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4 20:41

  本文选题:有机半导体 + 第一性原理 ; 参考:《兰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有机半导体材料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因其具备可塑性好、多样的合成方法、易于加工及成本低等独特的优点。有机半导体已广泛地应用在有机晶体管、光学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器件上。而电荷转移是有机半导体器件中最为基本的过程,理论研究电荷转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基于第一性原理并结合半经典的Marcus理论和全量子的费米黄金准则对有机半导体分子的电荷转移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随机游走模型模拟了电荷迁移率。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一种全量子的理论结合分子动力学评估了五种共晶体系的双极性电荷转移性质。通过与传统的Marcus理论比较,证明了这种全量子的费米黄金准则更加适用于计算共晶分子的迁移率,这因为考虑了核隧道效应。计算表明这些共晶分子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双极性的特征,这因为在主要传输方向上有着平衡的空穴和电子转移积分。同时我们证明了分子动力学对其迁移率也有显著地影响,这是因为给体.受体-给体和受体-给体-受体的超交换机制对分子动力学非常敏感。2.我们对并苯双噻吩、并苯双呋喃及并苯双硒酚系列分子DPh-NDXn (X= O,S,Se,n=1,2,3,4)单晶中的电荷转移进行了理论模拟。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对这系列分子DPh-NDXn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预测,并基于预测得到的晶体结构,模拟了系列分子的空穴迁移率。计算表明这些分子是一类极有前途的p型有机半导体分子。同时研究了不同杂原子和分子的形状对分子相关电学性质的影响。3.我们对实验室已经合成的吡嗪类氮杂并五苯及其衍生物系列分子的晶体结构迁移率进行了模拟。分析比较了薄膜模型和晶体模型的差异性,基于晶体模型模拟得到的迁移率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随着N原子和卤素原子的引入,系列分子电荷传输性能有着显著的变化。4.对氟苯基修饰的四硫富瓦稀(TTF)系列衍生物分子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其前线轨道能级、静电势分布等电学性质。研究了氟苯基上F原子的取代个数和空间取代位置的变化,对分子的HOMO和LUMO能级起到了调节作用。
[Abstract]: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because of its good plasticity, various synthesis methods, easy to process and low cost and other unique advantages. Organic semiconducto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organic transistors, optical diodes, solar cells and biochemical sensors. Charge transfer is the most basic process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harge transfer mechanism theoretically. In this paper, the charge transfer process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first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the semi-classical Marcus theory and the full quantum Fermi gold criterion, and the charge mobility is simulated with the random walk model. The main content is as follows: 1. The bipolar charge transfer properties of five eutectic systems were evaluated by a full quantum theory combined with molecular dynamic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rcus theory, it is proved that the full quantum Fermi gold criter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calculating the mobility of eutectic molecules because the nuclear tunneling effect is considered.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se eutectic molecules exhibit good bipolarity due to the equilibrium of holes and electron transfer integrals in the main transport dir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we prove that molecular dynamics also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mobility, which is due to the donor. The superexchange mechanism of receptor-donor and receptor-donor-receptor is very sensitive to molecular dynamics. The charge transfer in Benzodithiophene, Benzobisofuran and Benzobisenol series molecules DPh-NDXn X = O ~ (2 +) S ~ (2 +) ~ (2) O ~ (3 +) has been theoretically simulated. A simple method is used to predic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series of DPh-NDXn molecules, and based on the predicted crystal structure, the hole mobility of the series of molecules is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olecules are a promising class of p-type organic semiconductor molecu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the shape of different heteroatoms and molecules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molecular correlation was studied. We have simulat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mobility of pyrazi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lm model and the crystal model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mo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crystal mode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series of molecules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 atom and halogen atom. 4. The properties of fluorophenyl modified TTFs were studied. The energy levels and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rontier orbital are calculated. The 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substituents and the space substitution positions of F atoms on fluorophenyl have been studied, and the HOMO and LUMO energy levels of the molecules have been regulated.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方法大幅缩短有机半导体材料研发时间[J];硅酸盐通报;2011年04期

2 汪茫,孙景志;具有激发态性质的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J];材料导报;2001年01期

3 王立铎;;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若干科学问题[J];大学化学;2007年01期

4 ;化学所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5期

5 ;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获进展[J];光机电信息;2010年06期

6 ;新方法大幅缩短有机半导体材料研发时间[J];科技传播;2011年16期

7 ;含巨大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问世[J];光机电信息;2011年09期

8 ;含巨大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问世[J];硅谷;2011年18期

9 ;新方法大幅缩短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发时间[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2年01期

10 ;上海有机所在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小野f;;含有热致或光化学离去基团的有机半导体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2 胡云宾;秦云科;高希珂;狄重安;朱道本;;一锅法制备高性能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史建武;易文静;孙会靓;万世胜;王华;阚玉和;;基于并三噻吩同分异构体的有机半导体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4 樊宏宇;狄重安;高希珂;李洪祥;刘云圻;朱道本;;拉电子基团封端的噻吩-萘二酰亚胺D-A结构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孟青;李洪祥;胡文平;;含C≡C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合成及场效应性能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6 张恒君;王鹰;刘云圻;邱文丰;于贵;朱道本;;基于芘的蝴蝶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及场效应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李颖若;郭雪峰;;螺吡喃——P3HT复合半导体层光响应OFET器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善慈;郑庆东;汤昌泉;;新型含斜线型萘酰亚胺单元的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9 王成亮;李洪祥;胡文平;;十字形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及场效应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于贵;朱敏亮;罗皓;郭云龙;刘云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微纳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霞;新方法大幅缩短有机半导体材料研发时间[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金昌;新型稠环共轭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锚;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激光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张丛筠;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自组装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宋承立;基于氮杂并五苯的双极性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器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高非;高双光子吸收截面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静;噻吩修饰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赵华平;吲哚[3,,2-b]咔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半导体性能[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阳峰;氮杂并五苯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杨石;有机半导体材料特性测量及有机场效应管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臧展展;新型含硅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彩丽;一些有机半导体材料电荷传输性能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曹岚;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常钊;有机半导体材料电学性质及载流子浓度的计算和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幸家;有机半导体材料迁移率测试系统的搭建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潇;含氟类萘二酰亚胺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10 洪芳;新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的合成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8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78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