效应管传输线模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包含扩散效应的太赫兹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场效应管探测器理论模型,研究扩散效应对场效应管电导及响应度的影响.同时,将此模型与忽略了扩散效应的传统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模拟,给出了两种模型下的电流响应度随温度及频率变化的差别.依据仿真结果,并结合3σ原则明确了场效应管传输线模型中扩散部分省略的依据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扩散部分引起的响应度差异大小主要由场效应管的工作温度及工作频率决定.其中工作频率起主要作用,温度变化对差异大小影响较为微弱;而对于工作频率而言,当场效应管工作频率小于1 THz时,模型中的扩散部分可以忽略不计;而当工作频率大于1 THz时,扩散部分不可省略,此时场效应管模型需同时包含漂移、散射及扩散三个物理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太赫兹CMOS场效应管理论模型的精确建立及模拟提供了理论支持.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neglecting the diffusion effect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based on classical dynamics theory, the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of FET based on Boltzmann theory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erahertz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detector with diffusion effect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usion effect on conductance and responsivity of FET. The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which neglects the diffusion effect, and the difference of current responsivity with temperature and frequency under the two models is given. Combined with the 3 蟽 principle, the basis and condition of omitting the diffusion part in the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of FET are cla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sponsivity caused by the diffusion par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frequency of the FET. Decisions. In which the frequency of work plays a major rol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has a weak effect on the difference, but for the frequency, the diffusion part in the model can be ignored when the working frequency is less than 1 THz, but the diffusion part can not be omitted when the working frequency is greater than 1 THz. In this case, the FET model should include three physical processes: drift, scattering and diff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ccurate establishment and simul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z CMOS FET.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1377109)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N3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成功;场效应管的特性、检测及使用(中)[J];家庭电子;2003年03期

2 申成功;场效应管的特性、检测及使用(下)[J];家庭电子;2003年04期

3 陈帅;;场效应管广义对象的数字公式表示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36期

4 秦洋阳;林孙如;;一种新型的场效应管的驱动方式[J];知识经济;2009年04期

5 钟文祥;;单端A类放大器及场效应管(2)[J];音响技术;2010年05期

6 仲崇楠;;场效应管的日常使用及测量[J];民营科技;2013年07期

7 ;我校结型场效应对称管产品获得信誉[J];福州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8 ;用场效应管切换存贮电器源[J];电讯技术;1989年03期

9 李瑞云;;浅谈场效应管基本测量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5期

10 杨善晓;;功率场效应管的检测技巧[J];家电检修技术;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草原;许燕青;狄京;李晓庆;杨舒程;;场效应管基本原理教学方法初探[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张伟平;沈楚玉;;用一种组合优化算法提取场效应管模型参数[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于洪喜;单民珩;潘建华;崔骏业;;Ku波段25瓦场效应固态放大器[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4 徐希俊;沈楚玉;;一种新的微波场效应管等效电路参数提取方法[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5 马草原;许燕青;张智宏;秦亚男;;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研究[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顾忠诚;王伟;;双栅场效应管介质振荡器研究与应用[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加兴;刘宝元;郭荣礼;;聚乙烯醇作为绝缘层的有机场效应管[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8 王欣;唐丹;陈敏德;郝晓敏;;场效应管高压纳秒脉冲源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9 何盛资;王永彬;李敦白;;微波功率场效应管测试中的现象分析[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10 张文强;年夫顺;宁曰民;姜万顺;;TGF2023系列场效应管宽带匹配网络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浅谈场效应管D极与S极的互换[N];电子报;2007年

2 广西 荣祖福;谈场效应管的D极与S极[N];电子报;2007年

3 山东 李江杰;场效应管D极与S极能否随意互换?[N];电子报;2007年

4 广州 刘远兵;场效应管使用经验[N];电子报;2007年

5 四川 钟荣 钟建;用普通开关管代换场效应管[N];电子报;2005年

6 河北 刘德村;电动车大功率场效应管筛选器[N];电子报;2006年

7 河南 蔡自治;用结型场效应管制作多用感应测电笔[N];电子报;2012年

8 王罗毅;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N];北京电子报;2000年

9 安康广播转播台 陈世贵;场效应攻放管检测仪[N];陕西科技报;2007年

10 长春 李洪臣;结型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分析[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尧;小分子近红外光敏有机场效应管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姚博;高性能小分子有机光敏场效应管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王晓鹏;先进三维集成电路(3D-IC)中硅通孔(TSV)和氮化镓(GaN)场效应管中的电—热—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慧泉;基于场效应管检测的新型纳机电谐振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笑林;场效应管瞬态电热特性的谱元法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欢;基于纳米器件构建的CMOS逻辑电路设计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徐敏;新型纳米场效应管量子效应及其对构建电路影响[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高健;碳基场效应管的隧穿电流及其对逻辑电路的影响[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孙媛;新型纳米器件及其应用电路建模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6 许红松;基于新型纳米场效应管的纳电子电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徐伟;面向生物分子检测的基于MoS_2薄膜的场效应管的制备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张洁;神经信号读取用生物敏场效应管的设计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吴沛;有机场效应管的制作及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王跃庆;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液体场效应管的研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8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588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