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相同材料接触对的微动特性和环境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4:14
   连接器作为一种实现信号稳定传输的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微动和环境因素。本课题以六种不同镀层金属组成的相同材料接触对为研究对象,以最终接触电阻值、接触电阻达到500mΩ时所用周期数、从电阻上升到达到最大值所用周期数作为三种评价指标,设计正交实验,探究其微动特性。对微动之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温湿循环实验和盐雾实验,探究环境对接触对微动特性的影响。以Cu为基底的组合1 Au0.76μm(BeCu)-Au(Cu),组合2 Ag4μm(BeCu)-Ag(Cu),组合3 Sn4μm(BeCu)-Sn(Cu)最终的微动特性由优到劣排序为:组合2组合1组合3。以最终接触电阻值为评价指标时,材料是影响其微动特性的最主要因素,然后依次是温度、压力、镀层厚度。以接触电阻达到500mΩ时所用周期数、从电阻上升到达到最大值所用周期数作为评价指标时,材料依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和镀层厚度没有主次之分,材料的最优水平为组合2。接触对温湿环境特性由优到劣排序为组合3组合2组合1。接触对的耐盐雾环境特性由优到劣的排序为组合2组合3组合1。基底为 C18070 时,组合 4 Au0.76μm(C18070)-Au(Cu),组合5Ag4μm(C18070)-Ag(Cu),组合6 Sn4μm(C18070)-Sn(Cu),其最终微动特性,组合4组合5组合6。在以最终接触电阻为评价指标时,镀层材料最优为镀金接触对。在以触电阻达到500mΩ时所用周期数、从电阻上升到达到最大值所用周期数作为评价指标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时镀层材料,温度、接触压力、镀层厚度次之,并且没有主次之分。耐温湿环境特性组合5优于组合组合6优于组合4。所有的组合最优温度为25℃,最优接触压力为300g,最优镀层厚度为中(镀金层为0.76μm,镀银和镀锡层为4μm)。耐盐雾环境特性组合5优于组合4优于组合6。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60
【部分图文】:

触头,微动


只需进行直线运动就能实现连接、分离和锁紧的功能。对于插头和插座的接??触部分可以简化为点面接触、线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三种常见形式。微动实验中??用触头和样品组成接触对(如图2-1,2-2,?2-3所示),触点接触形式为点面接触。??IHlj??一?:r…編,圓??图2-1触头?图2-2样片?图2-3接触对??2.1.2实验条件??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器所处的不同状态,不同环境都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比如在连接器的贮存,运输,适用环境中的震动,跌落以及环境的温湿度,空气??中的尘土颗粒,有机气体等。结合功率连接器的使用环境,本文选取包括温度、??接触压力、接触对表面材料、基底金属、微动幅值、微动周期、微动频率来研究??接触对的微动特性。??7??

样片


只需进行直线运动就能实现连接、分离和锁紧的功能。对于插头和插座的接??触部分可以简化为点面接触、线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三种常见形式。微动实验中??用触头和样品组成接触对(如图2-1,2-2,?2-3所示),触点接触形式为点面接触。??IHlj??一?:r…編,圓??图2-1触头?图2-2样片?图2-3接触对??2.1.2实验条件??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器所处的不同状态,不同环境都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比如在连接器的贮存,运输,适用环境中的震动,跌落以及环境的温湿度,空气??中的尘土颗粒,有机气体等。结合功率连接器的使用环境,本文选取包括温度、??接触压力、接触对表面材料、基底金属、微动幅值、微动周期、微动频率来研究??接触对的微动特性。??7??

实验条件,微动


只需进行直线运动就能实现连接、分离和锁紧的功能。对于插头和插座的接??触部分可以简化为点面接触、线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三种常见形式。微动实验中??用触头和样品组成接触对(如图2-1,2-2,?2-3所示),触点接触形式为点面接触。??IHlj??一?:r…編,圓??图2-1触头?图2-2样片?图2-3接触对??2.1.2实验条件??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器所处的不同状态,不同环境都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比如在连接器的贮存,运输,适用环境中的震动,跌落以及环境的温湿度,空气??中的尘土颗粒,有机气体等。结合功率连接器的使用环境,本文选取包括温度、??接触压力、接触对表面材料、基底金属、微动幅值、微动周期、微动频率来研究??接触对的微动特性。??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娟;;春天,向暖(外二章)[J];散文诗;2017年18期

2 杜建庆;碧曙;;微动扳手柄[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7年08期

3 蔡友;;信息碎片化时代下湖南微动漫创作的发展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沈明学;谢兴源;蔡振兵;莫继良;朱旻昊;;扭转复合微动模拟及其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5期

5 陈磊;李兴广;陈殿仁;;典型复杂微动目标的建模和检测[J];电讯技术;2016年11期

6 王宇晨;雷腾;胡晓伟;徐培胜;;组网雷达下的弹道目标三维微动识别[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7年02期

7 蔡友;黄旭东;;湖南微动漫创作发展的理论体系研究[J];山西青年;2013年02期

8 巩娟,李庆祥,李玉和;新型三维微动台的设计与试验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5年02期

9 朱民昊;刘启跃;金雪岩;;微动摩擦学的最新进展——“97′国际微动摩擦学专题会议”综述[J];学术动态报道;1998年01期

10 张莉萍;地基表层微动测试与分析[J];浙江地质;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华贤;柔顺偏摆微动台结构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2 李健;单向载荷下CFRP/Ti合金干涉连接界面微动行为及损伤机理[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朱旻昊;径向与复合微动的运行和损伤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

4 陈行勇;微动目标雷达特征提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贺占平;电接触故障中的微动因素影响与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沈明学;干态下扭转复合微动运行及其损伤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韩勋;基于窄带微动特征的空间锥体目标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彭勃;正弦调频傅里叶变换方法及雷达目标微动特性反演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向明;可控性微动的时间效应影响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曾飞;列车轮对弯曲载荷作用下过盈配合面微动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海涛;相同材料接触对的微动特性和环境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谢敏;不同材料接触对的微动特性与环境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郑佳文;双压电陶瓷微动进给平台控制策略及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4 林亚洲;武汉后湖地区微动探测与钻探结果对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5年

5 王佳琳;论微动画在自媒体时代下设计创作的文化责任[D];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

6 粟华林;基于微多普勒分析的行人微动部位分离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张棚芳;电接触微动滑动测试系统的功能扩展研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8 张依;网络微动画的形式语言与艺术风格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9 贾兵;网络微动画题材与形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绍腾;光刻机双驱动微动台动态特性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6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36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