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GaN宽带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21:09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为了实现调制信号远距离的传输,射频功率放大器成为了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件。在无线收发系统中必须先将信号进行放大,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因此功放的带宽和效率对整体系统的稳定性、散热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研究。本文结合最新的高效F类的理论,加入新型的宽带匹配思想进行了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论文首先进行了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对于近些年国内外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包括高效F类功放取得的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进行总结归纳。其次介绍了不同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基础理论研究,详细阐述了F类电压波形与电流波形的数学推导,对不同宽带匹配方法包括宽带理论分析,简化实频技术,特别是一些实际运用的宽带匹配方法包含多支节阻抗变换和阻抗渐变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后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案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支持。然后运用不同的创新设计方法仿真设计并制作了两款放大器:为了覆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三家移动运营商的工作频段,基于Ga N器件设计了一个带宽为1.3-2.7 GHz的功率放大器(完全覆盖了三个运营商的工作频段)。测试结果显示,在1.3-2.7 GHz、相对带宽75%内,漏极效率达到了68%-78.8%,输出功率大于40.2d Bm,整个频段的信号增益为10~13 d B。该设计采用三频点匹配法进行宽带匹配,通过新型设计的阻抗匹配拓扑结构实现了高效率,实现了二次谐波短路和三次谐波在不同频率下开路的目的,进而达到了宽带高效率的设计目标。接着采用连续类的理论与基波阶跃式匹配思想设计了一款带宽达到1.2-2.6 GHz功率放大器,其漏级效率达到60%-88%,相对带宽达到73%,平均输出功率10 W以上,大信号增益为10-12 d B。上述两种设计方法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其性能结果特别是在带宽和效率上都达到了比较优越的程度,解决了同时兼有高效率和宽频带的Ga N功率放大器中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为4G基站高效率宽带下的功率放大器研制提供一种新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学位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722.75
【部分图文】:

功放,功率放大器,截止点,线性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理论与设计研究率放大器分类B、B 和 C 类功放放大器主要介绍一下最基本的四类功率放大器,根据直流工作点的位置不同,放分为 A 类(甲类)、AB 类(甲乙类)、B 类(乙类)、C 类(丙类)等。如图 2作点 Q 较高(ICQ 大),信号在 360 度内变化,管子均导通,称之为 A 类工工作点 Q 低于 A 类但是非截止状态,信号在 180 度到 360 度之间,管子工作点 Q 选在截止点,管子只有半周导通,另外半周截止,称之为 B 类(c)中,工作点 Q 选在截止点下面,信号导通角小于 180°,称之为 C 类工

电流波形,过激励,功率放大器,漏极


率较高一点;C 类功放一般用于辅助功放电路中,导通角小于半个周期,但是效率比较高能达到 90%多;B 类功率放大器效率要高于 A 类、AB 类,失真程度也比较大,但是综合性能来说确实是一种平常使用比较多的功放,理论效率达到 78.5%,实际情况下也有 50-60%多[31-34]。2.1.2 F 类功率放大器F 类功率放大器工作在 B 类静态工作点下,由于在 B 类的基础上加入比较大的信号,使其产生过激励从而产生一些非正弦的电流和电压波形,由于过激励使输出晶体管输出产生大量的谐波分量,这些谐波分量也携带很多能量,致使其电压和电流波形不在完美存在,由于一般功率放大器只考虑到基波阻抗的匹配,理论上达到的效率并不是很高,由上小节可以得出,F 类功率放大器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谐波阻抗匹配网络,尽量使所有的谐波分量全部被负载阻抗利用,以达到最大的输出效率,理论上如果达到完美的谐波控制,那么最终电路的输出效率就会达到 100%,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增加直流功耗同时提高了输出效率[35-40]。如果想要得到 F 类功率放大器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那么需要先对过激励情况下的 B 类功率放大器得信号输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推导出 F 类功率放大器理论上的工作原理:

