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双向分布式侧面抽运单模光纤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4 05:51
【摘要】:基于国产分布式侧面耦合包层抽运(DSCCP)掺镱光纤,建立了一个全光纤、最高输出功率为106.7 W的光纤放大器,并对光纤放大器在前向、后向及双向抽运方案下的输出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DSCCP光纤适用于采用双向抽运方案的光纤激光器系统。通过对比发现,双向抽运方案下放大器的斜率效率低于单向抽运方案下放大器的斜率效率。
【图文】:

结构图,侧面抽运,光纤放大器,双端


矫婢哂薪洗蟮挠攀啤?目前,千瓦级DSCCP光纤激光器已有报道[18],但是,相关报道多采用大模场光纤(纤芯直径20~30μm)作为增益光纤,抽运方式多采用单向抽运。相比之下,,纤芯较小(直径小于15μm)的增益光纤有利于激光器的模式控制。同时,采用双向抽运方案也可以充分利用DSCCP光纤功率拓展的优势。因此,本文利用纤芯直径为10μm的DSCCP单模增益光纤建立了光纤放大器,并对该放大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最高输出功率106.7W的单模激光输出,斜率效率约为51%。2实验研究该光纤放大器采用MOPA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种子光经隔离器后注入放大器,放大器采用双向抽运方式,抽运光从DSCCP掺镱光纤(YDF)抽运光纤的两端注入。种子光由输出波长为1064.5nm的振荡器提供。该振荡器采用功率为25W的半导体激光器(LD)作为抽运源。增益光纤为10/125μm(纤芯/包层直径)的掺镱光纤,长度约为6m,吸收系数约为3.5dB/m,输出光谱3dB带宽为0.2nm。隔离器的输入输出光纤均为10/125μm的光纤。振荡器的输出功率设定为10W。与传统采用大模场光纤搭建的放大器不同,该放大器中抽运光与信号光分别注入。因为所采用的抽运合束器没有信号光纤,所以不会像传统(N+1)×1合束器一样存在对信号光的损耗,进而不会影响放大器的输出特性。图1双端侧面抽运光纤放大器结构图Fig.1Schematicofbidirectionalside-pumpedfiberamplifier放大器采用国产10/125-125μm的DSCCP掺镱光纤作为增益光纤,其截面如图1中所示。抽运光纤与信号光纤外包层直径均为125μm,数值孔径(NA)均为0.46。该放大器的抽运源由4个LD组成。前向抽运源由2个60W的非稳波长(NWS)LD组成,后向抽运源由2个50W的稳波长(WS)LD组成,其功率和光谱如图2所示。LD输出光纤的NA均为0.15。抽运光通过一个

抽运,光谱特性,电流变化,中心波长


53,070602(2016)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www.opticsjournal.net图2抽运LD(a)功率及中心波长随电流变化曲线和(b)光谱特性Fig.2(a)Outputpowerandcentralwavelengthversuscurrentand(b)spectrumofpumpLDs用双向抽运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前向抽运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特性,其结果如图3所示。实验中测得放大器信号光纤中输出光经二色镜后的信号光ST最大输出功率为71.5W,整体斜率效率为53%;残余抽运光SR的输出功率为2.2W,斜率效率为1.7%;抽运光纤中残余的抽运光P的输出功率为10.6W,斜率效率为8.9%。从图3中可以看到,随着抽运光功率的增加,信号光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这主要是因为抽运光的中心波长随着功率增加向Yb3+吸收截面峰值处漂移所致[19]。在实验过程中,放大器的斜率效率并没有出现下降趋势,说明限制放大器功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抽运功率不足,如果继续增加抽运功率,输出信号光功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发现,抽运光纤中抽运光残余较多,说明光纤长度可以进一步优化。图3前向抽运光纤放大器(a)功率变化曲线及(b)输出光谱Fig.3(a)Outputpowerversuspumppowerand(b)outputspectrumoffiberamplifierwithforwardpumpingscheme图4后向抽运光纤放大器功率变化曲线Fig.4Outputpowerversuspumppoweroffiberamplifierwithbackwardpumpingscheme对采用后向抽运方案的放大器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此时作为抽运源的是2个50W的稳波长LD。实验中得到的放大器功率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经二色镜后,信号光ST输出功率为56.8W,斜率效率为59%;剩余抽运光SR的输出功率为2.4W,斜率效率为2.1%;抽运光纤中抽运光P的输出功率剩余7.2W,斜率效率为7.3%。实验表明,后向抽运方案对应的斜率效率比前向抽运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红云,袁树忠,董新永,武志刚,周广,高伟清,董孝义;掺铥光纤放大器及其研究进展[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1年03期

