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纳米结构氧化镍缓冲层对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英文)

发布时间:2018-06-08 06:15

  本文选题: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 阳极缓冲层 ; 参考:《发光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在阳极和空穴传输层分别引入氧化镍纳米结构缓冲层,制备了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对二极管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氧化镍纳米结构对器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结构氧化镍缓冲层能够有效地提高空穴-电子对的产生和复合效率,它的引入带来了高效的空穴注入及发光层中的载流子平衡,能有效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特性。氧化镍缓冲层沉积时间为30 s的器件具有最高的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42 460 cd/m~2和24 cd/A,该器件的CIEx,y色坐标为(0.212 9,0.325 2)。
[Abstract]:The blu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were prepared by introducing the nickel oxide nanostructure buffer layer into the anode and hole transport layers respectively. The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diodes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nickel oxide nanostructure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 on the devi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structured nickel oxide buffer lay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generation and recombination efficiency of cavity-electron pairs, and its introduction leads to efficient hole injection and carrier equilibrium in the luminescent layer.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lectroluminescent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The maximum luminance and current efficiency are 42 460 cd/m~2 and 24 CD / A when the deposition time of nickel oxide buffer layer is 30 s, respectively. The CIExy color coordinate of the device is 0.212 9 / 0.325 2.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兰州大学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606RJZA026) 兰州市城关区科技计划(2016cgkj280)资助项目~~
【分类号】:TN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月;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J];光机电信息;2002年02期

2 ;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光机电信息;2002年10期

3 ;科学家研究开发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5期

4 黄俊峰;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前景乐观[J];光机电信息;2003年03期

5 本刊编辑部;科学家研发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1期

6 申建;;有机发光二极管正寻求市场销路[J];光机电信息;2006年07期

7 ;高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4期

8 ;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4期

9 ;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J];稀土信息;2008年04期

10 ;长春应化所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研究获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球最薄可弯曲有机发光二极管问世[A];陶瓷金属封接和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专辑[C];2013年

2 马东阁;;高效率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廖良生;;级联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王建浦;刘旭;叶辉;徐慎刚;杨幕杰;;一种使用聚酰亚胺的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仲飞;吴敬;刘彭义;;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注入缓冲层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军武;曹镛;;硅杂环戊二烯杂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杜春燕;叶尚辉;刘云圻;于贵;;新颖的芴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华玉林;冯秀岚;ChangShengWang;Gun-YoungJung;M.R.Brycl;M.C.Petty;;含新型VA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9 苏文明;李文连;辛琦;孙小燕;李天乐;;磷光染料共掺杂方法提高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研究(英文)[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10 马东阁;;高效率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华凌;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2 魏利希;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平面显示器[N];福建科技报;2008年

3 冯卫东;德开发出超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建华;二极管新光空前亮[N];中国质量报;2009年

5 记者 顾钢;德发明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  杜华斌;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让显示屏收卷自如[N];科技日报;2006年

7 王月 周莹;扬州启动OLED技术研发[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张钊;发光壁纸有望取代灯泡[N];经济参考报;2010年

9 吉林 袁弘封编译;OLED 柔性电视浅析[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华凌;出门穿上信息衣[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亚文;浸渍提拉工艺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小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太阳能电池中的界面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朱键卓;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张松涛;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陈学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及其他层状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质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江志雄;溶液加工型高性能电致荧光白光器件的研究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飞;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有机分子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虹;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有机磁场效应的调控[D];西南大学;2015年

3 欧清东;微纳结构光调控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袁晓冬;新型高效蓝光主体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谢跃民;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及制备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相恒阳;基于嵌入式银网格透明电极的柔性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D];苏州大学;2016年

7 邓雅丽;高效旋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吕孝鹏;基于延迟荧光材料的高效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夏连朋;利用界面层提高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0 曹四振;基于苯基喹啉—咔唑衍生物为主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94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94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