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可延展柔性互连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9 07:03

  本文选题:可延展 + 柔性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不断进行发展,集成度不断增加,而特征尺寸不断减小,同时集成电路的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特征尺寸在不断地减小,互连线对于延时,功耗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进入纳米量级后,高频下由互连线的一些由于高频产生的效应导致的信号延迟增加、能耗不断升高和带宽也变窄等互连效应变得非常突出。互连线的一些相关特性俨然已经成为了当前阶段制约集成电路向前发展和半导体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快速准确的提取高频集成电路的互连线寄生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和电导)对于成功设计高性能的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器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适应现如今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便携性,以及形状可变性等方面的越来越高的需求,半导体器件与电子材料的可延展柔性电子技术成为当下科研和学术界的焦点。可延展柔性无机集成电子器件指的是将电子器件建立在柔性可延展的基底上,这种可延展的柔性电子器件需要在保持传统无机脆性电子器件的比较高的性能与高可靠性的同时,还要具备一些可弯曲,可延展和可伸缩等柔性性能。随着可延展柔性电子技术的兴起,其互连结构与特性也成为研究热点与难点。针对可延展柔性无机集成电子器件与可延展柔性互连结构的特点,本文研究了高速集成电路的互连的各种相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互连可延展柔性电路的屈曲导线结构的互连寄生参数解析计算方法;建立屈曲导线互连寄生参数提取技术和集总参数电阻电感电容RLC模型。同时,为了能够让我们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我们利用HFSS软件对一种可延展互连结构进行了仿真,对比了通过仿真与计算两种方法得到的S参数。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grated circuit has been following Moore's law, the integration level is increasing, and the feature size is decreas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grated circuit is also improving.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feature size is decreas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rconnect on delay and power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Especially when the characteristic siz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reaches nanometer order of magnitude, the signal delay caused by some high-frequency effects of interconnects increases at high frequency. Interconnection effects, such as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narrowing bandwidth, have become very prominent. Som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connects have become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refore, fast and accurate extraction of the parasitic parameters (resistance, inductance, capacitance and conductance) of high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ful design of high performance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portability and shape variability of electronic products nowadays, the extensible flexib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circles. The extensible flexible inorganic integrated electronic device means that the electronic device is built on a flexible and extensible substrate. This extensible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needs to maintain the high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inorganic britt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 are also some flexible properties, such as bending, extensibility and extensibil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tensible flexib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its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have become a ho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tensible flexible inorganic integrate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extensible flexibl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s, various models of 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interconnection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is, an analy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parasitic parameters of buckled wire structures with flexible interconnecting circuits is studied, and the technique of extracting parasitic parameters and the RLC model of lumped resistance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re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let us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we use HFSS software to simulate an extensibl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mpare the S parameters obtained by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405.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涛;陈宇明;赵精龙;倪长顺;杨愚鲁;;集群高速互连网络分析[J];计算机科学;2005年10期

2 朱樟明;钟波;郝报田;杨银堂;;一种考虑温度的分布式互连线功耗模型[J];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3 张建中,陈廷槐;几种动态互连网络的容错分析与设计(摘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S1期

4 闫小艳;周俊;;泡形互连网络的最小边界问题研究[J];电子科技;2014年02期

5 苗克坚,车立昌,康继昌,俞华虎;一种通用级间互连方法的特性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师海忠;;互连网络的新模型:多部群论模型[J];计算机科学;2013年09期

7 朱伟利,孙雨南;计算机中的光学互连[J];光学技术;1989年03期

8 潘毅;;一种静动混合互连网络的性能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0年10期

9 张大庆;周耀荣;;面向通道的多机互连网络的性能评价[J];航空计算技术;1990年01期

10 寿标,李晓峰;几种主流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实现技术的对比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曾韵;蒋烈辉;董卫宇;;可重构互连网络的发展与现状[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尤焕成;金香菊;朱磊;;基于复镜像理论与部分元的有耗互连线物理模型[A];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坚;涂晓东;袁崧馨;;比特置换理论在多级互连网络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李晓明;张冠松;方滨兴;;ABC-90jr.互连网络的性能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5 张胜满;陈圣俭;周燕;;基于边界扫描的扩展互连网络测试性优化方法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李翔;钮心忻;李洋;;3G与WLAN互连的认证过程分析及改进[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翦杰;肖立权;谢徐超;;HPC混合型互连网络容错路由算法研究[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邓亚平;;关于有故障部件存在时RFT互连网络的带宽[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李朝辉;;集成电路互连线的串扰估计[A];第五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少数派”报告 引发诸多关注[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凯;互连网络的容错性[D];山西大学;2014年

2 陈苑明;高散热印制电路材料与互连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尤澜涛;几种互连网络上图嵌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郭晨;新型互连网络的可靠性[D];广西大学;2016年

5 李丽平;高速串行互连中的抖动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蒋乐乐;高速集成电路互连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与性能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杨玉星;互连网络的条件嵌入与容错[D];山西大学;2012年

8 董强;几类规则互连网络的嵌入与容错嵌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史云涛;多计算机互连网络拓扑结构及通信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1年

10 孙毓忠;互连网络性能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康薇;互连网络的结构鲁棒性和传播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胡美勇;基于“天河”高速互连网络的MPI聚合通信优化[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安刚;可延展柔性互连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洪潇;考虑非均匀温度效应的互连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钟波;考虑温度的纳米级互连线延迟和功耗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郭金生;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中芯片间互连线的瞬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杨玫;大规模集成电路中互连线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薛萌;考虑工艺波动的互连功耗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金建;两类互连网络的边容错直径[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王庆红;交叉立方体及加强交叉立方体互连网络容错性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99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99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