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腔行波管电子效率的仿真优化与实验研究
[Abstract]:Coupled-cavity TWT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radar system and other fields. Its output power, operating bandwidth, gain and efficiency directly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power, bandwidth, gain, efficiency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wave tube are difficult to be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by traditional experience and design method. The improvement of microwave tube desig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tend to use the high-precision microwave tube CAD software. With the precision of CAD modeling, the speed and computing ability of simulation software, microwave tube CAD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independent simulation of previous modules to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system simulation. The whole microwave tube system can be simulated completely by computer, and the data obtained by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an be used in the practical installation of the tube successfully, thus saving the time and cost of the hardware experiment. This subject comes from a major special traveling wave tube.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principles, the electronic efficiency of the coupled cavity TWT is improved by means of simulation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The broadening frequency band is discussed and studied in detail. The main contents are: 1. In this paper, the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pling impedance analysis methods of coupled cavity TWT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rom ways to improve electron efficiency (including the use of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the selection of cut-off times, the selection of 尾 L values at the operating point, the selection of the filling coefficient of the electron beam in the channel, and the phase velocity jump), The influence of absorbing button porcelain on the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WT and the cooling mode of high average power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 the research scheme is worked out by means of CAD calculation and verified by cold test and tube loading test. Then the result data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each research scheme are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design scheme of high frequency system for major special TWT project is worked out, and the test parameters of qualified TWT are given.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自成;王莉;李海强;戴志浩;李镇淮;宋培德;杨勇;;引起行波管增益幅度相位波动的一种原因[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2 梁国恩;解安国;;行波管关断方式对应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工程师;2007年05期
3 钟国俭;;行波管失效分析及其发射机可靠性的提高[J];雷达与对抗;2007年03期
4 张勇;何小琦;宋芳芳;;行波管可靠性研究探讨[J];电子质量;2008年06期
5 刘军华;;不断发展中的行波管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6 王忠林;冯进军;;行波管研制知识管理框架[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7 官朝晖;;行波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8 王军军;陈晶晶;;行波管发射机调试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9 李卓成;;国外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现状与发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10 田志仁;;低噪声行波管的晚近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196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小保;姚刘聪;樊会明;;栅控行波管栅发射的产生及抑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1年
2 范培云;冯西贤;;空间行波管应用进展及前景[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陈宁;;行波管可靠性预计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孙添飞;李想;孙萌;倪盈盛;;一种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热态输出驻波比的测量方法[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葛永基;陈淑华;;应用微机的行波管扫频热测系统[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6 赵洪;罗马奇;陈炳荣;;行波管测量的行波形成新算法[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银杏;邬显平;;TWT中的混沌现象的实验观察[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宫玉彬;王文祥;;脊加载环板行波管的二维非线性理论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蔡绍伦;;卫星地面站用通信行波管的高频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庆绩;赵士录;;增加行波管线性工作范围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欣;新型大功率行波管通过设计定型鉴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山东 金明杰 马存兵 郎东风;2GC 2WH-01型微波发信系统的技术改造[N];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胜美;多注太赫兹折叠波导行波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刘国;G波段带状束返波管及Ku波段带状束行波管高频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诸葛天祥;新型平面型级联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建清;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及其网络并行计算[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斌;行波管幅相一致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黎泽伦;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彭维峰;行波管注波互作用时域理论与通用非线性模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少萌;径向束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何俊;毫米波新型曲折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漾;新型角向周期加载圆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之畅;高可靠行波管结构分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鹏;大功率行波管及材料的显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肖小义;曲折波导行波管互作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新娜;某种Ku波段脉冲行波管的高效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春;Q波段高效率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敏玉;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仿真计算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昌年;宽带行波管返波振荡及谐波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奇佳;行波管微波非线性参数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邓刚;大功率栅控连续波行波管自激现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荣荣;耦合腔行波管电子效率的仿真优化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7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47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