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慢光研究
本文选题:慢光 切入点:表面等离子体 出处:《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从对慢光技术的应用需求和研究现状出发,介绍了其物理原理、实现技术和发展历程。以电磁场基本理论为基础,对表面等离子体的概念和特性做简单介绍,结合金属的Drude模型,对单金属-介质基本表面等离子体结构的色散关系进行分析,推导了其各特征长度的表达式,随后介绍了几种激发表面等离子体的方式。解释了一些当前比较常用的解析电磁场的方法,并重点阐述了本文研究工作当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有限元法。以这些理论知识为基础,主要完成了下述工作内容: 1.分别设计了金属-介质-金属和介质-金属-介质两种表面等离子体三层结构波导,对这两种结构的色散关系分析推导,并利用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色散曲线讨论两种波导的结构设计与电磁参量对其场分布特性、有效折射率和传输长度的影响,分析其模式特点。基于有限元法,通过外加激励激发SPPs,以上述仿真结果为基础对两种波导结构的慢光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色散曲线、群速度、群速度色散等慢光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合适的介质材料、选择适当的工作频段以及调整中间层的厚度能够使得这些波导器件在支持慢光传输的同时,只产生较低的群速度色散,相比于光子晶体结构能够提高光信号的传输效率。 2.为了进一步改进表面等离子体慢光波导,寻求慢光传输性能的突破,消除金属材料带来的种种弊端,本文以近年来新兴的石墨烯为材料设计了新式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在分析推导了将石墨烯的电磁参量模型的基础之上,同样利用有限元法对基于石墨烯波导器件进行仿真分析,成功实现了石墨烯波导对于表面等离子体的传播,并在理论上获得了些支持新型波导优于传统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结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斌;王庆康;;集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芯片[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9期
2 吴斌;王庆康;;波导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传感特性计算[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12期
3 罗吉;庄须叶;倪祖高;姚军;;光纤消逝场传感器传感结构的分析与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4 黄志洵;姜荣;;表面电磁波与表面等离子波[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黄志洵;;金属电磁学理论的若干问题[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曹庄琪,沈启舜,丁渊,桑明煌,袁文,肖平平,徐红萍;单次扫描技术确定金属薄膜的厚度和介电常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欧阳坤;况庆强;肖平平;乐建新;;基于衰减全反射结构的微小位移的实时测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况庆强;肖平平;桑明煌;;平板波导介质层平行度对衰减全反射曲线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朱彩莲,曹振新,吴乐南,杨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中共振波长的理论计算[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国华;张维;常露;邝丽丽;尹文武;牛文成;;SPR生物传感系统及其对DNA的检测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杜艳;梁大开;曾捷;;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波长调制理论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2 申宁馨;彭承琳;;多通道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史坚;曹庄琪;沈启舜;;用衰减全反射方法对微小位移进行实时测量[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保荣;电磁波与低维固体表面等离体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邵伟伟;光折变表面波及其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长程传播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3 沈云;微纳结构光学微腔中的光学双稳与耦合慢光传输[D];武汉大学;2009年
4 王丽英;纳米材料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旭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在近场光刻及微纳波导中应用的初步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熊学辉;平面光栅阵列纳米尺度光子控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洪营;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的金属表面有机分子多层膜发光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刘志锋;亚波长孔阵列的异常光学、声学透射[D];南京大学;2011年
9 谢素霞;亚波长周期结构的超强光透射及其调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田东斌;环形光栅包层THz空芯波导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洁;用于动物性食品中莱克多巴胺快速检测的SPR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青;微型PDMS SPR传感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奇林;全自动多通道SPR检测仪器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1年
4 柯智慧;表面等离子体聚焦调制及增强太阳能电池吸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任常瑞;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氮化硅基MIS器件的电致发光[D];浙江大学;2011年
6 姚元元;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用于磺胺甲VA唑与血清白蛋白作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魏传平;乙酰甲胺膦和吲哚乙酸分子印迹SPR传感器制备及分析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杜杉;超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设计与表面等离子波导耦合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董广才;基于光子晶体辅助的锥形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博;光纤SPR传感器结构设计以及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4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71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