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波长266nm固体激光器的紫外光通信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15:16

  本文选题:紫外光通信 + 紫外固体激光器 ; 参考:《重庆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紫外光通信过程中,由于大气分子和气溶胶微粒对紫外光的散射作用,使紫外光在传输过程中能够越过障碍物,从而实现非视距(NLOS)通信。同时,因空气分子对紫外光的吸收,限定了它在大气中的传输距离,使紫外光通信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而正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保密性,故非常适合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此外,紫外光通信还具有强抗干扰能力,高信噪比等优点。本文主要研究“日盲”波段紫外光通信相关理论及技术。对紫外光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紫外光NLOS通信链路几何模型。紫外光在NLOS通信环境下,发送端信号在到达接收端前,受大气吸收、散射、湍流等影响而发生衰减。通过Pc Modwin对紫外光大气衰减效应进行模拟,研究透射率在特定阈值下,“日盲”紫外激光通信系统的极限通信距离。还就本系统所采用的光源发光原理及性能做了相应介绍。并对整个通信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作了详细阐述。最后是对系统仿真及测试,以不同时间、不同距离为测试条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系统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对信源进行信道编码、调制,并将处理后的电信号加载到激光器中。光信号通过大气信道后被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再由预处理电路对信号进行电流电压(I-V)转换,然后送FPGA解调解码,最终恢复出电信号。光源采用波长为266 nm的紫外固体激光器。由于紫外光良好的散射特性,以及固体激光器的相对高功率,使得其具有传统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系统中光电探测器承担弱光信号检测的任务,它将接收到的光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信号。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室内短距离通信效果较好,实验中验证了10 m室内短距离通信,其结果几乎不受发射接收仰角变化的影响。室外白天10 m短距离通信质量也较好,但其最大发射仰角约为47°。室外夜间10 m通信效果略好于白天,且其最大发射仰角可达到53°。对于长距离紫外激光通信,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通信质量都比较差,且最大发射仰角都很小。如夜间,450 m的通信条件下,其最大发射仰角被限定为3°。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V communication , due to the scattering effect of atmospheric molecules and aerosol particles on ultraviolet light , the ultraviolet light can pass over obstacles during transmission so as to realize non - sight distance communication . In addition , it is very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 communication due to the absorption of ultraviolet light by air molecules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TN24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义;倪国强;张丽君;李永成;;非直视紫外光通信单次散射传输模型研究[J];光学技术;2007年05期

2 常胜利;尹红伟;贾红辉;杨俊才;杨建坤;;紫外光通信实验中信息高速调制方法的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06年04期

3 唐义;倪国强;蓝天;徐大琦;;“日盲”紫外光通信系统传输距离的仿真计算[J];光学技术;2007年01期

4 张晓阳;董庆楠;;日盲紫外光通信的特点及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5 郭文记;闫吉庆;唐义;白廷柱;黄刚;陈志海;;一种低重频高码率紫外光通信方法和系统[J];光学技术;2012年02期

6 赵太飞;冯艳玲;柯熙政;何华;;“日盲”紫外光通信网络中节点覆盖范围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8期

7 丁莹;范静涛;佟首峰;姜会林;董科研;;大气信道紫外光通信系统通信距离的增程方法[J];光子学报;2012年09期

8 何华;柯熙政;;紫外光通信中的Mie散射机制[J];应用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9 汤义男;赵卫;谢小平;;大气信道简化单次散射模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1期

10 强若馨;赵尚弘;王翔;刘韵;;高空湍流影响下紫外光多径散射链路模型[J];中国激光;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尹红伟;贾红辉;杨俊才;杨建坤;;高速紫外光通信系统发射装置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孙庆;;紫外光通信在未来战场中的应用[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海良;贾红辉;常胜利;杨建坤;;紫外光通信系统在火炮控制终端系统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贾红辉;杨俊才;沈志;兰勇;;紫外光信息传输中调制技术的研究[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罗畅;李霁野;陈晓敏;;无线紫外通信最大后验概率均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海良;紫外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赵明宇;紫外光通信大气传输特性和调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肖后飞;紫外光通信系统传输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帝永;基于波长266nm固体激光器的紫外光通信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蓝玉侦;紫外光通信系统解调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冯平兴;紫外光通信信道散射模型研究及实验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明;高速率紫外光通信系统接收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朱雅;紫外光通信图像分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6 孙剑平;舰艇紫外光通信系统顶层设计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李义文;自由大气紫外光通信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8 张文博;紫外光通信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汪新勇;紫外光通信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王兴涛;日盲紫外光通信系统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1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061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7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