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非正规经济中组织场域形成及其制度创业研究——以中国山寨手机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9 18:25

  本文选题:非正规经济 + 灰色合法性 ; 参考:《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年01期


【摘要】:目前学界对非正规经济存在以及制度创业理论给予较大的关注度,但从制度层面就对非正规经济中组织场域如何形成及其制度创业相关过程的研究极为缺乏。本文基于非正规经济下的组织场域的视角,研究了非正规经济中的典型现象——"山寨"经济,以至今表现出完整周期的中国山寨手机产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尝试提出"灰色合法性"的概念,并重点从"灰色合法性"的角度剖析了制度创业对非正规经济中组织场域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灰色合法性"是指在已有的规范和价值观等社会化建构的系统内部,政府、行业内企业以及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对行动暂时的模糊的一般认识与假定,包括灰色规制合法性、灰色规范合法性以及灰色认知合法性三个维度;(2)非正规经济下组织场域形成是以灰色市场、灰色政策作为大背景,经济利益与技术红利为催化剂,而重点则体现在对灰色合法性的获取和确立;(3)"灰色合法性"的存在是有时限的,导致非正规经济中组织场域的制度创业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Abstract]:At present, schola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informal economy and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but the research on how to form organizational field in informal economy and the related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s very scarce from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 field in informal econom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ypical phenomenon of informal economy-"shanzhai" economy. Taking the Chinese Shanzhai mobile phone industry, which has shown a complete cycle up to now, as an example, it applies the theory of taking root.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rey legitimacy", and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on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 field in informal economy from the angle of "grey legitimacy". The study shows that "grey legitimacy" refers to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and assump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and other stakeholders are temporarily vague about action within the existing socialized system of norms and values.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 field in informal economy is based on grey market, grey policy as background, economic benefit and technical dividend as catalyst. The key point is that there is a time limi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y legitimac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grey legitimacy, which leads to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informal econom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创业动机与决策行为研究”(71572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盟战略、新生学习优势与基于绩效的新创企业合法性研究”(71172078)
【分类号】:F426.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寨手机蜕变[J];产品可靠性报告;2009年12期

2 ;“山寨手机”价格“缩水”质量差[J];商品与质量;2009年51期

3 sunman;;山寨也奢华 谁是最牛的山寨手机[J];移动信息;2009年04期

4 飞羽;;“山寨”细分 不怕山寨货 就怕不识货[J];电脑爱好者;2008年24期

5 悟谛;;“山寨手机”急需综合治理[J];大众标准化;2008年11期

6 高英明;;剖析山寨手机市场现象[J];电子与电脑;2008年11期

7 徐亮;;山寨手机的未来发展前景简析[J];移动通信;2009年19期

8 陈永东;;山寨手机再现吸金陷阱[J];互联网天地;2009年12期

9 彭子未;;山寨手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出路——基于深圳、广州、珠海三地市场调研[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10 朱纪芸;李永春;;浅析山寨手机生产现状及形成原因[J];美术大观;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剑;山寨手机,价廉“物不美”[N];温州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锴;山寨手机藏猫腻 自动扣费须警惕[N];焦作日报;2010年

3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 李学芳;山寨手机要走出山寨[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妍;山寨手机还能风光几何?[N];国际商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飞;山寨手机风光不再[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马超 本报通讯员 潘陆源 曹钰华;男子假冒身份利用微信推销山寨手机[N];法制日报;2014年

7 邹伟邋燕雁 刘翔霄;很强很暴利,“山寨手机”监管让专家挠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郭俊峰;记者暗访哈市“山寨手机”市场[N];黑龙江日报;2008年

9 梅丹邋记者 陈铁;“山寨手机”以假乱真搅局通信市场[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张琴;山寨手机个性便宜,为何还要打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龙磊鑫;“山寨手机”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显辉;“山寨手机”知识产权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何孟飞;山寨手机取证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21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821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