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THz双通道行波管高频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1 15:27

  本文选题:行波管 切入点:慢波结构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太赫兹波是指波长为30um至3mm,频率介于0.1THz至10THz的电磁波。由于太赫兹(THz)波的一些独有性质,使得其在电子对抗、高数据率通信、远程高分辨率成像和基础生物学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缺乏大功率、高效率、成本低廉以及结构简单紧凑的太赫兹辐射源及功率放大器,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对太赫兹波的开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真空电子器件在THz功率器件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微加工技术和真空电子学结合形成的微型真空电子器件。相对于光学及半导体太赫兹器件,微型真空电子器件具有输出功率大、结构简单紧凑、可在室温下工作等优点。本文基于具有二维结构的交错双光栅全金属慢波结构,设计了一个双路并联慢波结构,该结构采用两注电子及一个聚焦系统,具有平面二维结构。首先采用准周期边界分析法,对慢波结构的色散等冷测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功分器和传输变换结构及双路周期性慢波结构组成高频互作用电路,输出口为WR-2.8标准波导口,在305GHz-335GHz获得较好的传输特性,反射系数S11-15dB,传输系数S21-4.6dB。利用粒子模拟,分析比较了单路及双路行波管增益特性,在电流密度53.57A/cm2情况下增益达到12.13dB。
[Abstract]:Terahertz wave is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with a wavelength of 30um to 3 mm and a frequency of between 0.1THz and 10THz. Due to some unique properties of THz wave, THz wave is used in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and high data rate communication. Remote high-resolution imaging and basic biology have great scientific value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Due to the lack of high power,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and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of terahertz radiation source and power amplifier,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erahertz wave has been restricted for a long time. In recent years, vacuum electronic devices have mad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THz power devices. Especially the micro vacuum electronic device, which is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vacuum electronics. Compared with the optical and semiconductor terahertz devices, the micro vacuum electronic devices have large output power and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a two-channel parallel slow-wave structure is designed based on a 2-D staggered double-grating all-metal slow-wave structure, which uses two electrons and a focusing system. It has a planar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Firstly, the dispersion iso-cold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low wave structure are studied in detail by using quasi-periodic boundary analysis method. The high frequency interaction circuit is composed of power divider,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structure and double periodic slow wave structure. The output is WR-2.8 standard waveguide port, and it has good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in 305GHz-335GHz.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S11-15dB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S21-4.6dB. the gain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channel and two-channel TWT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particle simulation. The gain of TWT is 12.13 dB under current density 53.57A/cm2.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自成;王莉;李海强;戴志浩;李镇淮;宋培德;杨勇;;引起行波管增益幅度相位波动的一种原因[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2 梁国恩;解安国;;行波管关断方式对应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工程师;2007年05期

3 钟国俭;;行波管失效分析及其发射机可靠性的提高[J];雷达与对抗;2007年03期

4 张勇;何小琦;宋芳芳;;行波管可靠性研究探讨[J];电子质量;2008年06期

5 刘军华;;不断发展中的行波管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6 王忠林;冯进军;;行波管研制知识管理框架[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7 官朝晖;;行波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8 王军军;陈晶晶;;行波管发射机调试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9 李卓成;;国外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现状与发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10 田志仁;;低噪声行波管的晚近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196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小保;姚刘聪;樊会明;;栅控行波管栅发射的产生及抑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1年

2 范培云;冯西贤;;空间行波管应用进展及前景[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陈宁;;行波管可靠性预计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孙添飞;李想;孙萌;倪盈盛;;一种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热态输出驻波比的测量方法[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葛永基;陈淑华;;应用微机的行波管扫频热测系统[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6 赵洪;罗马奇;陈炳荣;;行波管测量的行波形成新算法[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银杏;邬显平;;TWT中的混沌现象的实验观察[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宫玉彬;王文祥;;脊加载环板行波管的二维非线性理论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蔡绍伦;;卫星地面站用通信行波管的高频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庆绩;赵士录;;增加行波管线性工作范围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欣;新型大功率行波管通过设计定型鉴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山东 金明杰 马存兵 郎东风;2GC 2WH-01型微波发信系统的技术改造[N];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胜美;多注太赫兹折叠波导行波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刘国;G波段带状束返波管及Ku波段带状束行波管高频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诸葛天祥;新型平面型级联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建清;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及其网络并行计算[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斌;行波管幅相一致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黎泽伦;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彭维峰;行波管注波互作用时域理论与通用非线性模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少萌;径向束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何俊;毫米波新型曲折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漾;新型角向周期加载圆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之畅;高可靠行波管结构分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鹏;大功率行波管及材料的显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肖小义;曲折波导行波管互作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新娜;某种Ku波段脉冲行波管的高效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春;Q波段高效率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敏玉;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仿真计算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昌年;宽带行波管返波振荡及谐波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奇佳;行波管微波非线性参数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邓刚;大功率栅控连续波行波管自激现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荣荣;耦合腔行波管电子效率的仿真优化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1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691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