电压波形,功放,电压波形,电流波形


图 2.3 F 类功放漏级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理想状态下的 F 类功率放大器电压和电流波形:sin()maxiI D , t 2 (2.11)maxvVD , 0 t (2.12)由 Fourier 展开后得: maxIIdc (2.13)2maxVVVdcDD (2.14)2max1II (2.15) max12VV (2.16)上述 4 式联立求解得:2 IImaxmaxVPVdcdcdc (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泽伦;多新中;王栋;;S波段GaN微波功率器件的研制[J];电子器件;2017年01期

2 赵伟星;来晋明;罗嘉;;一种L波段高效率阵列应用GaN功率放大器[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7年01期

3 吴月芳;郭伟玲;陈艳芳;雷亮;;GaN基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结构优化研究进展[J];发光学报;2017年04期

4 孙茜怡;关钰;;一种用于GaN紫外探测器的前置放大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20期

5 徐昌一;;石墨烯应用于GaN基材料的研究进展[J];发光学报;2016年07期

6 崔浩;罗维玲;龚利鸣;胡文宽;;一种S频段GaN功率放大器的研制[J];空间电子技术;2013年03期

7 谢晓峰;肖仕伟;沈川;吴尚昀;;多倍频程GaN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J];微波学报;2013年04期

8 刘万金;胡小燕;喻松林;;GaN基紫外探测器发展概况[J];激光与红外;2012年11期

9 孙鲁;赵慧元;苏秉华;;GaN基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0期

10 李飙;常本康;徐源;杜晓晴;杜玉杰;王晓晖;张俊举;;GaN光电阴极的研究及其发展[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哲;陈波;杨伟;朱翰韬;蒲兴月;;基于GaN芯片S波段宽带功率放大器设计[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2 郑加永;徐晓敏;张晨晖;苏忠良;李建新;汪海;张红萍;杨晓凯;;一例GAN基因双重杂合突变导致的巨轴索神经病[A];2015年浙江省医学遗传学学术年会暨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来继承;何杰;孙晨皓;周永兴;舒雄俊;文进才;;基于GaN器件应用于3G/4G的高效率功率放大器设计[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陈勇波;周建军;徐跃杭;国云川;徐锐敏;;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高频噪声特性的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刘福浩;许金通;王玲;王荣阳;李向阳;;GaN基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吉利;张化宇;汪桂根;韩杰才;崔林;孙瑞;王立熠;;氢化物气相外延法生长GaN厚膜的数值模拟[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1晶体生长基础与数值模拟[C];2012年

7 陆敏;付凯;;利用核废料发电的GaN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研究[A];2010中国核电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钟海舰;刘争晖;徐耿钊;石林;樊英民;黄增立;徐科;;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石墨烯与GaN接触界面电学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2分会:纳米表征与检测技术[C];2014年

9 江永清;李应辉;黄烈云;肖灿;叶嗣荣;向勇军;;64×64元GaN基紫外图像传感器的设计[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龚海梅;张燕;赵德刚;郭丽伟;李向阳;;基于GaN的半导体紫外光传感器[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晋汉;GaN功率器件与CMOS工艺兼容技术及可靠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程洋;GaN基激光器的内部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李建飞;GaN基HEMT和LED结构的光电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霍勤;利用多孔衬底HVPE生长GaN单晶及其不同晶面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刘芳;GaN基器件肖特基接触的新结构和新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杨景海;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GaN外延膜和InAs量子点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徐波;GaN纳米管的理论研究及GaN紧束缚势模型的发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龚欣;GaN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及相关基础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战辉;氢化物气相外延GaN材料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徐大庆;GaN基稀磁半导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子明;GaN宽带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永贺;GaN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研究与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辛奇;GaN基垂直器件耐压机理及新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邱岳;硅衬底GaN基黄光LED的生长条件对光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5 李玲;GaN基隧穿器件的制备及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徐昌一;石墨烯与GaN材料的接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7 曹志芳;N型GaN欧姆接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廉海峰;高深紫外量子效率GaN基紫外探测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吕玲;P型GaN欧姆接触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旭虎;GaN耿氏二极管及振荡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1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31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