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植球工艺的电路隔离度仿真设计

发布时间:2018-09-12 06:19
【摘要】: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模拟仿真了植球工艺下电路的隔离度。以平行耦合线为基本模型,分别讨论了在耦合线间植一排焊球、在耦合线两侧植焊球、在耦合线间植双排焊球以及密绕耦合线植球四种植球模型下耦合线的隔离度。仿真结果表明耦合线的隔离度主要受球径、球间距的影响,而与焊球重心高度、球中心水平方向小范围偏移以及板间距关系不大。球半径0.4mm,球边缘距离0.5mm,密绕植球模型耦合线隔离度在DC~8.4GHz最好,大于54d B。对于工作在10GHz以下的电路,用第二和第三种植球模型就可以满足电路隔离度性能。为了满足工作频率高达20GHz电路的隔离度,密绕植球模型是最好的选择。
[Abstract]:The isolation degree of the circuit is simulated by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software HFSS. Taking the parallel coupling wire as the basic model, the isolation degree of the coupling wire is discussed under the models of a row of solder balls planted between the coupling lines, two rows of soldering balls on both sides of the coupling lines, and four planting balls of the dense coiled coupling wires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coupling lin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solation of the coupling lin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ball diameter and the ball spacing, but not by the height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welded ball, the small offset of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ball center and the plate spacing. The spherical radius is 0.4mm, the distance of the ball edge is 0.5mm, and the coupling line isolation of the close-wound spherical model is the best in DC~8.4GHz, which is greater than 54dB. For circuits operating below 10GHz, the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ircuits can be satisfied by us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implant ball model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isolation of 20GHz circuits with high operating frequency, the best choice is the close-wound sphere model.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分类号】:TN4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如明;干扰隔离度的计算及其对有效利用静止卫星轨道/频谱的应用[J];通信学报;1989年06期

2 冯晓林;郭平凡;王东升;王宏;;机载天线间隔离度计算[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7期

3 周峰;李彦科;张睿;陆冰松;冉志强;郭琳;;天线隔离度的频率依赖特性[J];邮电设计技术;2012年06期

4 陈玉东;全力民;;同平台天线间隔离度测试[J];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03期

5 李文兴;孙越山;;舰船典型结构对短波天线隔离度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1期

6 何平;陈宏山;薛锋章;;共址移动通信天线间隔离度的测量[J];移动通信;2008年11期

7 陈如明;;隔离度概念及其在有效利用静止卫星轨道/频谱上的应用[J];电信科学;1987年09期

8 殷加鹏;李永祯;曹学军;胡万秋;常宇亮;;同时极化雷达波形隔离度分析与选择[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3年04期

9 焦卫平;胡刚;;天线隔离度计算的若干关键问题分析[J];数据通信;2011年04期

10 王立;;机载天线隔离度仿真与分析[J];电讯技术;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萌;黄炳涛;;复杂天线隔离度的工程预估技术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伍裕江;叶海欧;高卓锋;曾骏;;天线垂直隔离度[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3 陈如明;;隔离度概念及其对有效利用静止卫星轨道/频谱的应用[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C];1987年

4 陈亮;潘涵;熊波;杨向松;;模型天线隔离度测试误差探讨[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曹祥玉;高军;徐晓飞;;机载天线间隔离度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杜洁;李洋;孙银博;胡劲松;;面向智能配网的PTN通信系统的通道隔离度分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7 汪鹏;张炜;;舰船短波天线隔离度的预测与分析[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杜洁;李洋;孙银博;胡劲松;;面向智能配网的PTN通信系统的通道隔离度分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吕文奎;罗小锋;刘永辉;;CDMA对移动GSM上行干扰排查整治优化浅谈[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波;范政;项小飞;郭月;赵坤;;电桥隔离度对主设备驻波比告警影响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雪芳;通用伺服系统隔离度测试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韩莉;高隔离度MIMO天线的研究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4年

3 马志慧;多模式MIMO阵天线及其高隔离度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郑智辉;多模移动终端电磁兼容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康彬;WCDMA与异系统共址的隔离分析及工程解决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38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238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2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