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微纳光纤的制备和传感应用

发布时间:2020-02-09 20:29
【摘要】: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耐化学侵蚀、灵敏度高和远距离传感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对微型化、集成化传感器件的需求的增多,以微纳光纤为基础的光纤传感器倍受关注。除了前面提到的优点,微纳光纤传感器还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体积小、倏势场大等突出优点。本论文研究了微纳光纤的制备和传感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熔融拉锥技术制备获得了直径为6μm的微纳光纤,并进一步制成微纳光纤环形共振仪,研究了其光学传输特性,并将该微纳光纤结构应用于湿度的传感测量。2.利用熔融拉锥技术制备了非绝热型微纳光纤干涉仪,理论分析了其干涉原理,实验研究了其折射率传感特性,得到了高达16539 nm/RIU的灵敏度。之后测试了该结构的湿度传感特性,实现了无需湿敏材料涂覆的湿度传感器,其灵敏度可达0.041 nm/%RH。3.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非绝热型微纳光纤干涉仪的磁场强度传感器。用具有磁光效应的纳米磁流体包覆微纳光纤干涉仪,在磁场强度为0-71 Oe范围内获得的光纤磁场传感器的灵敏度最高为0.29 nm/Oe。4.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高掺锗微纳光纤干涉仪的磁场强度传感器。用具有磁光效应的纳米磁流体包覆微纳光纤干涉仪,获得灵敏度最高为-0.2 dB/Oe的光纤磁场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春平,,高秀敏;光纤弯曲与抗弯曲光纤[J];应用光学;1996年03期

2 范明海,王寿泰,徐传骧;紫外光固化塑料光纤包层材料[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7年06期

3 范明海,王寿泰,徐传骧;塑料光纤包层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9期

4 Ies Aseere;光纤互连正成为主流技术[J];今日电子;2000年12期

5 邱小波;;浅析在生产中对光纤性能参数的控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年01期

6 秦大甲;国外传感用特殊光纤的发展动态[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4年02期

7 ;光纤及其传输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3期

8 许英;带状光纤熔接特点与工艺[J];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13期

9 尚守锋;顾庆昌;陈伟;;浅谈光纤熔接技术[J];科技信息;2012年07期

10 吴国盛;;光纤的断面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华;黄本华;刘炯;洪留明;;光纤剥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A];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推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薛梦驰;;光纤的弯曲损耗、抗弯曲光纤标准G.657及试验[A];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建东;贺作为;王德荣;;适用于光纤到户的抗弯曲光纤[A];中国通信学会2006年光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汪洪海;程铭;;DMD在高贝~(?)光纤测试中的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宋君;王樯;王德荣;;光缆中光纤PMD特性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06年光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少飞;陈文建;;光纤传像束串扰率的测量研究[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黄方平;;光纤初次涂层模量测试方法[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8 吴平辉;隋成华;魏高尧;;纳米光纤的光学传输特性及其应用[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迟泽英;陈文建;李武森;蔡振治;;无源光纤传像技术军事应用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崔得东;郝重阳;宁瑾歌;;制导光纤弯曲损耗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 俞亮 郭浩林 陆国庆 焦猛 廖平录;耐高温光纤开拓光纤应用新市场[N];人民邮电;2013年

2 严尉镇;天气炎热 4种耐高温光纤显身手[N];人民邮电;2014年

3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公司 尹纪成 王英明 周春东 窦方芹;2010年光纤产业产能突破1亿芯公里[N];通信产业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冯健;光纤市场趋稳 行业竞争加剧[N];中国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正统;微纳光纤倏逝场特性及微污染传感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张强;全光纤低频振动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赵瑞峰;双芯光纤的理论研究及新型双芯光纤全接入连接器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红;空心光纤用于智能结构自诊断、自修复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5 张文定;光纤中基于声光作用的光调控及其应用[D];南开大学;2013年

6 段德稳;耐高温微型光纤干涉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周恩宇;增益导引—折射率反导引大模场光纤的设计、模拟及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陈振宜;光纤熔锥耦合系统理论新方法及其在光纤器件和传感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07年

9 刘志海;单光纤光镊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赵恩铭;基于单光纤的光动力操纵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继旋;基于微纳光纤的磁场可调谐器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慧慧;光纤内马赫泽德干涉微腔的飞秒激光制备及温盐传感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柯华恒;基于光功率探测型光纤熔接机五维自动对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施洁;基于LP_(21)模式的单光纤光镊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刘凌辉;长距离锥形光纤灯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柳媛瑾;短距离光纤应变传感系统[D];复旦大学;2014年

7 钱文婷;光纤延迟线环境适应性及精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范稷骁;基于熔融拉锥光纤对光纤传输耦合效率影响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郑兴娟;弯曲不敏感少模光纤的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郭燕;基于热极化双孔光纤的电调谐光开关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7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77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