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机屏幕光生物效应的比较研究
【图文】:
图 1-1 24 小时白天黑夜体温,褪黑素和皮质醇周期节律[18人员针对光生物的研究主要从褪黑素抑制率、瞳孔变化和生由于其在人体内变化相对缓慢,测量方式相对容易且准确,。2001 年 Brainard 等人[19]以单色光为基础测量志愿者受光研究表明褪黑素的抑制率随波长减小而变大,并且作者提出褪黑素抑制率光谱响应曲线。与此同时,Thapan 等人[20]同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光学系。光线首先通过最外层的角膜折射进滤作用最后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上有光细胞。视杆细胞存在于视网膜边缘果上起主导作用。视锥细胞存在于视,该细胞当外界亮度大于 3cd/m2时在Cs)存在于整个视网膜上,,该细胞不和视杆细胞传递信号,并且 ipRGCs 7]。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63;TN31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丰;朱锡芳;徐安成;褚静;张燕;;LED背光显示器对不同年龄人视网膜照度、节律效应和蓝光危害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5年04期
2 周晓明;徐嘉彬;邵志栋;;极低照度下彩光LED对人体心电图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牛萍娟;方晶璐;田会娟;梁立君;;基于光生物效应的LED办公照明环境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4 周晓明;邵志栋;徐嘉彬;;不同波段LED对人体非视觉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4年04期
5 鲁玉红;王毓蓉;金尚忠;曾珊珊;邵茂丰;;不同波长蓝光LED对人体光生物节律效应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3年08期
6 宋丽妍;李俊凯;牟同升;;以发光二极管为背光源的平板显示对人体非视觉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3年07期
7 居家奇;陈枕流;梁荣庆;陈大华;;使用光剂量评价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J];照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8 柴颖斌;孙耀杰;林燕丹;;低照度彩光对人眼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J];照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严永红;晏宁;关杨;曾恒志;;光源色温对脑波节律及学习效率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年01期
10 杨公侠;杨旭东;;人类的第三种光感受器(上)[J];光源与照明;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居家奇;照明光生物效应的光谱响应数字化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亮;LED照明光生物效应调光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丹丹;照明光生物效应的评价方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聂雪丽;中职生智能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和学习倦怠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4 岳红月;OLED显示屏及驱动电路的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纪玲玲;侧入平板式LED背光源设计与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7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27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