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新型硅基光子器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09:50
【摘要】:由于芯层与包层之间较大的折射率差,硅基光子器件拥有着非常紧凑的尺寸,可以实现高密度的集成。通过将各分立器件连接,形成硅基光子环路芯片,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如光收发、光模数转换以及信噪比监测等。这类型芯片有着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以及CMOS工艺兼容等特点,是未来集成光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论文重点开展了对新型硅基光子器件的研究,如光偏振分束器、光功率耦合器、全光量化器等。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SOI平台的超宽谱高性能偏振分束器。该分束器为非对称定向耦合结构,由一根70nm刻蚀的锥形波导以及一根狭缝波导所组成。对于TM模,两波导之间满足相位匹配条件,可以进行有效地耦合;对于TE模,由于波导之间相位不匹配,因此无法耦合。基于该原理,器件在S、C、L波段范围内有着良好的分光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在1550nm波长处针对TE模和TM模的偏振消光比分别为30dB和40dB,而插损仅为-0.17dB以及-0.22dB。此外,该器件偏振消光比在20dB以及25dB以上的波长范围分别达到了 175nm和120nm,是目前报道中工作带宽最宽的一款偏振分束器。器件的制作用到了两步刻蚀,刻蚀深度分别为70nm和220nm,且器件对尺寸变化不敏感,可以通过商业流片进行制作。2、提出了一种新型的1X3可调分光比耦合器。通过级联MMI耦合器,并调节第一级MMI的结构尺寸,可以使输出光场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分光比。与其它1X3功率耦合器相比,该类型器件拥有更小的尺寸,且工作带宽达到了60nm以上;由于采用了一步刻蚀工艺,该器件的制作比较简单。此外,该器件还拥有着较大的制作工艺容差。测试结果表明,器件的分光比调节范围覆盖1:0.67:1至1:18:1,且插损小于-1dB,同时工作带宽达到了50nm以上。在1550nm波长处,该器件的插损可达-0.2dB左右。3、提出了基于4×4MMI和级联MMI结构的全光量化器。其中,对4 X 4MMI进行了设计、制作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1550nm波长处,四个输出端口之间的最大不平衡度在1dB以内,且利用两个输出端口实现了 1.853bit的有效量化。为了进一步减小量化器损耗,又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MMI结构的全光量化器。该类型量化器拥有奇数个量化通道,且尺寸较小。通过仿真,该类型量化器实现了3bit和5bit的有效量化。此外,这两款量化器的尺寸均在200μm以下,在1550nm波长下的插损均小于-0.5dB。该类型量化器制作工艺简单,对结构和波长的变化不敏感,性能也比较稳定。
【图文】:

关系图,光互联,传输距离,发展趋势


邋,逡逑.t邋.邋r邋?逡逑图1-1半导体芯片上的晶体管臬成度(1971年-2016年)逡逑与电子相比,光子不存在静止质量,且光子之间的干扰微乎其微,不同的波逡逑长司以利用波分复用(Wavelength邋Division邋Multiplexing,WDM)技术进行传输,逡逑这意味着光传输技术可以获取更高的容量和更大的带宽。此外,光的信息处理速逡逑度很高,,且不受电磁场的影响,使得光子技术的优势愈加突出。图1-2给出了电逡逑互联和光互联在成本、带宽、传输距离上的关系图。由图片可知,当芯片的工作逡逑频率到达了邋40GHz以上,光互联的优势非常明显,是未来芯片互联的主要技术逡逑手段。逡逑以光子为信息载体的集成光学在近年来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如Intel和IBM逡逑等为代表的大型公司纷纷在相关领域投入大量的研发精力I121

关系图,光子,静止质量,半导体芯片


长司以利用波分复用(Wavelength邋Division邋Multiplexing,WDM)技术进行传输,逡逑这意味着光传输技术可以获取更高的容量和更大的带宽。此外,光的信息处理速逡逑度很高,且不受电磁场的影响,使得光子技术的优势愈加突出。图1-2给出了电逡逑互联和光互联在成本、带宽、传输距离上的关系图。由图片可知,当芯片的工作逡逑频率到达了邋40GHz以上,光互联的优势非常明显,是未来芯片互联的主要技术逡逑手段。逡逑以光子为信息载体的集成光学在近年来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如Intel和IBM逡逑等为代表的大型公司纷纷在相关领域投入大量的研发精力I121,促进了相关产业逡逑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集成光学仍存在许多技术和理论上的难题1131,邋—方面集逡逑成光路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制备技术,导致制造成本比较高,难以商用化;另一逡逑方面大部分光波导尺寸在微米量级,导致芯片的面积和尺寸较大,不利于高度集逡逑成。而硅基光子学的出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英国再次注资280万美元研究非冷却光子器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5期

2 秋实;光子器件在军用领域前景广阔[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9年09期

3 肖延胜;徐强;;创新微纳光子器件研究——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王卓然教授[J];中国科技产业;2014年05期

4 贡树行;集成光子器件Ⅱ[J];红外;1999年05期

5 罗晖;光子器件的革命——微光子器件[J];国外科技动态;2000年12期

6 杰;光子器件仍受电磁干扰损害[J];国际航空;1994年03期

7 李超然;戴世勋;吴越豪;张培晴;吕社钦;沈祥;王训四;;硫系玻璃基质的微纳光子器件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年02期

8 赵勇;江晓清;杨建义;王明华;;载流子色散型硅基CMOS光子器件[J];光子学报;2009年10期

9 周昊;邓国亮;汪莎;杨火木;冯国英;;《微纳光子器件集成》研究生全英文课程教学思考[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8年05期

10 ;光学前沿——第四届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光电工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险峰;;纳米磁流体的光学现象及其在新型可调谐光子器件中的应用[A];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明山;王锦艳;李林科;蹇锡高;;高性能聚合物光子器件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光学学科情况简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国义;;介观光学与新一代纳/微光子器件研究[A];2008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于凤霞;唐吉龙;于翔;史桂珍;;双包层传像光纤光子器件材料及工艺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苏翼凯;;面向信号调制、滤波和多维复用的硅基光子器件[A];第十一届全国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7 王丹;董正洪;于然波;;多壳层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季振国;赵士超;刘坤;宋永梁;向因;叶志镇;;M:Zn_2SiO_4/Si发光薄膜的制备与表征[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明凌翔 通讯员 肖珊 吴江龙;武汉大学徐红星院士 打破物理瓶颈让光子器件小型化[N];长江日报;2017年

2 陈良尧;光通信在中国[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3 记者 刘园园;用光处理信息的光电子芯片问世[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野;新型硅基光子器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杜z

本文编号:2631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31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