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槽形结构的应变LDMOS器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386
【图文】:
业上都有较为成功的应用。对 LDMOS 器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设计新结构、艺,期望以此来提高 LDMOS 器件的性能,比如降低导通电阻、提高击穿电驱动电流以及频率特性等。近三十年以来应变技术在小尺寸 MOSFET 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92J. Welser,J. L. Hoyt 等人在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上提出在 NMOS 器件的沟引入正应力使得沟道内的载流子迁移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器件的电学特性,,应变器件的迁移率相比于体硅器件提高了近 70%[17]。2003 年,M. P. Temple,J. Paul,Y. T. Tang 等人在国际半导体器件研究研讨会上提出采用锗硅虚拟衬术来制备 PMOS 器件,当栅压达到 1.5V 时,器件的驱动电流提高了 90%[18]。4 年,H. S. Yang,R. Malik,S. Narasimha 等人在国际电子器件会议上提出一种的 CMOS 器件,通过双应力线技术(Dual Stress Liner,DSL) 来提高 CMOS 器性能,其中,NMOSFET 和 PMOSFET 的有效驱动电流提高 15%以上,并且OS 增幅是 NMOS 的两倍[19]。2005 年,AMD 和 IBM 首次全面评估硅 CMOS中 NiSi 金属栅电极(FUSI)工艺与高应变 Si 沟道,如图 1-1 所示,NMOS 与OS 驱动电流都提高 20%[20]。
图 1-2 strained-Si/relaxed-SiGe 结构的 LDMOS 器件[21]M. Kondo,N. Sgii,Y. Hoshino 等人又一次的在国际电子器件会议(用锗硅虚拟衬底技术的 LDMOS 器件[22],相对于传统 LDMOS MOS 器件具有更小的导通电阻、更大的驱动电流以及更高的频压特性变差了。年,V. Fathipour,M. A. Malakoutian 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功率 MO、沟道顶部以及 N 型漂移区有一层薄应变硅层[23],成功的在沟入应力,明显的改善了器件的跨导、截止频率以及导通电阻,低。年 M. Miyamoto,N. Sugii,Y. Kumagai 等人利用掩埋多晶硅 Sink LDMOS 器件的沟道和漂移区[24],其结构如图 1-3 所示。由于DMOS 晶体管的跨导增加了 12%,并且由于沟道和源极电阻减低了 16%,这直接导致了模拟功率电路有了更高的效率。
图 1-2 strained-Si/relaxed-SiGe 结构的 LDMOS 器件[21]M. Kondo,N. Sgii,Y. Hoshino 等人又一次的在国际电子器件用锗硅虚拟衬底技术的 LDMOS 器件[22],相对于传统 LDMMOS 器件具有更小的导通电阻、更大的驱动电流以及更高压特性变差了。年,V. Fathipour,M. A. Malakoutian 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功率、沟道顶部以及 N 型漂移区有一层薄应变硅层[23],成功的入应力,明显的改善了器件的跨导、截止频率以及导通电低。年 M. Miyamoto,N. Sugii,Y. Kumagai 等人利用掩埋多晶硅 LDMOS 器件的沟道和漂移区[24],其结构如图 1-3 所示。DMOS 晶体管的跨导增加了 12%,并且由于沟道和源极电低了 16%,这直接导致了模拟功率电路有了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毅;高低压兼容的CMOS门阵列设计[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8年04期
2 陈星弼,杨功铭;横向结构深结功率MOSFET漂移区的优化设计[J];微电子学;1988年04期
3 赵元富;可集成的高压LDPMOSFET的设计及实验研究[J];微电子学;1989年01期
4 陈铭;;具有梯度掺杂漂移区的分裂栅功率场效应晶体管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18年05期
5 张海鹏;邱晓军;胡晓萍;沈世龙;杨宝;岳亚富;;DRT MC SOI LIGBT器件漂移区新结构的可实现性[J];电子器件;2006年01期
6 李琦;王卫东;赵秋明;晋良念;;薄型双漂移区高压器件新结构的耐压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年02期
7 管小进;王子欧;帅柏林;;DDDMOS特性研究与建模[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3期
8 朱奎英;钱钦松;孙伟峰;;Double RESURF nLDMOS功率器件的优化设计[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0年02期
9 罗向东;孙玲;陈海进;刘焱华;孙海燕;徐炜炜;陶涛;程梦璋;景为平;;110V体硅LDMOS器件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冯银宝;;双漂移区离子注入毫米波雪崩二极管[J];半导体情报;197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松;高勇;杨媛;;1100V IGBT结构参数的分析[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郭宇锋;蹇彤;徐跃;王志功;;一种具有阶梯漂移区的新型SOI横向耐压结构[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杨寿国;罗小蓉;李肇基;张波;;阶梯厚度漂移区SOI新结构耐压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宇锋;王志功;;阶梯厚度漂移区SOI横向高压器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孟坚;高珊;陈军宁;柯导明;孙伟锋;时龙兴;徐超;;用阱作高阻漂移区的LDMOS导通电阻的解析模型[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薛谦忠;刘濮鲲;;三腔回旋速调管预群聚电流谐波分量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武洁;方健;李肇基;;单晶扩散型LDMOS特性分析[A];展望新世纪——’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武洁;方健;李肇基;;单晶扩散型LDMOS特性分析[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波;SOI:技术瓶颈突破 应用领域扩大[N];中国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欢;新型横向功率器件及利用高K介质的终端结构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邓菁;新型横向功率器件的研究及高K介质在耐压层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杨文伟;SOI RESURF原理研究及SOI LDMOS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4 孟坚;LDMOS的可靠性和温度特性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高珊;复合栅多阶梯场极板LDMOS电学特性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李琦;薄漂移区横向高压器件耐压模型及新结构[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伍伟;横向超结器件模型与新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胡月;基于PSOI的高压LDMOS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范杰;高压低导通电阻SOI器件模型与新结构[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花婷婷;横向集成高压器件纵向掺杂分布优化理论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洋;一种超结SOI LIGBT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黄琳华;IGBT阳极端电势控制技术与新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檀长桂;具有槽形结构的应变LDMOS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黄示;硅基横向功率器件耐压新技术—漂移区形状调制技术[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5 陈银晖;基于体电场调制技术的高压LDMOS器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6 邹淅;应变RF LDMOSFET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徐琴;射频LDMOS新结构的特性与工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俞军军;30V,2.4GHz SOI-LDMOS 设计[D];东南大学;2006年
9 王小波;基于SOI的600V NLDMOS器件结构设计及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裴晓延;具有多凹陷源/漏漂移区的4H-SiC MESFETs设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5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2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