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聚合物基集成光波导器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9:30
   集成光学在光通讯以及光传感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而在众多光子材料下,新型的有机聚合物光子材料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成本低、成膜性好、可人工合成、性能灵活可控等,因此成为近些年来集成光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聚合物基集成光波导器件的制备工艺简单且种类多样,例如直接光刻、激光直写以及纳米压印等。在这些制备工艺之中,纳米压印一直备受青睐,主要是因为其在制备工艺简单的同时,亦能够提供较高的制备精度。紫外软压印制备工艺是纳米压印的改进版本,引入了软模具进行压印,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主模具带来的损伤与污染,采用了紫外固化的方式代替了纳米压印中的热固化,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制备难度与成本。本论文主要针对三类聚合物基集成光波导器件的设计、制备、测试与结果分析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涉及的集成光波导器件包含用于通讯领域的光波导分束器以及传感领域的微环谐振器与多模干涉型传感器。主要内容简述如下:1.对两类聚合物基光波导分束器(Y型与MMI型)进行了设计、制备与测试。所采用的聚合物材料为在通讯波段损耗较低的LFR材料。首先对两类光波导分束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光波导尺寸的设计、S型弯曲波导的总传输损耗的优化以及MMI型光波导分束器多模波导区域的优化。然后采用紫外软压印工艺对两类光波导分束器进行了制备,最后对分束器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制备的Y型与MMI型光波导分束器在1550nm波长下的插入损耗分别为11.28 dB与12.98 dB。与已报道的聚合物基光波导分束器相比,有较大的提升。2.工作于890 nm波长下的聚合物基光波导微环谐振器设计、制备与测试。采用的聚合物光子材料为在短波长波段具有较低损耗的Ormocore材料。首先,针对微环谐振器的几个重要性能参数,对微环谐振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采用紫外软压印工艺进行了制备,最终对制备的微环谐振器进行了表征与测试。进一步设计并制备了多环阵列结构,以实现对多个参数的综合检测。为了提高聚合物基光波导微环谐振器的自由光谱范围,设计并制备了基于游标效应的双环级联结构,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微环谐振器的自由光谱范围,还能进一步提高传感灵敏度。3.聚合物基多模干涉型折射率传感器的设计、制备与测试。首先对双模波导干涉型折射率传感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控制单模波导与多模波导的位置关系,来控制两个模式之间的分光比。依然采用紫外软压印工艺进行制备,并对其进行表征与测试。所得到的干涉光谱的消光可达到15 dB,波长漂移灵敏度789 nm/RIU,角度灵敏度为316 π rad/RIU。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灵敏度,设计了三模波导干涉型折射率传感器,加入了长周期光栅结构用以控制两模式的分光比,提高干涉光谱的对比度,最后对其制备容差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模拟计算,三模波导干涉型折射率传感器的传感灵敏度为4100 π rad/RIU。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252
【部分图文】:

微环,谐振器,域结构,全貌图


?(b)?(c)??图1.1纳米压印工艺流程??Fig.?1.1?Nanoimprinting?process??早期的纳米压印技术是采用热压的方式,压印模具一般是桂基或是金属基的硬模具,??所用的聚合物具有热塑性,当温度高于玻璃化温度(一般为70°C?80°C)时,材料具有??流动性,此时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模具压印于聚合物薄膜上,加压成形后冷却,聚合物??材料再次转变为固态,脱模后即可将模具上的微纳米结构复制到聚合物薄膜上。L.J.?Guo??课题组最早采用此工艺制备出了聚合物基光学器件[45],图1.2即为制备PMMA基微环??谐振器,(a)为微环谐振器全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b)为微环谐振器关键结构部位??(耦合区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为了进一步降低制备工艺的复杂度,人们提出了31叩-??and-flash?imprint?lithography?(S-FIL)[46]

