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基IVB-V族过渡金属三硫化物CVD可控生长及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304
【图文】:
1.1 TMTCs 晶体结构 (a) IV-V 族 TMTCs 元素组成[82];(b) ZrTe3晶体层状结构的三维模型;(c b 轴排列的准一维 ZrTe3三角棱镜结构;(d) ZrTe3晶体结构的 a-c 平面视图。图中蓝球代表 Te 原子,红球代表 Zr 原子TMTCs 晶体结构中 M-M 和 X-X 键长对 TMTCs 的电学和光学性质有很大影响-84],IVB-V 族 TMTCs 是 P21/m 单斜晶系,晶体主要是半导体性质。MX3(M=Ti、r、Hf;X=S、Se)均为抗磁性半导体(禁带宽度 TiS3(0.8-1 eV)、ZrS3(1.9-2.1 eV)rSe3(1.1-1.3 eV)、HfS3(1.95 eV)、HfSe3(1.02 eV)),HfTe3是带隙约为 0.2 eV小带隙半金属[70,72]。以往文献中研究表明 ZrTe3电子能带结构可能同时具有金属与半体传导类型[53,78,81,85-88],有报道表明 ZrTe3可以结晶形成两种多晶型物,具有金属或导体行为[78]。然而,不同相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尚未确定,其中部分原因在于 ZrTe晶型物之间的结构差异比较微妙,使得 ZrTe3多晶型物难以通过 XRD 等表征技术加区分。
图 1.2 (a) ZrTe3纳米带器件结构示意图;(b) ZrTe3纳米带器件的高场 I-V 特性曲线[66] ZrTe3的超导性及电荷密度波(CDW)研究现状超导性与电荷密度波(CDW)之间的共存和竞争是固体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研之一,在所有含有 CDW 材料中,ZrTe3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的,由于其新和不寻常的物理性质而备受关注,ZrTe3材料是低温下由于电荷密度波(CDW不相称周期晶格畸变(PLD)的一个著名例子,ZrTe3金属相的电阻率是各向a、b、c 轴电阻率ρ比值为 1:1:10,只有 a 轴和 c 轴由于 CDW 的形成而表现出的驼峰异常现象,ZrTe3CDW 的转变温度约为 70 K,它表现为电阻率沿着 a而不是沿着 b 轴[86]。电荷-密度波(CDW)一直被认为是由初始金属相中的费稳定性引起的,而声子电子耦合最近被认为是影响准二维系统中 CDW 形成素。Yuwen Hu[57]等利用在一个原型系统中电子结构、晶格动力学和光谱数据
图 1.3 (a) ZrTe3纳米带晶体结构示意图;(b) ZrTe3纳米带由沿晶体 a 和 b 轴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超导性是导电材料在温度和磁场都小于一定数值的条件下,其电阻和体内磁感强度都突然变为零的性质,材料的超导性来自于电子运动的动量空间相关性(k 空间对),丝状 ZrTe3在大气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约为 2K[89-90],Zhu X[54]等通过提高使CVT 生长 ZrTe3晶体时的加热温度,从 735oC (源温度)、660oC(沉积温度)升到 950oC(源温度)、850oC(沉积温度),在生成的 ZrTe3晶体内部引入位错类晶缺陷,通过缺陷钉扎并且抑制了电荷密度波(CDW),从而提升了超导性,使得在加掺杂的情况下将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到了 4K 以上,从位错途径上提升了 ZrTe3超导性Shan Cui[63]等发现将 Se 元素掺杂进入 ZrTe3可以抑制 ZrTe3的电荷密度波(CDW)级,并能诱导 ZrTe3的体积超导性。C S Yadav[64]等在常压下测量多晶 ZrTe3超导转温度为 5.2 K。超导态与电荷密度波(CDW)相位共存于 63 K。研究发现将 Cu 或 元素嵌入 ZrTe对其超导转变温度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抑制了 CDW 的状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福铭;薄祥;许晨阳;郝岑;王双;郭振海;解亚娟;;CVD样品台旋转对沉积金刚石涂层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9年10期
2 吴涛;张晓伟;蒋业华;;过渡金属表面CVD石墨烯的生长机理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7年06期
3 苏东艳;;国外CVD法制备石墨烯的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年01期
4 梁学磊;李伟;CHENG GuangJun;CALIZO Irene;HACKER Christina A;HIGHT WALKER Angela R;RICHTER Curt A;彭练矛;;转移过程对CVD生长的石墨烯质量的影响[J];科学通报;2014年33期
5 徐修文;;以CVD法在介电材料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14年03期
6 宋彦军;陶隆凤;王礼胜;;CVD金刚石膜产业化应用问题分析及展望[J];硬质合金;2013年04期
7 邓福铭;吴学林;赵晓凯;李丹;;影响CVD金刚石涂层工具界面结合强度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硬质合金;2012年03期
8 孙玉静;周珑;王树彬;田莳;;铁/钢抛光CVD金刚石膜的机理研究[J];科技传播;2012年19期
9 朱宏喜;顾超;任凤章;田保红;;CVD金刚石薄膜宏观织构的形成过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2期
