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优化芯片面积的标准单元库改进

发布时间:2019-09-07 07:35
【摘要】:以深亚微CSMC M5324工艺对标准单元建库流程进行系统研究,确立一个性能好、面积相对较小的C~2MOS结构D寄存器,对其进行原理图设计优化、棍棒图绘制、版图设计验证、单元表征和LEF文件提取等操作.LED驱动控制芯片使用自行改进的C~2MOS结构D寄存器,与使用CSMC提供的标准D寄存器相比,整个芯片Core面积减少8.1%,进行MPW验证,工作正常,性能达到要求.
【图文】:

标准单元库,建库流程


egisterandmakesitsschematicdesignoptimization,drawingsticksdiagram,layoutdesignandverification,cellcharacterizationandleffileextractionandsoon.TheLEDdrivercontrolchipmakesuseofselfimprovedC2MOSstructureDregister,comparedtoadoptingthestandardDregisterwhichisprovidedbyCSMC,thewholechipcoreareaisdecreasedby8.1%.BytheMPWverifitation,thechipisworkednormallyandmettheperformancerequirements.Keywords:stickdiagram;standardcell;cellcharacterization;Milkywayreferencelibrary0引言图1标准单元库建库流程Fig.1Standardcelllibraryprocess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半导体工艺已从深亚微米迈入了纳米级别,晶体管层次设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系统级集成电路芯片的规模也已从最初的大规模(LSI)发展为今天的极大规模(GLSI),因此采用全定制设计数字芯片已不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了.基于标准单元库法设计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受到广泛青睐,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研发周期短、研发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能在最短的研发时间内,保证芯片最大的成功率.标准单元性能好坏对整个芯片设计的性能、功耗、面积和成品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Foundry提供的标准单元库有一个共性,即单元面积偏大,时序特性较保守等.因此部分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设计拥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单元库.自行开发标准的D寄存器单元流程如图1所示.收稿日期:2015-10-19通讯作者:王仁平(1972-),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研究,rpwang@fzu.edu.c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04030);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资助项目(JA13039)

原理图,寄存器,原理图


第1期王仁平,等:优化芯片面积的标准单元库改进http://xbzrb.fzu.edu.cnLED驱动控制芯片基于CSMCM5324工艺进行逻辑综合打平后,Core单元数为342个中就含98个D寄存器,而CSMC提供D寄存器最小面积为15.4μm×36.4μm,如何改进基本D寄存器等标准单元,进一步优化芯片面积,降低芯片成本成为该芯片能否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1改进D寄存器的设计及验证1.1D寄存器电路结构选择图2CSMC的D寄存器原理图Fig.2SchematicdiagramforCSMCDregisterD寄存器的性能通常用建立时间、保持时间、传播时间和输入到输出的延时来衡量,,衡量建立时间假定工作于最坏的工艺、电压和温度环境下;衡量保持时间假定工作于最好的工艺、电压和温度环境下.对于设计D寄存器标准单元,为提高性能,总是尽可能减小建立时间和时钟到输出的传播延时,对于D寄存器,尤其需要工作在时钟频率很高环境下.实现D寄存器结构有多种多样,基于与门逻辑的传统主从型D寄存器,其优点避免了门延时产生冒险和竞争,时钟负载少,缺点是晶体管数目过多,单元面积大.CSMC的D寄存器原理图如图2所示,基于传输门和多路开关的电路结构,这种结构是最常用的技术,原理清晰,工作稳定,由28个MOS管组成,单元面积较大,最小驱动能力的单元面积为36.4μm×15.4μm,建立时间为3个反相器延时+1个传输门延时,传播时间为2个反相器传播延时+1个传输门延时,输入到输出的延时较长.图3C2MOS结构D寄存器原理图Fig.3SchematicdiagramforC2MOSstructureDregister通过了解各种D寄存器结构的优缺点,综合考虑面积、稳定性、性能和版图实现复杂度等因素,决定采用时钟控制CMOS(C2MOS)结构D寄存器[1],其原理图如图3所示,这种结构仅需22个MOS管,输入到输出的延时较短,?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04030)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资助项目(JA13039)
【分类号】:TN40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素娟;基于数学多元表征理论的“角的认识”单元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2 章佳颖;4-6岁儿童数学认知中的多元表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青霞;高中生数学概念多元表征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麻娟;基于多元表征的计算机辅助几何证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常经营;内部认知负荷对多元表征连线教学效果的影响[D];宁波大学;2008年

6 肖雪;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陆敏;多元表征学习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罗王勇;高中生数学问题元表征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9 孙杨丽;运用多元表征教学策略进行中班几何图形教学的行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10 常瑞云;刻意强辩话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2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32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