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苯基磷氧衍生物在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5 14:33
【摘要】:苯基磷氧不仅具有宽的带隙、高的三线态能级、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溶解性和吸电子能力,而且具有很好的化学可修饰性,通过引入不同的功能单元,可有效地调节材料的载流子注入与传输,因此苯基磷氧衍生物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苯基磷氧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成为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苯基磷氧衍生物在蓝光有机二极管中的作用不同,综述苯基磷氧衍生物作为蓝光主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其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热学性质、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及器件性能等方面作了详细归纳总结,展望了苯基磷氧衍生物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
【图文】:

分子结构图,苯基,衍生物,分子结构


冉嫌诼坦夂秃旃戸LED器件,,蓝光器件在效率、稳定性以及色纯度等方面仍需提高。由于蓝光材料宽的禁带宽度,导致材料的载流子注入与传输困难,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的蓝光器件,必须保证材料具有宽的禁带宽度的同时具有高效的载流子注入与传输能力。苯基磷氧(PO)具有宽的带隙、高的三线态能级、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溶解性和吸电子能力,同时,PO具有优异的化学可修饰性,因此其不仅可以作为核连接不同的功能基团,而且也可以作为修饰基团与不同的功能基团相连接,从而构建具有优异载流子传输性质的苯基磷氧衍生物(PPOs)(图1),使其在蓝光器件中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4-7]。本文从PPOs的设计、合成出发,围绕PPOs作为蓝光主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以及发光材料,对PPOs的设计、性能和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PPOs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图1苯基磷氧衍生物的分子结构[4-7]Fig.1Molecularstructuresofphenylphosphineoxidederiva-tives[4-7]2基于PPOs的主体材料2.1咔唑基磷氧主体材料咔唑由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优异的空穴传输能力以及高的三线态能级,因此通常将其与电子传输型的PO相连来设计,合成双极性的主体材料(图2)。Bur-rows等[8]将9-苯基咔唑与PO单元相连构建了蓝光主体材料1,其三线态能级(ET)为3.1eV、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有轨道(LUMO)为-5.7和-2.1eV;以其作为主体材料、FIrpic作为客体材料的磷光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9.1%。Lee等[9-14]以9-苯基咔唑为核,通过改变PO基团的取代位点,构建了一系列高性能蓝光主体材料(2-8)。这些材料都具有高的ET(2.80~3.1eV)、合适的HOMO和LUMO、良好的热稳定性(Tg:74~140℃);以5作为

材料,空穴传输,三苯胺,器件


为主体材料、FIrpic作为客体材料的器件最大EQE为27.5%,CE为49.4cd/A,即使在亮度为10000cd/m2时,EQE和CE仍然具有23.0%和41.2cd/A的高效率。随后,该课题组又报道了两个类似的主体材料27-28[31],这两个主体材料的ET分别为3.04和2.97eV、Tg为159和199℃、HOMO分别为-5.56和-5.43eV、LUMO分别为-2.21和-2.19eV;将FIrpic作为客体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28的旋涂器件最大EQE为13.6%,CE为26.5cd/A。2.2芴基磷氧主体材料Padmaperuma等[32]以芴为核,在其2位和7位修饰了PO,构建了主体材料29(图3),其ET为2.72eV、Tg为105℃;以29作为主体材料、FIrpic作为客体材料的蓝光器件的最大EQE为8.1%,PE为25.1lm/W。图3基于PPOs的主体材料29-43[32-46]Fig.3HostmaterialsbasedonPPOs29-43[32-46]Shu等在29中芴的9位引入空穴传输性的三苯胺[33]和苯基咔唑[34]构建了主体材料30和31,这两个材料ET均为2.75eV、Tg分别为129和147℃、HOMO分别为-5.26和-5.86eV、LUMO分别为-2.40和-2.76eV;以30和31作为主体材料的蓝光器件最大EQE分别为20.6%和14.8%;以30作为主体材料的红光和白光器件最大EQE分别为19.9和18.4%[35]。Xu等[36]在芴的9位引入PO,设计合成了主体材料32和33。这两个材料ET均为2.99eV、Tg分别为97和142℃;将FIrpic掺杂在主体材料32和33的器件最大CE分别为14.5和14.6cd/A。由于两个主体材料的电子传输能力远大于他们的空穴传输能力,导致了发光层激子复合较少,因此器件效率较低。为了改善传输性质,该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体材料设计理念———三元体系,构建了主体材料34-36[37]。这3个材料的ET均为3.01eV、Tg分别为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才俊;何鉴;赵伟明;叶俊;黄达;张晓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新型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0年06期

2 杨婷婷;许慧侠;王华;苗艳勤;杜晓刚;景姝;许并社;;一种基于咔唑的新型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光电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06期

3 马治军;雷霆;裴坚;刘晨江;;蓝色有机电致磷光主体材料[J];化学进展;2013年06期

4 黄斌;唐霁楠;蒋伟;杨文;班鑫鑫;孙岳明;;小分子蓝色磷光主体材料[J];有机化学;2013年07期

5 赵青华;李明智;张婉云;;聚合物主体材料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7期

6 密保秀;廖章金;高志强;黄维;陈金鑫;;掺杂发光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工作原理及主体材料[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10期

7 马良;;主体材料对红光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梧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李明智;张婉云;赵青华;;一种聚芴类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7期

9 李璐;于军胜;黎威志;娄双玲;李青;蒋亚东;;驱动电压和主体材料对染料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7年06期

10 ;有机蓝光材料、蓝光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龚少龙;杨楚罗;秦金贵;;基于咔唑和苯并咪唑单元的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性能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杨楚罗;陶友田;王强;马东阁;秦金贵;;电致磷光器件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张正勇;张耀华;刘锦怀;;SnO_2主体材料气敏振荡特性的进一步研究[A];第六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平;啜于涛;柴春鹏;范星河;邹德春;周其凤;;铱复合物掺杂的甲壳型液晶聚合物电致磷光器件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禹钢;刘志伟;卞祖强;黄春辉;;高效的铽(Ⅲ)配合物电致发光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班鑫鑫;湿法双极小分子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器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顾宇;基于金刚烷桥连的高能隙有机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李伟;双偶极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质[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潘彪;基于苯并咪唑基团的高效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婷;有机蓝色荧光材料和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庄锦勇;新型磷光OLED主客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殷成蓉;位阻功能化的π-堆积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穆广园;迁移率可调电子传输与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杨晓;界面修饰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霞光;非共轭聚合物磷光主体材料和延迟荧光材料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孔祥玖;含柔性链的双极传输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倩;蓝光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主体材料的合成及表征[D];苏州大学;2015年

4 王淼;含氰基吡啶及三唑双偶极主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柳渊;高性能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的制备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李璐;基于PVK的新型π-堆积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卓闽杰;PhOLED中新型蓝光主体/橙色磷光掺杂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张震;氮杂环主体材料和红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9 黄正风;苯并吲哚修饰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10 刘高文;新型双极性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其蓝光OLED器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85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85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