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微环谐振器的片上光互连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4 12:49
【摘要】:现有的互连网络面对着日益增长信息流量和越来越多的处理端口,其固有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矛盾主要集中在基于电的互连方式在带宽、能耗、抗干扰性等方面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基于光信号的互连方式近年来已经有了弥补甚至取代电互连的趋势。由于片上光互连在带宽、能耗、抗干扰性等方面有着电互连难以企及的巨大优势,而且能有效结合CMOS技术工艺,已成为突破当前瓶颈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微环谐振器的片上光互连结构,分别从基本元器件的设计和片上光互连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内容主要有:(1)系统地归纳总结了片上光互连网络设计的整套流程。从材料的选取到基本串联双环和交叉双环的设计优化,再到网络拓扑结构比较选取,论文都有详细阐述。(2)从串联双环和交叉双环的性能指标入手,通过传输矩阵法推导出了包括场传输特性T、增强因子FE、精细度F和自由频谱范围FSR等参数的表达式,并分析了耦合系数和半径R等对这些参数的影响。论文最终设计出了工作在1550 nm通信波段的半径为6.978?m,波导宽度200 nm,波导间距Gap分别为90 nm(环与直波导)和80 nm(环与环)的串联双环。同样工作在1550波段的6?m大小的交叉双环也完成了设计,其波导宽度为270 nm,波导间隙80 nm。(3)重点提出了基于串联双环的能实现点对点任意连接的N×N交换网络,并举例说明了4×4网络结构。该设计是通过在谐振器上加工电极来控制的,具有易集成、可大规模互连、使用微环数量少、控制简单等优点。其插入损耗约为2.2dB,消光比大于140 dB,FSR约为20 nm。每次路由只用控制其中两个环,可大大降低能耗。(4)对基于交叉双环的8×8 Benes网络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已有的交叉双环,论文完成了对Benes网络的设计,并对网络基本单元之间的交叉波导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通过仿真软件对比了常见的互连网络,证明了该设计在功耗和面积方面均有所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君,林子扬,梁国栋;光互连研究进展[J];光电子技术;2000年03期

2 田劲东,李海峰,井文才,周革,张以谟;一种用于机群系统的双环光互连网络性能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11期

3 刘琨,井文才,刘铁根,张以谟,贾大功,唐锋,孔凡民,孙志祥;有旋转连接的双层光互连网络设计与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5年06期

4 杨俊波;杨建坤;李修建;刘菊;苏显渝;徐平;;全交叉光互连网络的路由选择与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6期

5 杨俊波;李修建;杨建坤;刘菊;苏显渝;徐平;;自由空间可重构光互连网络的光学矩阵运算[J];中国激光;2010年07期

6 陈雷,陈益新,张永涛;未来计算系统中的光互连[J];物理;1993年11期

7 祖继锋,,陈兴文,余宽豪,陈学良,耿完桢;光互连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电子学报;1997年11期

8 李之棠;多级光互连多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7年02期

9 杨俊波,徐平,龚向东,黄海漩,鄢泽林,张卫平;光互连网络中排序算法研究[J];光电工程;2004年S1期

10 刘琨;井文才;刘铁根;张以谟;贾大功;张红霞;李岩;;一种可扩展的双层光互连网络设计与分析[J];光电工程;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琨;井文才;刘铁根;张以谟;贾大功;唐锋;;一种可扩展的双层光互连网络设计与性能分析[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以谟;井文才;唐峰;柳葆;;MEMS光开关应用于机群系统光互连网络[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周育城;徐平;黄海漩;李孟珏;洪春权;;基于三维Omega光互连网络的2-DPS变换的设计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付鑫;面向片上光互连的高速光集成芯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显勇;几类光互连网络的诊断性与容错性[D];重庆大学;2014年

3 刘兴长;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光互连网络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冯勇华;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光互连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齐星云;高性能计算机无缓存光互连网络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倪玮;基于软光刻的短距离光互连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进;片上光互连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路环宇;基于微环谐振器的片上光互连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康世涛;聚合物波导光互连耦合器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倩;高速芯片光互连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马磊;面向高性能计算的光互连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张燕;光互连网络通信模式及通信协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炜;芯片光互连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彦婷;基于软光刻的多层光互连垂直耦合结构[D];浙江大学;2007年

9 眭程乐;光互连基本器件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骆胜阳;高性能计算机光互连网络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2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72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b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