2 董新永,宁鼎,蒙红云,袁树忠,开桂云,董孝义;L-波段光纤放大器及其研究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02年03期

3 罗韩君,吴伶锡;一些宽带光纤放大器的原理和结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梁晓炜;黄胜波;;1.3μm波段掺镨光纤放大器[J];内江科技;2009年09期

5 杨波;崔晓荣;高岩;;基于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的仿真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0年02期

6 杨祥林,张明德,张小屏;消逝波光纤放大器(Ⅰ)[J];电子学报;1988年06期

7 ;光纤放大器[J];光机电世界;1994年07期

8 曹介元,杨开宇;掺镨光纤放大器激励效率的理论分析[J];激光杂志;1995年06期

9 ;光纤放大器寻合作[J];技术与市场;1997年04期

10 邓秉伦;光纤放大器及其应用(上)[J];广东通信技术;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青丽;;光纤通信中的掺杂光纤放大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春波;冷进勇;陆启生;;光纤放大器中的热效应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飞;邱昆;崔炳华;李中桂;李月卉;;宽带混合光纤放大器的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侯静;肖瑞;陈子伦;张斌;;高频率、高精度光纤放大器位相传感系统[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夏贵进;段景汉;谢小平;;光纤放大器中增益光纤的进展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6 苏蕊;徐东明;;具有采用锁定放大功能的光纤放大器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杜文博;朱家健;冷进勇;周朴;许晓军;舒柏宏;;一种新颖的有效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的多波长窄线宽光纤放大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张晓;宋晏蓉;李辉辉;张鹏;田金荣;张新平;;掺镱双包层光纤放大器的理论计算[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9 苏必达;孙文峰;赵长明;杨苏辉;;掺Yb~(3+)光纤放大器的理论设计[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雷建设;黄肇明;贾潞华;吕国伟;郭振华;;双包层光纤放大器理论模型[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吴映红;光纤放大器的宽带化[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宋跃 王祥明;超宽带光纤放大器示范项目进展顺利[N];通信产业报;2003年

3 浙江 吴中庆 金骏飞;有线电视1550nm系统中光纤放大器的原理及维护[N];电子报;2012年

4 赵春生 刘立成 梁旭;武汉诞生喇曼光纤放大器[N];湖北日报;2003年

5 顾友;最稀少的稀土元素——铥[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冷进勇;窄线宽光纤放大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雷建设;光纤放大器中一些问题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1年

3 常军;稀土掺杂光纤放大器中光放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蒙红云;超宽带光纤放大器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5 胡智勇;宽带光纤放大器技术与光通信光源技术[D];天津大学;2004年

6 周雷;高功率Er/Yb共掺光纤放大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李炳新;新型聚合物光纤放大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8 肖瑞;主振荡功率放大器方案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严昆仑;稀土掺杂光学增益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睿星;980nm波段光纤放大器输出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王同柱;MOPA高功率光纤放大器优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赵丹;基于SBS的掺铥光纤放大器对双单频激光放大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马宇波;光纤放大器中啁啾组合孤波传输特性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5 史洪印;塑料光纤放大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2年

6 方方;可变参量光纤放大器中啁啾类孤波传输特性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王红燕;光纤放大器中的自相似传输[D];山西大学;2012年

8 彭以新;掺镱脉冲光纤放大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海东;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姜涛;光纤放大器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6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6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