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有机发光器件的光学调控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8-16 16:34
【摘要】:有机发光器件已经在全彩显示屏、可穿戴设备以及环境友好的室内照明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材料设计、器件结构以及制备工艺的革新,推动OLED器件性能在大面积、高效率、长寿命和高显色指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光学耦合效率是影响OLED器件中光电转换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调控光学耦合、避免器件内部的光子流失、提高出光效率,对于发展高效率、高稳定的OLED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光学调控技术在波长依赖性、出光角度敏感性以及制备工艺兼容性方面,系统分析OLED器件中光学损耗机制,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OLED微纳结构光学调控的研究进展,并介绍最新发展的软纳米压印仿生微纳结构光学耦合调控方法。此光调控技术实现了绿光OLED器件效率达到366 cd·A~(-1)、白光OLED效率达到123.4 lm·W~(-1)、柔性白光OLED效率达到106 lm·W~(-1),为新型OLED的光学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fields of full color display, wearable device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ndoor lighting. In recent years, the innovation of material design, device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technology has led to a series of breakthroughs in the performance of OLED devices in large area, high efficiency, long life and high color rendering index. Optical coupling efficiency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process in OLED devices. How to control optical coupling, avoid the loss of photons inside the device, and improve the optical efficienc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stability OLE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optical loss mechanism in OLED devices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terms of wavelength dependence, optical angle sensitivity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compatibility of optical control techniques. Recent advances in optical regulation of OLED microstruc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The optical coupling control method of soft nano imprint bionic micro-nano structure is introduced.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OLED device, white light OLED and flexible white light OLED are 366cd A-1, 123.4 lmW-1 and 106lmW-1, respectively, which provide a new idea for optical control of new OLED.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433116,11474214)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2014CB932600)
【分类号】:TN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人骥,康大伟,赵杰;有机发光器件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赵俊卿,韩圣浩,解士杰,姜雪宁,夏广瑞,叶丽娜;聚合物基片对柔性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3年05期

3 曹冠英,姚彦,楼成飞,叶春暖,莫晓亮,杨剑,陈国荣;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J];真空;2003年06期

4 刘陈,徐重阳,尹盛,钟志有,王长安;有机发光器件(ITO/TPD/Alq_3/Mg/Al)的光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3年02期

5 尹盛,刘卫忠,刘陈,钟志有,王长安;退火对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03年03期

6 钟志有,是度芳,尹盛,刘陈,张五星;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与产业化[J];现代显示;2004年01期

7 魏凤才,王丽君,王丽娟;有机发光器件的前景和商业化的可能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贺泽东;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张志林,蒋雪茵,朱文清,许少鸿;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及其稳定性[J];发光学报;2005年02期

10 路飞平;彭应全;邢宏伟;;非欧姆注入单层有机发光器件低场下电流传导温度特性的数值研究[J];发光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彭义;许宁生;赵福利;;掺杂改善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特性[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2 李峰;;利用瞬态电致发光的方法研究磁场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及电流的影响[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邓家春;赵杰;许谷;;八羟基葵宁铝(ALQ_3)薄膜的蒸镀与结晶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希祖;有机/无机表面,,界面以及有机发光器件光衰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谢作提;有机发光器件界面与器件稳定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纪文宇;顶发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曹进;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D];上海大学;2007年

5 高歆栋;有机发光器件性能优化及电荷输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瞿述;有机发光器件界面效应及相关物理特性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詹义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敏帅;Alq_3基有机发光器件的光电子能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天瑜;基于DPV的蓝色和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及其效率滚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肖步文;亚单层发光和硅基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博;倒置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段光凤;有机发光器件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郑连生;有机发光器件时间分辨光谱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08年

4 蔡得贵;微透镜阵列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孙际翔;有机发光器件磁场效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尹晓冉;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电压分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谢军;关于改善蓝光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崔国宇;溴化铷N型掺杂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蒋立臻;FePC在Ag(110)基底上吸附能级及结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朱海华;8-羟基喹啉锂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其有机发光器件的研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6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186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