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HINOC2.0 QOS优化设计及芯片级功能扩展

发布时间:2020-09-29 13:40
   HINOC(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技术,即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技术,是利用有线电视网已有的同轴电缆线路和现有网络,组建最后100米的宽带接入网络,为“三网融合”方针提供的一种便捷而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该技术旨在现有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的网络布线基础上仅增加缆桥(HB)和缆猫(HM)等相关设备,就能够实现语音、IPTV、HDTV和高速上网业务。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HINOC2.0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已经研制出一款HINOC2.0基带芯片。这款芯片支持1Gbps物理层速率,800Mbps MAC层速率,传输性能相比HINOC1.0技术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并且完全符合HINOC2.0协议标准。本文结合实验室承担的863项目“新一代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的研究及芯片研制”,围绕HINOC2.0协议标准和实验室研发的新款HINOC2.0基带芯片,首先介绍HINOC2.0系统架构和MAC协处理器的实现机制;其次,针对HIMAC协处理器中QoS服务质量保证方面的设计缺陷,提出系统性优化设计和功能改进方案,并搭建仿真平台进行功能验证;最后,基于新款HINOC2.0基带芯片,介绍芯片级功能扩展,如外挂RTL8306交换芯片实现VLAN、QoS等功能,并研制出电路板进行板级功能扩展测试,测试结果良好,能够提升HINOC2.0网络性能。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N402;TN943.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FTTB技术简介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安排
第二章 HINOC2.0 网络及SoC片上系统介绍
    2.1 HINOC项目介绍及大事记
    2.2 HINOC2.0 网络综述
        2.2.1 组网方式和网络拓扑
        2.2.2 MAC层协议和帧类型
    2.3 HINOC2.0Q216C芯片性能介绍
    2.4 HINOC2.0 SoC片上系统介绍
        2.4.1 HINOC2.0 SoC系统架构
第三章 HIMAC2.0 系统QoS优化设计
    3.1 QoS服务质量概述
        3.1.1 QoS服务质量简介
        3.1.2 HINOC2.0 网络主要QoS技术需求
    3.2 HINOC2.0Q216C芯片在QoS设计方面的缺陷
        3.2.1 流量控制设计缺陷
        3.2.2 优先级调度缺陷
    3.3 HIMAC2.0 流量控制优化设计
        3.3.1 流分类增加流编号机制
        3.3.2 流量管理的流流控机制
    3.4 HIMAC2.0 优先级调度优化设计
        3.4.1 优先级门限优化
        3.4.2 优先级反压机制
        3.4.3 入队失败判断
        3.4.4 反弹模块和反弹时间
    3.5 最小保证带宽设计
        3.5.1 低优先级保障区
        3.5.2 出队端增加WRR轮询
    3.6 队列调度算法实现
        3.6.1 SP调度功能实现
        3.6.2 WRR调度功能实现
        3.6.3 RR、SP+WFQ调度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QoS优化设计功能仿真与板级验证
    4.1 HIMAC对通仿真环境
    4.2 流流控仿真结果
    4.3 队列调度仿真结果
        4.3.1 SP调度仿真结果
        4.3.2 出口WRR调度仿真结果
    4.4 QoS优化板级验证
        4.4.1 流流控上板验证结果
        4.4.2 SP调度上板验证结果
        4.4.3 WRR调度上板验证结果
        4.4.4 最小保证带宽上板验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INOC2.0 芯片级功能扩展及系统测试
    5.1 HIMAC MDC/MDIO总线设计
        5.1.1 MDC/MDIO读写操作
        5.1.2 CPU控制读写MDIO模块设计
    5.2 HINOC芯片外接RTL3806扩展功能介绍
    5.3 HINOC芯片外接RTL3806扩展功能测试
        5.3.1 打流连通性测试
        5.3.2 CPU配置MDIO测试
        5.3.3 局端WRR队列调度测试
        5.3.4 系统VLAN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总结与展望
    6.1 共享BD资源使用总结
        6.1.1 BD共享需要避免节点之间相互干扰
        6.1.2 共享BD耗完就会卡死的BUG修复
        6.1.3 CPU配置各节点BD门限的算法
        6.1.4 HM端队列上限设置问题
        6.1.5 上、下行队列门限需动态调整
    6.2 队列调度设计中的问题总结
        6.2.1 TDD系统的传输间断性
        6.2.2 出口WRR轮询的跳级顺序
    6.3 地址转发表HASH算法的缺陷
    6.4 HINOC项目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瑞虹;关于同轴电缆测试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J];有线电视技术;1999年02期

