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高维持电压ESD防护器件设计及抗闩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16:01
   静电放电(ESD)对集成电路(IC)及电子产品的影响日益不容忽视。随着Bipolar-CMOS-DMOS(BCD)工艺的快速发展与高压IC应用领域的扩大,适用于中低压IC的传统ESD防护器件并不能直接移植应用于高压IC,成为了高压IC ESD防护领域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针对高压IC的工作特点及其ESD防护需求,设计高性能的ESD防护器件,近年来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高压IC的制备工艺,研究了高压ESD防护器件的工作原理;遵循ESD设计规则,改进了器件结构与优化版图或金属布线等,设计了具有高维持电压、抗闩锁性能的ESD防护器件;同时,利用Sentaurus仿真软件分析了器件内部的电学特性变化,并结合实际的流片测试,验证了器件的ESD性能。论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首先简要介绍了ESD模型、失效类型和传输线脉冲(TLP)测试方法;概述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TCAD)仿真软件的应用方法及器件结构、电学特性的仿真流程;研究了二极管、MOS管、可控硅(SCR)和内嵌SCR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SCR)器件的ESD防护工作原理,并结合部分器件的3D TCAD仿真研究,初步探讨了在ESD应力作用下的器件内部物理机制。其次,基于0.35-μm BCD工艺制备了传统LDMOS-SCR器件,结合3D TCAD仿真及TLP测试,分析了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ESD防护性能。通过在传统LDMOS-SCR结构中分别设计阳极环形N+结构和增加阳极端漂移区,制备了两种具有新型结构的LDMOS-SCR器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LDMOS器件相比,新型阳极环形N+结构的LDMOS-SCR器件和阳极端含漂移区的LDMOS-SCR器件的维持电压可分别从2.75 V增大至8.41 V和16.20 V。此外,通过增加沟道长度以及浮空N+与阳极端N+接触孔之间的间距,可以持续提高器件的维持电压。在传统LDMOS-SCR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维持电压及抗闩锁能力,通过采取增加NBL埋层和嵌入P-Body层等方法,设计了新型LDMOS-SCR器件。受流片周期限制,主要通过TCAD仿真分析了该新器件的工作特性及电学原理,评估了其ESD防护特性。再次,基于0.5-μm BCD工艺,设计了改进型内嵌PMOS双向SCR器件,3D TCAD仿真及流片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双向SCR相比,改进型内嵌PMOS双向SCR器件不仅具有低触发电压和高维持电压,而且具有较小的版图面积,可提高器件单面面积的ESD鲁棒性。通过调整块状N+与P+的个数,发现N+/P+的比例越小,改进后器件的维持电压越高,可增强器件的抗闩锁能力。该设计方法可为高压ESD防护器件的设计或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为提高双向SCR结构的维持电压,增强其抗闩锁性,提出了一种内嵌叉指NMOS双向SCR结构的ESD保护器件。通过分析其等效电路及3D TCAD仿真研究,初步预测了该器件的ESD防护特性。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386
【部分图文】:

分布图,失效原因,分布图


图 1-1 IC 失效原因分布图件、IC 等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通常采取增加空气湿度服和防静电手套等措施,增强它们的外围 ESD 防护能中,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避免 ESD 现象。近 30 年来,D 防护能力,常采用在片上 IC 或电子元器件的外围增强将 ESD 电流泄放至大地,避免 ESD 损坏电路。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芯片尺寸由微米级向纳米级过渡,栅氧化层的厚度越来越薄,电路的工作电压与栅氧击

等效电路图,静电放电,等效电路


图 2-2 HBM 静电放电标准等效电路应的静电放电工业标准等效电路如图 2-2 所示。其中,体的等效电容约为 100 pF。电容充电的过程相当于人相当于人体接触芯片放电的过程。根据 IEC 制定的标1 所示。表 2-1 HBM 耐压等级分类等级分类 耐压值/V等级 1 0~1999等级 2 2000~3999等级 3 4000~15999展,在芯片的制造、封装、运输的过程中,机器开始个领域[44]。当机器(如机械臂)本身就带有静电,在操机器上的静电便传递到芯片上,通过部分管脚泄放。M

等效电路图,等效电路,机器,等级分类


相当于人体接触芯片放电的过程。根据 IEC 制定的标准2-1 所示。表 2-1 HBM 耐压等级分类等级分类 耐压值/V等级 1 0~1999等级 2 2000~3999等级 3 4000~15999发展,在芯片的制造、封装、运输的过程中,机器开始个领域[44]。当机器(如机械臂)本身就带有静电,在操机器上的静电便传递到芯片上,通过部分管脚泄放。M于机器基本都是金属制造的,因此机器的等效电阻为 0 HBM 相比,MM 的等效电阻几乎为零,远比 HBM 小MM 的放电时间更短,电流更大[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斌裕;电花隙防护器件[J];微电子学;1988年06期

2 徐斌裕,张利华;硬限幅防护器件参数测量方法[J];微电子学;1988年06期

3 周绍文;半导体电磁脉冲防护器件性能测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12期

4 ;产品推荐[J];现代制造;2006年07期

5 ;陶瓷ESD防护器件[J];传感器世界;2015年07期

6 陈永光;刘进;谭志良;张希军;李名杰;;基于可控硅整流器的静电放电防护器件延迟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1年12期

7 孙海涛;聂秋梅;刘巍;胡小文;李笑然;水玲玲;周国富;;基于液晶高分子聚合物的激光防护器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8 王振兴;武占成;张希军;刘进;;典型ESD防护器件失效机理研究[J];半导体技术;2011年12期

9 马艺珂;梁海莲;顾晓峰;王鑫;刘湖云;;ESD防护器件中SCR结构开启速度的优化与分析[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8年02期

10 丁扣宝;黄大海;;一种新的ESD防护器件的多脉冲TLP仿真方法[J];电子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海莲;集成电路高压ESD防护器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2 曾杰;集成电路新型ESD防护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鄢永明;静电放电及其防护器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杨兆年;CMOS工艺静电保护电路与器件的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马飞;先进工艺下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设计及其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杜晓阳;CMOS射频集成电路片上ESD防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高维持电压ESD防护器件设计及抗闩锁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2 马艺珂;集成电路ESD防护器件开启速度及温度特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3 张晓敏;电磁脉冲防护器件电气参数测试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朱科翰;CMOS集成电路片上静电放电防护器件的设计与分析[D];江南大学;2008年

5 谢继;集成电路中ESD防护器件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聪凌;ESD防护器件的电路级仿真及建模[D];浙江大学;2008年

7 唐保军;新型ESD防护器件与电路的结构设计及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毕秀文;高压集成电路的ESD防护器件设计与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9 柯逸辰;MOS集成电路ESD防护器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10 刘毅;基于BCD工艺的ESD器件性能研究与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0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90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