10 王启亮;吕宪义;成绍恒;张晴;李红东;邹广田;;高速生长CVD金刚石单晶及应用[J];超硬材料工程;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钟宁;王成勇;刘晓宁;匡同春;;特种加工技术在CVD金刚石膜光整加工中的应用[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郭钟宁;王成勇;刘晓宁;匡同春;;特种加工技术在CVD金刚石膜光整加工中的应用[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楼燕燕;王林军;张明龙;顾蓓蓓;苏青峰;夏义本;;CVD金刚石紫外探测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4 郭俊杰;李天保;王晓敏;刘旭光;许并社;;CVD法制备富勒烯的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5 陈冷;张建升;毛卫民;;CVD金刚石薄膜的宏观织构与显微组织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登松;施利毅;方建慧;代凯;;CVD法所制单壁纳米碳管形态结构的表征[A];上海市颗粒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立军;张志勇;杨延宁;翟春雪;;一种基于CVD法的纳米碳管微观分析及场致发射特性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8 袁清红;丁峰;;碳纳米管CVD生长速度及缺陷消除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6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C];2014年
9 周克崧;代明江;王德政;韩培刚;冯碧;;磁场对直流等离子体射流CVD法沉积金刚石膜的影响[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10 姚亚刚;张锦;刘忠范;;温度扰动CVD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结结构阵列[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灿灿;全无机钙钛矿CVD制备方法及光电器件的研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唐永亮;液态金属中气泡CVD法生长石墨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朱丹诚;CVD合成原子层厚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材料及合金化的机理[D];浙江大学;2018年
4 许海腾;石墨烯和二硫化钼的CVD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刘学璋;CVD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李彬;等离子体性状对CVD金刚石沉积结果影响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7 宋雨晴;CVD石墨烯的生长、应变及对Cu箔的抗氧化保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王彬;石墨烯的CVD法制备及其H_2刻蚀现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裴晓强;CVD金刚石膜的高温氧化及其浸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苑泽伟;利用化学和机械协同作用的CVD金刚石抛光机理与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曼;二维六方氮化硼及其异质结的CVD生长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余徐;锆基IVB-V族过渡金属三硫化物CVD可控生长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吴旭旭;国产无色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钻石及再生钻石的宝石学性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袁双平;全无机卤素钙钛矿材料的CVD制备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5 马东云;异型热管CVD反应器硅烷分解过程流场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王东昭;石墨烯的CVD制备及其基于铁电陶瓷极化的导电性能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韦丰;CVD法制备石墨烯材料及其表征[D];长安大学;2016年
8 曾敏;CVD法制备石墨烯工艺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葛灿;CVD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10 曹兴宇;CVD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03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0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