2 康浩明;500MC~2美国同轴电缆不规则性衰减问题浅析[J];中国有线电视;1997年02期

3 康浩明;;500MC~2美国同轴电缆不规则性衰减问题浅析[J];有线电视技术;1997年07期

4 斯琴毕力格;;由同轴电缆引发的特殊故障一例[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01年04期

5 马炬;;同轴电缆双向宽带接入技术[J];广播电视信息;2009年04期

6 张俊,闵越;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技术探析[J];山东科学;2001年02期

7 陈佳星;肖高标;;一种新型缝隙同轴电缆的仿真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06期

8 戴宇峰;张晓;;连续快速脉冲大电流条件下同轴电缆的温度特性[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S1期

9 李庆和;;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的辨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7年01期

10 陈迎新;陈守雨;谭逸伦;袁媛;党大卫;;新型纵向阻水射频同轴电缆的研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得宇;;同轴电缆特性分析和测量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赖玉强;张磊;罗仕木;林茂万;;浅析轧纹同轴电缆衰减特性[A];2014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来林坡;;原材料对射频同轴电缆性能的影响[A];中国通信学会2004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贺光武;张晓勇;;射频同轴电缆的物理发泡工艺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06年光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蓝燕锐;;移动通信用漏泄射频同轴电缆[A];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史守华;;三维同轴电缆的自感系数[A];静电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C];2002年

7 周军霞;;同轴电缆特性阻抗测试方法基于的原理及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克难;刘文红;;信号波形在同轴电缆中的传输[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薛冰;张琼;叶萍;;微波同轴电缆组件制造技术研究[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袁卫文;蓝燕锐;王强;;关于铜铝复合射频同轴电缆实现方法及其性能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吉;同轴电缆更具优势[N];科技日报;2013年

2 ;俊知3G系统射频同轴电缆[N];通信产业报;2011年

3 河南 王水成;谈谈同轴电缆的结构与分类[N];电子报;2011年

4 河南 王水成;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N];电子报;2006年

5 河南 王水成;同轴电缆使用规则[N];电子报;2006年

6 黄福;使用50Ω同轴电缆要注意[N];电脑报;2003年

7 黑龙江 刘士民;浅谈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N];电子报;2004年

8 ;江苏研制成功新型低损耗同轴电缆[N];今日信息报;2004年

9 ;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10 重庆 姚洁金 梁大琴;同轴电缆高频段的开发利用[N];电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昕;闭域空间中泄漏同轴电缆传播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王钺;重尾业务无线接入模型与流控方法[D];清华大学;2005年

3 冯琳琳;泄漏同轴电缆在半闭域及闭域空间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张小龙;同轴电缆接入网信道建模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俊尧;微纳流控芯片中的电动纳流体富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秦晓辉;多型通信拓扑下车辆队列分布式控制中的稳定性问题[D];清华大学;2016年

7 贺宝琴;汽车队列行驶的气动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益波;HINOC2.0 QOS优化设计及芯片级功能扩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礼峰;圆极化泄露同轴电缆的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贾雁飞;泄漏同轴电缆谐振点抑制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任晓勇;泄漏同轴电缆耦合损耗计算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冯帅;单模辐射型超宽频带泄漏同轴电缆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任春阳;泄漏同轴电缆单槽口下反射系数的推导及计算[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7 苏浩;宽带同轴电缆网络的建模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冯琳琳;基于FDTD方法的泄漏同轴电缆辐射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赵宇宁;闭域空间泄漏同轴电缆耦合损耗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吴飞英;通信泄漏同轴电缆的研究与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9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29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5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