工艺流程图,纳米压印,工艺流程,微环


此时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模具压印于聚合物薄膜上,加压成形后冷却,聚合物??材料再次转变为固态,脱模后即可将模具上的微纳米结构复制到聚合物薄膜上。L.J.?Guo??课题组最早采用此工艺制备出了聚合物基光学器件[45],图1.2即为制备PMMA基微环??谐振器,(a)为微环谐振器全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b)为微环谐振器关键结构部位??(耦合区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为了进一步降低制备工艺的复杂度,人们提出了31叩-??and-flash?imprint?lithography?(S-FIL)[46],此工艺采用了起初状态为液态的且具有光敏特??性的聚合物材料,而模具采用了具有紫外透光性能的石英模具,用紫外固化的方式代替??热固化,从而使工艺能够在室温下进行,降低了工艺难度。??(a)?(b)??图1.2?PMMA基微环谐振器电子显微镜图(a)微环谐振器全貌图;(b)耦合区域结构图。[45]??Fig.?1.2?SEM?pictures?of?PMMA?based?microring?resonator,?(a)?Top?view?of?the?whole?microring.??(b)?The?structure?of?the?coupling?section.??-6?-??

流程图,软模具,流程,硬模具


而采用了同为聚合物的娃橡胶一聚二甲基娃氧焼(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材料制备压印模具[4749],此种模具合成简单、价格低廉,且具有柔性、弹性,不易损坏??稳定性高。软模具的制备工艺如图1.3所示。制备过程主要分为浇筑成型,热固化以及??脱模三个步骤,主模具一般采用的是电子束曝光制备的高精度的硅基或是二氧化娃基的??硬模具。??Soft?mold??Master?mold?pDMS???LJ?丨??氧?jp?ED?E],」..Z1.?IZ:]??Substrate??(a)?(b)?(c)??图1.3?PDMS软模具的制备流程??Fig.?1.3?The?fabrication?of?the?PDMS?soft?mold??相较于硬模具压印,采用柔性的PDMS软模具进行压印具有很多优势。首先,由于??不再采用硬模具的直接压印,而是将硬模具的微纳米结构事先转移到具有弹性与柔性的??TOMS软模具上,而PDMS材料具有极低的表面自由能(21.6?dyn/cm),在软模具的制??备过程中,对硬模具造成的污染与损伤较小。其次,在压印过程中,也正是因为PDMS??极低的表面自由能,软模具与压印后聚合物光子材料脱模变得容易,降低了脱模后对制??备的集成光学器件带来的损伤。总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晓民;曹敏;冯见艳;葛炳辉;魏梦媛;;聚合物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应用进展(1)[J];中国胶粘剂;2017年09期

2 彭浩;;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专利技术综述[J];化工管理;2016年20期

3 余传柏;韦春;;聚合物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J];材料导报;2011年05期

4 徐睿杰;雷彩红;杨志广;刘舜莉;廖敦锃;;填充型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J];宇航材料工艺;2011年06期

5 田农;薛忠民;方晓敏;张佐光;;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6 王劲;齐(?)华;邱华;李春华;;聚合物基磁致伸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6期

7 龚文化,曾黎明;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4期

8 杨灿文;俞锡健;连潮君;;土工聚合物工程性能检测方法综述[J];路基工程;1988年03期

9 ;《过氧化物硫化》[J];橡胶译丛;1989年04期

10 黄元富;杨诚;陈明华;丁龙福;芮立;沈健;;反气相色谱法研究聚合物-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宇鑫;聚合物基集成光波导器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文贝;有机多孔聚合物基能源材料的多层级形貌调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许文慧;高性能聚酰亚胺基及聚苯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林晶晶;聚合物/介孔硅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5 李建立;新型聚合物基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薛秀丽;沉积在聚合物基底上微纳米金属薄膜的屈曲和断裂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葛圆圆;偏高岭土地质聚合物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李晓丽;聚合物基新型复合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对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武文玲;不同维度导电聚合物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童彬;聚合物基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秋;聚合物体积拉伸流变塑化输运模型化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维;水对碱激发地质聚合物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8年

3 刘娇;聚合物纳米载体口服给药与肠道黏液作用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4 刘凯良;固态锂空气电池用新型聚合物基复合电解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5 张燕春;聚合物基废弃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老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6 周琨;导电型聚合物基废弃物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郭文峰;新型多省并醌高介电聚合物的合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8 李硕;地聚合物基路面修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丁文赢;新型聚合物基定形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祝芳南;聚合物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2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82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