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封装电磁干扰的分析与防护设计
本文选题:三维封装 + 硅通孔 ; 参考:《浙江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二维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升,金属互连延时和功耗成为制约集成电路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三维封装有望为集成电路的继续小型化、多功能、高速度和高集成度发展带来契机。但另一方面,三维封装作为一种异质集成的解决方案,糅合了半导体材料、绝缘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各种异质材料,导致三维封装内部电磁环境极其恶劣;同时三维封装具有多辐射源的特点,多辐射源的外部辐射相互叠加,总体辐射强度增强,极易致使封装体对外部电路产生电磁干扰。所以,三维集成电路的“封装内干扰”和“封装外干扰”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问题成为三维封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针对三维封装面临的电磁干扰与辐射问题,本论文深入研究其电磁特性精确建模与电磁屏蔽结构设计,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首先,针对“封装内干扰”的EMC问题,本文基于传输线理论推导了三维封装中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及水平重分布层(Redistribution Layer,RDL)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以精确表征物理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对三维封装中TSV电磁特性的影响。此外,针对三维封装内大规模TSV/玻璃通孔(Through Glass Via,TGV)阵列仿真时间长的难点,本文基于柱面波模式,开发了精确的场-路协同仿真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电磁波在TSV/TGV阵列之间的多次反射和散射。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地分析三维封装中大规模TSV/TGV阵列的电磁特性,同时与现有的电磁软件相比,极大地减少了计算时间。其次,在分析“封装外干扰”问题中,针对三维封装结构复杂难以精确建模以及计算量巨大的实际难点,本文提出了等效辐射源方法,即利用等效偶极子表征三维封装的电磁辐射特性。根据近场扫描数据的不同,该方法分为基于近场幅度和相位扫描的等效辐射源方法和基于无相位近场扫描的等效辐射源方法。基于近场幅度和相位扫描的等效辐射源方法中采用正则法求解等效偶极子模型,并联合三维全波方法分析其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对于基于无相位近场扫描的等效辐射源方法,本文提出利用差分进化算法来求解该非线性电磁逆问题。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开发了噪声源重构软件,应用于公司实际智能手机的电磁兼容分析中:利用等效辐射源有效地分析了手机中某功能模块的电磁辐射特性,并探究了等效辐射源精度和偶极子数量的关系;针对手机/基站的时钟电路,实验结果显示等效辐射源的辐射特性和原时钟芯片的辐射特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等效辐射源耦合到手机天线端口的能量与频谱仪测试结果的最大误差小于6dBm,且对于10个偶极子的等效辐射源模型而言,差分进化算法的优化时间仅为64秒。最后,基于对三维封装电磁干扰和辐射特性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 TSV转接板双面电磁屏蔽结构设计,推导了其等效电路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等效电路的准确性。和传统TSV传输结构相比,该电磁屏蔽结构具有较小的插入损耗、金属和介质损耗,因此该双面电磁屏蔽结构能有效改善三维封装中TSV信号传输特性和减小电磁耦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4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电磁干扰检测与控制1000问(第2版)[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9年02期
2 张建军,宋书善;电磁干扰的途径和抑制技术[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3 张林昌;电磁干扰的危害[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1年01期
4 新光;电磁干扰及其解决措施[J];电子产品世界;2001年14期
5 吴辉;地铁电磁干扰的处理[J];自动化博览;2003年02期
6 陈睿琦,康文,齐欣;几种实用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J];电子器件;2004年04期
7 陈介华,白小明;嵌入式系统的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4年12期
8 Greg Zimmer;;探讨降低电磁干扰之道[J];电子测试;2006年09期
9 谷立新;;电磁干扰抑制技术[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02期
10 王春露;;对电磁干扰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晖;刘星汛;;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陆健;侯冬云;;减小电磁干扰的搭接、屏蔽要求及试验方法[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3 张俊峰;李兴国;娄国伟;;基于小波包的电磁干扰分析[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常若艇;;工、科、医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齐俊臣;刘春和;封艳文;易当祥;;电子产品抗电磁干扰简析[A];2008第六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田立辉;田野;董志;张吟;;某型飞机电台干扰问题分析和测试[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贵良;鞠青山;;医疗电子仪器的电磁干扰防护[A];全省医疗设备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和强;宋中伟;赵嵘;;关于电磁干扰在电厂的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良平;蒋吉兵;刘芬;;航天测试电磁干扰分析及预防研究[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马文智;王小永;;变频设备应用中的电磁干扰防治[A];2007短壁机械化开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赵立华;电磁干扰与防护技术(科普之窗)[N];人民日报;2002年
2 河南 张国光;电磁干扰的防护与评价[N];电子报;2011年
3 山东 张永贵 编译;通过扫描电源的频率降低电磁干扰[N];电子报;2013年
4 王竹青;剖析电脑的电磁干扰[N];电脑报;2002年
5 ;新模/数转换技术降低电磁干扰[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罗庆;电磁干扰亟需科学抑制[N];中国电力报;2003年
7 李明;防护综合布线中的电磁干扰[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军;三维封装电磁干扰的分析与防护设计[D];浙江大学;2017年
2 田丽媛;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电磁干扰分析及FlexRay网络设计[D];吉林大学;2015年
3 叶志红;电子设备电磁干扰分析的高效时域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罗宇;多偶极子天线研究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郭林燕;环形偶极子超介质的实现与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杨;传导电磁干扰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晓宇;基于传输线方程的复杂系统电磁干扰路径求解[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王赢聪;汽车电子控制器电路板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刘东升;发射场电磁干扰分析及仿真模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安普春;信号处理中的电磁干扰抑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易文平;增程式电动汽车辅助动力系统的电磁干扰分析与预测[D];吉林大学;2016年
7 吴昊;PWM驱动电机电磁干扰建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丁锦辉;基于临界模式Boost PFC的传导电磁干扰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时宜;复杂机电装备电磁干扰(EMI)现场测试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江丹;多电飞机系统的电磁传导和辐射特性与抑制方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34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73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