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面向极紫外光源应用的飞秒激光烧蚀金属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08:20
【摘要】:极紫外光刻技术是制造特征尺寸小于22nm芯片的核心技术,极紫外光源是极紫外光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其光源研究将对极紫外光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种较为重要的极紫外光源产生是通过采用激光辅助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实现的。该光源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激光烧蚀靶材,在两高压电极间提供足够的金属粒子作为放电靶,这些金属粒子引起高压放电瞬间,并形成箍缩等离子体,从而产生较强的极紫外光。现有以往的该类光源中采用纳秒激光进行材料烧蚀,烧蚀过程产生较大的微米量级金属碎屑,引起不稳定放电,并会对放电电极以及收集系统产生严重的污染。基于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利用飞秒激光进行烧蚀产生较小金属粒子的特点,为等离子体放电电光源提供较为理想的金属粒子靶。由于高重复工作频率飞秒激光的输出能量较低,所以通过优化实验参数提供足够的烧蚀材料为后续的理想放电提供保障是目前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实验研究低飞秒激光脉冲能量条件下,激光烧蚀金属铝和锡靶的一些特性。在真空环境下,开展了千赫兹飞秒激光烧蚀金属铝和锡的研究。通过改变聚焦透镜与靶材的相对位置,获得了靶材与激光焦点不同相对位置的烧蚀斑尺寸。为进一步研究激光能量密度与靶材烧蚀深度的关系,文中采用改变激光脉冲数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激光能量密度与烧蚀深度的关系。计算获得了所需的烧蚀靶材体积及其对应的激光能量密度。对极紫外光源所需要靶材烧蚀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结果表明对于金属铝来说,在聚焦透镜的焦点和靶材表面相对位置为10mm时烧蚀效率最高,可以达到理想等离子体放电所对应的烧蚀体积(2×103μm3)。而对于金属锡而言,在聚焦透镜的焦点和靶材表面相对位置为5mm处烧蚀效率最高,可以达到所需的烧蚀体积。研究发现,不同靶材其最佳烧蚀效率对应的实验参数不尽相同。为了能在低飞秒激光脉冲能量下在两高压电极间积累足够的金属粒子来提高放电性能以及减轻真空中飞秒激光烧蚀下粒子飞溅产生严重污染的问题,论文开展了气体环境下飞秒烧蚀金属的研究。在大气环境下,研究了烧蚀斑大小与激光能量的关系,得到了靶面位于焦点前不同位置处的烧蚀斑大小。进一步通过研究激光脉冲数与烧蚀深度的关系,得到激光能量密度与烧蚀深度的关系。而后通过光散射的实验方法,对大气中飞秒激光烧蚀出的金属材料的质量迁移轨迹进行了观测。实验发现在靶材表面的附近(1mm-3mm)位置处因环境气体阻挡作用形成了金属粒子组成的“金属云”,这种“金属云”将会在靶材附近存在约25ms,即环境气体对飞秒激光烧蚀材料有明显约束效果。这种金属材料因环境气体阻挡作用形成的“金属云”有利于极紫外高压放电电极间所需固体材料累积的需要,即可在高重复频率、低脉冲能量的飞秒激光烧蚀的条件下在两电极间提供足够的金属材料。这项工作为高重复工作频率、稳定的极紫外光刻工业光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劲松,谭怀亮;三维激光烧蚀加工的试验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95年03期

2 刘劲松,,李孟秋;调Q激光烧蚀具有升华特性物质的模型及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4期

3 王猛;汤文辉;;连续激光烧蚀效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茆军兵;李洋;程黎鹿;周惟公;郑志远;;激光烧蚀推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5 姚顺春;陆继东;卢志民;谢承利;李捷;潘圣华;蒋梅城;李娉;;样品形态对燃煤的激光烧蚀特性影响分析[J];光学学报;2009年04期

6 潘大任;激光烧蚀刻蚀过程的实时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激光;1989年05期

7 范永昌;613《准分子激光烧蚀进行材料断面元素分布分析技术研究》[J];激光杂志;1995年05期

8 李力钧,刘劲松,洪蕾,金湘中;三维激光烧蚀加工的精度控制[J];应用激光;1998年04期

9 叶文华,张维岩,陈光南,贺贤土;激光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数值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05期

10 宫琳琳;李爽;;浅谈激光烧蚀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美;胡净宇;;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王立君;赵伊君;漆海滨;周辉;刘泽金;陈雨生;刘晶儒;赵学庆;谢永杰;;复合材料的强激光烧蚀研究概述[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家敏;丁耀南;杨国洪;张保汉;江少恩;张文海;王耀梅;郑志坚;;0.351μm激光烧蚀铝特性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4 南宝江;张钢锤;吴平;马喜梅;平丽;张晓卫;;含能工质激光烧蚀推进效率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孙顺凯;陈发良;;激光烧蚀金属熔融和汽化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朱晓农;张楠;吴泽华;于洋;;飞秒激光烧蚀的三步曲——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固体靶材烧蚀演化过程的分析与理解[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玉琴;顾援;周关林;傅思祖;王琛;吴江;王伟;董佳钦;;激光烧蚀“印痕”测量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朱晓农;;飞秒激光烧蚀作用下固体靶物质发生喷射的主要特征[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胡浩丰;王晓雷;吉阳;胡阳;丁晓雁;刘贤文;郭静慧;翟宏琛;;强飞秒激光烧蚀金属铝的热效应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叶文华;;激光烧蚀RT不稳定性大变形及混合的高分辨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科;德研制老花眼飞秒激光治疗设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记者 毛黎;科学家以飞秒速度“捕捉”分子运动[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干;脉冲激光辐照聚合物工质烧蚀推进机理与性能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钟东;基于光学传感测量的飞秒激光烧蚀过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袁红;激光烧蚀固体材料引起力学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4 范征锋;激光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王丽梅;飞秒激光烧蚀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房然然;高能激光烧蚀靶材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金方圆;短脉冲激光烧蚀理论及楔条形阳极加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王新林;飞秒激光烧蚀金属材料特性与微零件制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美燕;飞秒激光小切透镜取出术与飞秒LASIK术后干眼与神经修复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白东碧;高功率飞秒光梳精密控制与应用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威;面向极紫外光源应用的飞秒激光烧蚀金属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7年

2 王晓勇;基于GAP含能靶带的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郭荣基;不同介质中激光烧蚀微冲量耦合特性实验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爽;kHz重频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助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余艺平;低温熔渗反应制备W/ZrC金属陶瓷的高温演变及激光烧蚀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曾凡喜;激光烧蚀与高压放电的辅助制样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张亮华;激光自动剥金系统设计[D];江苏大学;2017年

8 马靖;281.5-285.5nm区金属样品中铁元素共振激光烧蚀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9 龙城德;小焦斑纳秒激光烧蚀铝靶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田晓莉;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金属/类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315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315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