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积分时间改变的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校正方法
本文选题: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 非均匀校正 ; 参考:《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11期
【摘要】:基于黑体标定的红外焦平面校正方法,当探测器工作积分时间与校正参数获取时的积分时间不一致时校正效果会变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像元的响应输出随积分时间呈现一定的非线性,传统黑体定标类的校正方法属于积分时间维度上的单点校正。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积分时间改变的非均匀校正方法,该方法在辐射通量和积分时间两个维度上都进行多点校正,从而有效解决了变积分时间时校正效果变差的问题。另外,该方法直接存储原始黑体标定数据用于校正,不需要存储增益及偏置校正系数。使用局部非均匀性均值作为校正效果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更能反映校正后残差的局部特性。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积分时间改变时校正后的图像非均匀性,提高了黑体定标类校正方法的工程适用性。
[Abstract]:The infrared focal plane correction method based on blackbody calibration will become worse when the working integral time of the detector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integral time when the calibration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response output of the pixel is nonlinear with the integral time, and the traditional blackbody calibration method belongs to the single point correction on the integral time dimension.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non-uniform correction method with adaptive integral time change is proposed. The method performs multi-point correction on both the radiative flux and the integral time,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correction effect when the integral time is variable. In addition, the method stores the original blackbody calibration data directly for correction, and does not need to store gain and offset correction coefficient. Using the mean value of local nonuniformity a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correction effect, the evaluation method can better reflec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cted residual error.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n-uniformity of the corrected image when the integral time is changed, and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applicability of the blackbody calibration metho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创新基金(CX-60)
【分类号】:TN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玉星;孙才新;;红外图像多点非均匀校正方法与实时实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6年06期
2 张俊举;孙恋君;王世允;常本康;钱芸生;;一种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校正算法[J];激光与红外;2006年03期
3 邓希宁;任海富;李凌杰;;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校正算法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J];激光与红外;2006年07期
4 熊辉,杨卫平,沈振康;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校正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年12期
5 徐田华;赵继政;赵亦工;;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校正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张俊举;孙恋君;王世允;常本康;钱芸生;;基于时域统计的非均匀校正算法[J];兵工学报;2006年05期
7 刘永进;张国华;赵亦工;;数字全变分滤波在红外图像序列非均匀校正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8期
8 王强;倪国强;郭磐;张弘毅;;非均匀校正技术算法分析与实时系统设计[J];光电工程;2007年09期
9 刘永进;张国华;赵亦工;;混合卡尔曼滤波的非均匀校正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田丽珍,李庆辉,刘上乾;一种非均匀校正的新算法[J];应用光学;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岩;张焱;沈振康;;一点定标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红外非均匀校正算法[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甄德根;吴志明;杨砚;蒋亚东;;基于数字滤波技术的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校正算法[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侯亚丽;丁雷;蒋鑫;;线列探测器实时非均匀校正技术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4 范永杰;金伟其;刘崇亮;陈艳;;HgCdTe红外探测器积分时间与非均匀校正参数关系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徐世伟;刘严严;;基于FPGA凝视型红外成像系统预处理算法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赖奔;梁昌洪;安翔;王楠;袁浩波;;基于高阶矩量法的自适应积分方法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王金义;;昆明物理研究所红外焦平面技术发展现状[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言谨;;降低红外焦平面热失配应力的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升才;肖顺旺;徐宗昌;;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技术、应用及其发展[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钱芸生;张俊举;孙恋君;邢素霞;常本康;;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性测试技术研究[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海林;宽带电磁特性快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兴;宽带电磁散射和辐射问题的自适应积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晓蕊;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建模及TOD性能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月启;红外成像系统实时非均匀校正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张方方;基于多尺度交换的恒定统计非均匀校正[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颜益;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校正及图像增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何健;铁电非制冷IRFPA实时成像系统和自适应非均匀校正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黄成意;非致冷红外图像成像系统的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张安然;640×480的红外焦平面机芯设计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铭;基于Visual C++的红外焦平面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白杰;In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阵列数值模拟和光电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9 贾超超;基于真空探针台的红外焦平面自动测试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常文瑞;红外焦平面成像与红外图像实时处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07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0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