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RCM的混沌腔体电磁耦合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9 14:20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系统和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电磁干扰耦合到目标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随机性以及敏感性也越加明显。而电磁耦合效应的统计性描述显然优于确定性描述。随机耦合模型(RCM)在电磁兼容、统计电磁学、抗辐射加固和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其成为具有通用性的研究工具,需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文针对高功率微波效应(HPM)和电磁兼容(EMC)研究中的典型问题,即复杂封装腔体的电磁耦合,引入并采用随机耦合模型对波混沌腔体的耦合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该模型展开研究。首先基于HPM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的特点以及局限性,着重从复杂腔体的不确定性和效应过程的随机性出发,引入了随机耦合模型并对波混沌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复杂腔体内的目标点,进行耦合特性的测试、物理量的提取以及感应电压的统计预测。选取一个调频发射电路作为待测电路,利用Emscan电磁干扰扫描系统确定了待测电路中的敏感区域和敏感点。搭建实验平台,确定实验方法,归纳出一套实验数据处理流程,通过测试得到的腔体的散射系数和辐射散射,计算得出腔体的损耗因子。结合归一化阻抗的求解过程,推导出目标点处感应电压的公式,对感应电压的统计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高功率微波效应和电磁兼容研究开拓新的方法和思路。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electronic system and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uncertainties, randomness and sensitivity of variou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oupled to the target system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effect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deterministic description. Stochastic coupling model (RC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s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tatistical electromagnetics, anti-radiation reinforcement and high-power microwave effect, in order to make it a universal research tool. More in-dep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are needed. Aiming at th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HPM) and EMC (EMC), that is,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of a complex encapsulated cavity, a stochastic coupling model is introduced and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otic cavity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is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First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HP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uncertainty of complex cavities and the randomness of the effect process, a stochastic coupling model is introduced and the chaotic phenomena of wave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the extraction of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the statistical prediction of inductive voltage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target points of complex cavity. An FM transmission circuit is selected as the circuit to be tested. The sensitive area and the sensitive point in the circuit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Emsca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canning system. A set of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flow is concluded. The scattering coefficient and radiation scattering of cavity are measured and the loss factor of cavity is calculated. Combined with the solution process of normalized impedance, the formula of inductive voltage at target point is deduced, and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inductive voltage is analyzed, which opens up a new method and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study of high power microwave effect an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珊;;全国第七届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召开[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9期

2 王涛;;2012“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12期

3 刘静月,黄文华,方进勇,宋志敏,刘国治;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的光学诊断[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4 段耀勇,陈雨生;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及其对能量传输的影响[J];微波学报;2000年03期

5 林竞羽,侯德亭;高功率微波技术发展概述[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4期

6 罗勇,李宏福;高功率微波的需求及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7 戴大富;高功率微波的发展与现状[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8 何友文;高功率微波激励的等离子体效应的概述[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傅文杰;鄢扬;;高功率微波在等离子体填充波导中的传播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2期

10 王聪敏;张博;;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忠才;时家明;;高功率微波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王艳;马弘舸;孟凡宝;蔡武川;李科;曹学军;陈冀;赵刚;;计算机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周坦然;罗勇;吴蕾蕾;;用于高功率微波测量的小孔耦合的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涛;廖成;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条件下的频谱数值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薛谦忠;刘濮鲲;;HPM在大气的传输问题研究及应用[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舒挺;习锋;李继健;;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国治;;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浅析[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钟哲夫;李浩;;高功率微波输出窗的介质物理光学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前红;董志伟;;两束高功率微波相交区域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10 杨一明;朱占平;曾继来;钱宝良;;高功率微波与电子系统电路单元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新;无影利剑——高功率微波[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问题的混合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唐涛;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丹;高功率微波脉冲的耦合与传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张强;高功率微波多管合成双波段辐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秋实;高功率微波窗口击穿及馈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国林;高功率微波多路耦合输出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张政权;新型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在高功率微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袁成卫;新型高功率微波共轴模式转换器及模式转换天线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牛新建;高功率微波传输线及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子贤;基于RCM的混沌腔体电磁耦合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刁振河;高功率微波防护的相关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曾继来;计算机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李瀚宇;高功率微波混合模式辐射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5 张海伟;射频电路抗高功率微波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陈依军;高功率微波器件及热效应分析软件设计[D];四川大学;2006年

7 郭新宝;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微波防护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权;集成器件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与相应防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国朝;高功率微波馈源输出窗的热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傅文杰;高功率微波在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效应[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11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211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